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儀/中二雲端的多重宇宙

中二雲端的多重宇宙。圖/陳佳蕙
中二雲端的多重宇宙。圖/陳佳蕙

已經厭倦了每天頻繁地詢問羅小弟:「請問你開電腦在做什麼?還要多久?」

當然我一定會得到他正義凜然、面不改色的回答:「我在寫功課找資料做報告……」

疫情後,所有孩子被認證為天生好手。皆能短時間內掌握並克服電腦、手機或平板的差異,全員準時在雲端集合上網課。對3C的駕馭,彷彿是印刻在靈魂般的水乳交融;即使疫情退散,網課不再是日常,但後疫情時代的學生,已經曾經滄海難為水,與電子用品十指交纏、難分難捨了!

「你現在不是要寫國語圈詞嗎?為什麼要開電腦?」

「因為我要看一下Classroom才知道要寫的範圍啊!」

「明天考英文你要看雜誌ABC背單字、還要準備英聽,為什麼現在又打開電腦?」

「我要用電腦查單字,然後可以掃QR code,聽明天要考的英文文章啊!」

「好了!寫數學作業總不必開電腦了吧?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還上網?」

「嘖嘖,馬麻你不知道我要查一下解題的方法,不會我還可以線上問老師……」(中二生搖頭表達跟阿木有理說不清。)

「你跟組員們討論的時間好像超時很久囉!到底是寫報告?還是根本開聊天室尬聊?」

「我們就是在尬聊中,發想研究的主題,不要小看我們的聊天喔!」(不耐煩指數飆升。)

「有沒有搞錯?閱讀老師指定的西遊記,跟電腦有什麼關係?」(我就看你還有什麼藉口?)

「我喜歡邊看書邊聽音樂不行嗎?」(戴耳機後關房門。)

等到房門再次打開,羅小弟探頭問道:「這個星期五晚上,我可以跟同學約線上打遊戲嗎?」

接著,媽媽忍無可忍之無限膨脹的宇宙大爆炸就超展開了!

前陣子開家長會,除了例行各科課程與評量標準的說明之外,大多時間變成家長的「反3C聯盟守備分享同溫層取暖會」,校方清楚說明哪些課程有使用相關電子產品的需求,也鼓勵家長們無須迴避,把使用的條件與規則當作家庭的共同議題。

有家長說:「念國中之後,孩子有更多使用電腦的需求,除了使用時間加長,我更擔心他變得取巧狡猾……以前都認真寫功課解題,現在直接開電腦找答案。」我也忍不住舉手發問:「雖然學習的環境與資源與日俱進,但是我們的孩子可以稍微後退一點點,回到比較古典的學習方法嗎?也讓彼此的親子關係回到從前啊!」最終,烏合之眾的家長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科技狂潮,似乎仍未找到萬無一失且雙贏的因應對策。

這個世代的青少年,從小就在五光十色、電視電腦手機競豔的雲端大數據中,理所當然且想像力無極限的自在成長;反觀家長們當年可是在課業與視力兩端拉扯的恐怖高空鋼索中,戰戰兢兢抵抗四眼田雞的壓力與包袱。其實兩個世代完全是不同格局的學習模式(對,我真心覺得我們輸了),所以建議跟我有相同憂慮的家長們,先解除過去成長經驗下內建的成見,重新定義新世代的學習目標。

比如:電子產品的學習工具應該被嫻熟廣泛運用到什麼程度?孩子是對學習有興趣、還是對玩(工)具有興趣?或是兩者相得益彰、可以更促進學習成效?在善用與依賴之間,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上癮的身心反應?長期習慣與機器溝通之後,能不能維持有溫度的與人溝通的能力?短期與長期知識累積的能力,如何回到客觀的評量標準?

其實我們如此焦慮的原因,可能就是對以上的思考沒有找到理想的答案,更沒有結果論支持判斷的依據,最後的解決方案,搞不好也需要跟孩子一樣,回到電腦或手機查詢(喂)。回頭看看自己……下班後跟孩子吃完飯,就開始滑手機、上臉書、看LINE、追劇或是玩手遊,難道我們就能輕易抽離已經演化成功的新世界?

最近的熱門話題是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如果連AI都能夠幫學生寫作文或報告,或許要防的不是無處不在的雲端誘惑或人性疏離,而是孩子們迷失在自動演算法控制下,暗黑冰冷卻無感的多重宇宙。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我的兒子是中二 劉昭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那晚的月光‧插畫展】王孟婷/定格,秋夜 

林櫻芷/廚房家家酒

李月治/能不能多住幾天?

露西/繫住一家人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