古家榕/寧可溺愛,也別缺愛

寧可溺愛,也別缺愛。圖/陳佳蕙
寧可溺愛,也別缺愛。圖/陳佳蕙

經常聽人說:「小時候不吃苦,長大後吃不了苦。」可我總覺得,既然長大後注定要吃苦,小時候自然要多享點福,否則一個人童年時吃苦,成年後繼續吃苦,這不光吃苦,還吃虧啊!

再說,沒吃過苦的孩子,又會長成怎樣呢?大概就是像我這樣吧。

從小到大,我不僅沒吃過苦,更可謂被溺愛過度。面對我的叛逆,爸媽一次次接納;對於我的人生,亦一次次權限大開。就連十幾萬的國外遊學,想到能讓女兒開闊視野,便果斷刷卡心甘情願,更從未以此為名反向勒索,全然不求回報,單單因我是他們的孩子而愛我。

一直以來,他們在為人父母這件事上,竭盡所能付出了最多的愛。宛若最堅定的粉絲團,永遠站在第一線聲援,讓我勇敢相信自己的價值。偏偏被寵壞的孩子從不知道自己被寵壞,反倒像個挑剔的消費者,緊盯品牌方的細微疏漏,渾不知體諒、更不知感恩,動輒負氣給出一星差評,不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幸運。

直到我遇見了丈夫。

丈夫的兒時經歷,猶如我的對照組。生病了只能忍,否則會被怪罪為何不注意身體;失敗了只能吞,否則會換來更嚴厲的斥責;至於人生,更是不能有意見,照著大人的話走就對了──那些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呼吸空間,是他從未感受過的奢侈氣息。他的記憶裡,所謂成長,就是壓抑情緒、藏起心事,在定義健全的家庭下,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婚後這些年,日漸在相處中發現,很多時候,我都是在用自己的童年來療癒他。藉由轉移被溺愛的經驗,讓他體會一個人是可以這麼被對待的。這也是為何,後來我在教養上舉棋不定時,往往會放肆多愛一點。就像爸媽當年對待我那般,讓孩子獲得120%的肯定、支持和陪伴,寧可比「應該」給得再更多一點,投入超支的幸福份額,也不願在情感上吝嗇。再怎麼說,被寵壞的孩子如我,長大後還能被現實毒打一頓矯正回來;一個沒有愛的孩子,長大後除了現實的一頓毒打,就什麼都沒有了。

滿出來的愛,方有餘裕去給予;情感匱乏的心,卻要花一輩子來治癒。孩子當然可以吃苦,但我們不能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苦,況且童年就這麼一次,有機會溺愛的話,還是別缺愛吧。

畢竟,成年人的生活,有的是吃苦的時候。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我見我思 家庭教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凌明玉/大驚小怪之偽農婦

梁純綉/餐桌上的魔法

觀景窗

藍苓/中年之味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