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依涵/電影是一門滿意的藝術
「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勘景路上,副導演說出了這句話,車上包含攝影師、美術指導都心有戚戚焉地應和,作為新導演的我第一次聽到,消化心中疑惑與句中涵義的同時,不免覺得,我可能還不太懂電影吧?
確實,拍電影遇到的遺憾不勝枚舉,當劇組轉景趕往下一個場地,太陽才終於露臉跟我們道別,裝在記憶卡裡的天空,全是烏雲滿布。又或者,劇本上的筆記,精心設計的分鏡,和最後交給剪接師的畫面,儼然像是兩部電影。自責導演功力不夠,心中最渴望得到的鏡頭與演員狀態,始終拍不出來。
如果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那人生呢,豈不是也是一段遺憾的旅程?無法考上理想的科系,無法與最愛的人廝守終生,疾病與意外的到來,總是寂靜無聲,只能雙手一攤,接下這些必然不完美的禮物。去年底的金馬大師課,北野武導演說自己「總是覺得下一部片才會是最好的」,因此有了持續創作的動力;李滄東導演則說,「導演其實是很像在模仿神的一個職業」,但又不應該(也做不到)像神一樣完美操控一切。大師的話彷彿燃起了餘燼中的火光,遺憾的本質不是被冰凍的悔恨,而是漫長的創作路上,沿途撒下的火種。
不讓遺憾留下遺憾
補救遺憾的方式有很多種,需要錢、需要時間、需要創意,但前提是先要釐清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一年半前,電影殺青,監製問我有拍到想要的東西嗎,我回答不出來,監製說,先剪看看。剪接了半年,跟剪接師絞盡腦汁,都只能稍微遮掩,導演沒把電影拍好的根本問題,剪接再如何修補都有限。我心中翻攪著對監製的歉意,做好上映後面對批評聲浪的心理準備,監製卻告訴我,他相信我能夠做得更好,上映時間可以往後延,讓我去香港補拍,這一次,一定得拍到想要的東西。
香港的節奏很快,補拍三天,每次開啟的快門都是短短一瞬,像是計時將手伸向天空抓下彩虹,一沒抓準,又是握到一片烏雲。但我漸漸明白了,拍電影的「技」術與「藝」術,並不是在追求百發百中,而是在追求「得到」想要的鏡頭與表演的那刻,導演發揮的功力就是讓那刻來得愈快愈好,而導演的存在,更是在綜合判斷演員與劇組狀態、環境天氣、技術的難度與時間的效用,以及這一場戲之於整個故事的意義。最重要的鏡頭,一定要得到;得不到的,要嘛改變作法,要嘛就狠心捨棄,趕快拍下一場戲,在有限時間內最大化拍攝效益。在理性與感性的天秤上,沒有時間猶豫。
香港補拍的最後一天,剛好遇到主演在拍攝後有緊接的工作,絕對不能超時。偏偏這天要拍攝的劇本內容最多,要調度的臨演人數也最多,還有三個場景要轉點。一路趕拍完前兩個場景的戲,回神一看,剩下的時間勢必來不及到第三個地點,但最後一場戲太重要了,不能不拍,副導演立刻打開電腦尋找附近的替代方案,劇組其他人留在原地用餐,我和攝影師跟著副導演先搭車移動。
片中這場有些浪漫又帶點魔幻的戲,實際拍攝的過程亦然。車子停靠路邊,我們沿著上坡走向這個沒去過的天橋,細雨漸漸落下,當天橋襯著昏黃的街燈暈染雨絲映入我的眼簾,一波既視感(Déjà vu)襲來,不曉得是過去還是未來,是夢境還是平行時空,我似乎曾經來過這個地方。對,就是這裡了,我們就在這裡拍吧。
我相信電影之神會在特定時刻帶給「電影人」驚喜,或是在我們慌亂之際,釋放出一些小暗示,讓我們安心。我和攝影師就地分鏡,副導演一邊聽,一邊安排拍攝順序跟臨演動線,時間滴答倒數,雨愈下愈大。器材到了,演員到了,沒時間了,得要拍了。
李滄東導演說導演很像在模仿神,而電影人最擅長的,其實就是在變魔術。我和攝影師一開始就有共識先把主演正面鏡頭給拍掉,當時間到了主演得離開,我們再拍攝從他視角看出去的主觀鏡頭(point-of-view shot,簡稱POV),POV是模仿角色眼中看到的世界,因此不需要演員的臉入鏡。
縱使找到了折衷辦法,我心中還是不禁想起原本的分鏡表中,有一顆是帶到一點演員肩膀的拉背鏡頭(over-the-shoulder shot,簡稱OTS),比起POV,OTS更能強調角色視線與他之間的關係。沒想到這時,副導演帶著一位臨時演員來到我面前,他穿著半套主演戲服,身高和主演差了一大截,另外半套戲服跟鞋子都不合身,但已經是現場臨演當中和主演身形最像的了。最後,我和攝影師、副導演,還有這位被抓來當肩膀替身的臨演,在大雨中,接連模仿主演奔跑的步伐、緊張喘息的肩膀。喊下「Action」,燈光師、收音師、各組助理,全部的人都跟著一起跑。
追求滿意的電影人
之後每次在剪接室看到這一場戲,都記得那晚在潮濕昏黃的天橋上,每個人都好喘,好累,但又拍得好開心,我用不標準的粵語喊出殺青,謝謝只有短短三天緣分的香港劇組人員,如此奮力盡心,追求讓我們更滿意的鏡頭,留在電影裡的一切,成為永恆。
回想起第一次聽到「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時,心中不由自主產生一份抗拒,純粹來自直覺,覺得這句話聽起來,好令人難過喔。但對我來說,拍電影不是難過的事情,無論遇見多少遺憾,永遠是我最喜歡、最享受的時光。
作者簡介:
影視編劇、導演,加州藝術學院導演碩士,台大心理碩士,現任中華編劇學會副祕書長。作品擅於刻畫細膩情感,首部影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一季獲三項金鐘獎,首部電影長片《我在這裡等你》今年上映。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