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淑婷/為什麼要忍耐
從去年初開始,我到女兒的幼兒園擔任掃廁所志工,每周一下午,我都會先到女兒班級門外向準備午睡的她揮揮手,然後走到彷彿小人國的可愛廁所,掃地、換垃圾袋、刷馬桶、刷地板、拖乾地面,就算是冬天,也會忙到口罩內滴汗,夏天有多狼狽更不用說,但只要一想到孩子們睡醒,就能使用乾淨舒適的廁所,我就忍不住滿心喜悅。
去年九月開學後,掃廁所對我來說多了一個神秘任務,就是讓午休結束的兒子,以最快的速度衝來幼兒園如廁。這是一周入班三天的他唯一讀全天班的日子,所有科目他都喜歡,唯一讓他苦惱的只有上廁所這件事──因為學校的廁所實在太髒、太恐怖了!
他幾次抱怨、整日憋尿後,我趁著在學校當志工的日子去看看,還沒走到廁所就聞到尿騷味飄來,站在廁所前,亮度與數量都不足的日光燈管掛在廁所正中間,廁間的門一旦關起來就擋住了燈光,坐在馬桶上的孩子誰能不坐立難安,沒蹲好、瞄不準、衛生紙沒丟進垃圾桶等,都是可以想見的事。
我曾和學校其他家長討論過這件事,畢竟我的孩子一周只上學兩三天,他們的孩子天天到校呀!果然,幾乎每個孩子都曾向爸媽說過廁所髒又臭的問題,但多數家長對我的反應不以為然,「孩子就是要學會忍耐。」一位媽媽這樣告訴我。
確實,人生有許多事必須學會忍耐,尤其在團體生活中,不能盡如己意的事太多,但為什麼我要讓兒子學習「忍耐髒廁所」?當我們去餐廳、賣場、任何公共建設,我們都要求廁所要有基本整潔,可是我們卻告訴孩子在學校裡「要忍耐」。正是這種矛盾,讓教育單位不覺得提供好用順手的掃具是必要的,那些掃具跟我三十年前當小學生時使用的工具一模一樣。也是這種矛盾,讓分配到掃廁所的高年級學生並未得到任何有用、有效率的指導,他們只能虛應了事,掃除結果連自己都不滿意;就是因為過於矛盾,當教室裡有電子白板、甚至「一生一平板」,但廁所日光燈管不亮、廁間門鎖卡住、低年級教室樓層的蹲式馬桶和高年級樓層一樣大。
「不想忍耐就回家自己教」,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愛說這句話。嗯,在家自學的孩子真的很幸運,可以用到乾淨、大小合適的馬桶,光線明亮、沒有異味。我也發現,使用乾淨廁所的孩子,會自發性地維護廁所整潔,一小片衛生紙屑掉在地上就會立刻撿起來,那學校的廁所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沒人理會牆上貼的告示:「整潔靠大家一起維護」?很簡單,因為它本來就不整潔呀!
我想說的是,家長或老師們要求孩子忍耐的同時,請先想想,自己正在要求孩子忍受些什麼?髒亂的廁所不會因為忍耐就變乾淨,不合理的處罰不會因為忍耐就訓練出抗壓性,羞辱式的批評不會因為忍耐就不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也不要再說:「那當兵怎麼辦?」好像人生只為了當兵那幾個月所以要極盡痛苦地活下去。
我從來不告訴孩子「小不忍則亂大謀」,因為我清楚知道,會這麼說話的人讓我們的社會環境變得多糟糕,大人肆無忌憚地違建、違停、占用公共空間,也看到了體制教育中多少不適任教師傷害學生、逼走好老師;所謂的忍耐,太多時候成為那些因循苟且又怠惰失職的成人的藉口。
「隨遇而安」更是一個糟糕的安慰方式,我們確實不能預料孩子在人生道路會遇到怎樣的人,但我們不該讓孩子學習隱藏感受,逼自己適應;而是要努力讓孩子長成能解決問題的人,讓他們學會正確的清掃方式,能選擇合適的掃具,能知道餿掉的食物是什麼味道,能不只是要求他人忍耐,而是要求自己注意到他人的需求,以帶來正向改變為己任。
孩子們在學校要做的是學習知識、增長智慧,不是無用的忍耐;他們在家庭裡要被愛,不是忍耐;要被這個社會尊重與看見,不是忍耐;當他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因年紀小而受委屈,未來他們也會成為良善有力量、有行動力的成人,並去愛護更多孩子有尊嚴地長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