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魚池記憶

魚池記憶。圖/喜花如
魚池記憶。圖/喜花如

從有記憶開始,我們這些孩子就在錦鯉池邊長大。夏天時,冰涼的池水是我們的游泳池;到了冬天,父親將錦鯉打撈上岸、將水抽乾,池子又成了我們放風箏的遊樂場所。

父親年輕時是個俊俏小生,以足以進入國立大學牙醫系的高分,違背奶奶的期望,選擇了海洋大學,只為追求他從小對動物的強烈興趣。幼時,他為了觀察螞蟻生態,在家養了整盒的螞蟻,想當然,大人發現後又驚又怒地丟棄。

大學畢業後,父親在養殖場認識了母親,婚後到日本觀摩學習,回國後選擇自己租賃魚池創業,並與母親在鄉村過著樸實的自耕生活。父親的友人曾好奇地問:「以你的能力,不想把事業做得更大嗎?」但父親的價值觀卻十分特別,清楚自己對人生的願望,而非只受社會風氣引導。

社會總教導我們擴張事業,再享受金錢、權勢與地位,但父親年輕時就認知到,他想追求的就是樸實的鄉間生活。正如眾所皆知的那段對話──有錢人與漁夫對於金錢與生活的認知不同,漁夫說:「我現在就在過你口中年老時的那種生活。」當我們仍汲汲營營追求「退休再享受成果」時,父親卻自年輕時就「一邊工作,一邊退休」。

每年三、四月,是魚兒配對、挑魚、養魚之時,是最為繁忙的季節;夏天與秋天,則是照顧魚池,讓魚兒長大;冬天時,收獲成果,開始向客人販售魚兒。冬至春,是力拚的階段,夏到秋,則是坐等魚兒成長的半退休生活。

在這樣的生活節奏裡,我們不必被送去長輩家,而是由父母親自照料、陪伴、教育。他們教我們寫功課、過生活,也教我們如何挑魚、餵魚。

旁人又問:「你們的孩子不想繼承家業嗎?」父親認為,當初之所以不買魚池,是因為考量到孩子長大後未必想繼承家業。將來若孩子對養殖有興趣,再來進行規畫,若另立門戶,魚池便可歸還,下一代沒有非承繼不可的壓力,這又顯示了父親開明之處。

父親對志向的堅持,深深影響了我,他選擇家庭優先而非擴張事業,使我有美好又圓滿的童年;他對孩子自由意志的開明態度,則成全了我對自身夢想的追求。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家人關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戀戀菜市場5-1】劉克襄/七月麻薏

觀景窗

張惟惟/琴房裡的桃太郎

余蕙蘭/異鄉遇見國旗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