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辰/睡前衝刺班

睡前衝刺班。圖/Ning Lu
睡前衝刺班。圖/Ning Lu

曾經怎樣都睡得著的。但大約從高三那年開始吧,或許是對考大學的抗拒使然,白天在教室我總是十分萎靡,晚上才復活過來,熬夜偷打電動之類的。大學後更是放飛自我,加上嗜喝咖啡,開始晝伏夜出,對睡眠環境也變得異常要求,必須全然黑暗,窗簾要嚴實一點路燈星光也不行,還得安靜。我家潮濕,除濕機是標配,啟動時總會響起一個悶悶的機械聲,啪地貼上前額,像為你開印堂,好不容易要睡著又得從頭攢過睡意。於是我總撐到精疲力竭才躺上床,圖個秒睡。影集《后翼棄兵》裡有一幕,女主角夜半躺在床上,天花板倏地變成棋盤,虛擬實境似地,巨大的棋子轟然移動,她暗暗在就寢時間精進棋藝。看似電影手法演出精神情節,實則相當寫實,我若躺上床沒能立即睡著,日間一切也會一一來到床前,有時愈睡愈醒,不知道該聞機起舞(除濕機第三度響起),還是繼續努力睡著。記得阿嬤常抱怨自己坐著一直睡,躺著又睡不著,我便安慰她說我也會,她只唉唷一聲,直罵我奧少年。

睡眠科學近幾年愈來愈熱門,可見有此困擾並非少數,運動手環兼職睡眠監測,香氛負離子助眠機,人體工學枕頭床墊,不光要睡得著還要睡得好。有次出遊,朋友分享他使用某牌手環追蹤運動與睡眠的心得,量化每天有多少時間是真正深層有品質的休息。身為資料科學家的他是個重度健身數據控,什麼都要數據化。「我真的很推薦這個,你看只要這樣那樣就可以看到睡眠趨勢。」他秀出一個正向成長的分數曲線。「然後呢?」「然後可以採取一些行動啊,像是在對的時間睡覺。」「這不戴不是也知道嗎?」「非也非也!知道跟覺察是兩回事。你戴一段時間就知道了。」另一個朋友也加入,說上周開始使用買手機附贈的手環。我問他感想如何,他思考了一下:「能看到一些數字是不錯啦,只是有時候起床後覺得睡得很好,數據卻很差,不知道該相信哪個。」

信用卡一刷,兩天後我以一種追趕時尚的雀躍戴手環睡覺。隨手環還附贈了一套如何提高睡眠品質的摺頁,其實也不出那幾套常知的守則,睡前不要看手機啦,固定時間睡覺啦,換個好一點的枕頭啦。睡眠這本該是相當私密且本能的事,竟然也開始要各種科技來指點了嗎?例如手環其中的一項功能讓你設定一周睡眠分數目標,不啻是設定自己的休息KPI,連躺平也得講求績效,實在是非常的現代成人。結果戴手環第一晚,可能是不習慣,我睡得非常之差,分數僅有可憐的五十八分,同齡中低於均標。明明還按照建議提早了半小時上床,聽了舒眠音樂,甚至拿出之前收到的擴香瓶。那一瞬間我理解了朋友所謂覺察的意思──當你認知到只是睡個覺也會不及格,能驅動多大的奮發。

芳療,冥想,白噪音,從此我展開了以提高睡眠品質之名的各種臨床實驗。曾在網路上看過所謂美軍祕傳的兩分鐘入睡術,讓在戰場上承受極大壓力的飛行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進入睡眠。方法是這樣的:由頭到腳,漸次放鬆身體各個部位,吐氣,接著默念「不要想」十次以屏除各種讓人清醒的思緒。就這樣。這讓我想起那個有名的「白熊實驗」,當受試者被要求在一段時間內不要去想一隻白色北極熊,大部分的人腦海中反而不停浮現出白而胖的北極熊。想當然耳這種農場式偏方一點效果也沒有。我也試過瑜伽,有時躺上床後想起還未完成今日進度,趕緊爬起來貓背式。頭部按摩,熱巧克力,舒眠音樂,我樂見分數與努力呈現出正相關,偶爾起床看到一個九十分可以樂上一整天。但我的深層睡眠不知為何一直不達標,分數便始終在八十幾分徘徊。初始的興奮感褪去後,那些小撇步也逐漸失去光澤,號稱安神放送的氣味變得招搖,食補的負擔多過寧神,而羊水音則愈發嘈雜──胎兒是怎麼入睡的呢?那樣潮汐般拍打臉頰的頻率。

一個冬夜我洗澡後忘了戴回手環,暖暖地鑽進被窩,或許是太久沒這樣睡前什麼也不做,我喜於偷懶竟一覺到天亮,電力過飽和地醒來。反正也沒什麼新把戲了,我再度回歸純粹地入睡,獨自入睡,不假外力的那樣,本來無一物的,唯一的睡前行程剩下洗熱水澡,其他什麼也不做。就寢後如果想到什麼就趕緊寫在床頭的本子上,驅魔一樣找到雜念的真名,寫之以名之,闔起後就不受打擾了。再後來又讀到一些文章為睡眠分數除魅,澄清並非愈高分代表睡得愈好,讓我鬆了口氣。原來做了這麼多都是徒勞的,睡眠終究是不勞而獲的。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我的睡前儀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汪漢澄/小世界與大流行

畢珍麗/葡萄上的標籤

情書簡訊

蔡偉立/促進地球能量循環的抹香鯨幫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