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比比鳥/創作是體力活

周間下午去看畫展,巧遇藝術家。當天看展的人少,他被我這個陌生人攀談後,突然變成導覽,講起籌備三年的畫展裡,他如何安排第一幅到最後一幅、如何統一近年來筆觸的轉變,乃至展場牆壁該粉刷成什麼顏色好襯托畫作。

我問題愈問愈多,除了現場作品,還好奇他一項大型壁畫的工作。那件委託案因緣特殊,寺方希望他繪製兩層樓高的畫共四幅。他估算時間需要兩年,卻因寺方期待而得在幾個月內完成。我看著他手機中的完成圖,藝術家滿頭灰髮,站在升降梯上,背景是巨大的畫作,彷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在教堂內部搭建的鷹架上工作。

兩層樓高的作品很震懾人心,但我深深佩服的卻是他的體力。不管是籌備三年的畫展,或短期衝刺完成的壁畫,需要的不只創造力與專注,還有驚人的體力。看完所有的畫已經兩小時,我腰痠,腳底板抽痛,忍不住瞄著椅子,卻不好意思在比自己年長許多的畫家面前坐下來。藝術家體力都這麼好嗎?我想著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雕塑《大衛像》,要在堅硬的大理石上雕刻,想必那時期知名的藝術家都是肌肉猛男。

我認識的藝術家不多,往來的常是作家。不同於一般人對「文人」多病少動的認知,很多創作者其實有運動習慣,從游泳、慢跑、潛水、重訓到攀岩,遇過最溫和的是每天提前下捷運,快走一小時回家。熱愛運動的創作者不分男女,曾有女性創作者討論作品時,在我面前拉起袖子,展現二頭肌線條。

其中,我遇過最資深的創作者是七十歲,創作慾與運動量比三十歲的人還大。他要求自己每年至少寫兩本小說,還不包括劇本與散文。問他多產的祕訣,回答是紀律與體力。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寫五千字,與打球、慢跑或騎兩三小時的自行車。他創作的信念與每天跑十公里的村上春樹一樣:長篇小說是體力活。這項工作需要的絕非只有創意與腦力,還得要有意志,而意志需要體力支持。

為腦中完形賦予實相是一項激烈的腦內運動。寫初稿累,創世紀階段得動用各種想像,將尚未存在的人事物帶來世界。修稿也累,作品具備初步造型後,還有無數次增刪捏砍,整章砍掉重寫是常有的事。

如此反覆數次,終於無處可動,嘆一口氣,說:「完成了。」這是對自己說,也是對作品中的人物說,你們可以活過來了。創作是以自己的命換取虛擬人物成真的魔幻過程,沒有足夠的精神與體力,是做不到的。

你想創作嗎?與其坐在桌前苦思,不如現在就出門跑兩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魯人/老男生,動起來

老編垚順/場上飛球

力偉/紅包袋裡的「誠意」

吳錄盛/遲到的刈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