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昂/紙墨禮讚
京都小店
甫抵日本京都,在青年旅店放好行李後,即乘市區巴士到洛中,準備展開第一個參拜行程。才剛下車,雙眼就被街邊一間小店膠住。
店簷上的木色招牌十分低調,倒是玻璃窗上那大大的「書」字格外醒目。這看上去頗風雅的門面在台灣少見,直覺猜它是一間書店。但多瞧幾眼,想起日文漢字的「書」字也指書道、書寫,才意識到這並不是書店,而是販售書法用品的專賣店。
這趟京都之旅既為巡禮古蹟佛寺,也為了找紙。再一陣子就要過年了,出發前便打算途中帶回一些和紙,寫成單字春聯贈送給朋友。想不到旅程才剛開始,就有這驚喜之遇。
掀開暖簾,緩緩推門,側身進屋,最先迎上來的是一股暖呼呼的熱氣。幾個鐘頭之前人還在南島,此刻尚未適應北國的氣溫,在寒風中步行很是惱人。只不過越了一道門,從凜冽的街頭步入屋內,寒意瞬間盡祛。把門帶上,往店裡一探,這店還真小,不費十步就可在店內兜一周。但擺在架上的空白紙扇、友禪紙、日式信箋與信封等紙品甚豐,逛了許久仍不能盡覽。牆上掛有一書法作品,櫃台裡側的婆婆和我聊上幾句,我並不諳日語,但配合手腳比畫大概懂得她的意思:那是她寫的。
原來也是一名愛字人。愛字的人或許只要見紙見字,便心生歡喜。結帳將離時她從櫃上取出一盒子,盒裡裝著以色紙摺成的和服、頭盔及數種動物。每件都小巧玲瓏,能放掌上,可愛極了。她指著那盒摺紙,要我選一件帶走。我意外獲禮,感覺自己被這小店與人撫慰著。
走出店門,在這座千年古都中恣意遊覽,有許多地方亦能見到紙墨之美:隔壁百年老店「澤屋」簷下的紙燈籠、世界遺產「仁和寺」的襖繪拉門、皇室行宮「桂離宮」池畔的茶亭、清水寺佛堂內由住持揮毫寫成的年度漢字……只要舉目留心,便字海無涯,處處有字可賞,就連在公廁看板上也能見到毛筆字。整趟旅程下來,我沿途尋字、賞字,整座城市就如一座美術館。
和菓子鋪
桂川旁有家和菓子老鋪,桌櫃梁柱盡是木造,鋪裡鋪外皆古樸雅致。入店挑了面對壁龕的位子坐下,側身朝店內瞧,深處有幾扇紙窗。窗外有綠庭,庭中陽光透過窗紙隱隱映照在木桌和榻榻米上,很有情調。
但這間老鋪美中不足之處,是店裡太昏暗了。
我坐的這位子離窗邊有段距離,屋內僅有幾盞燈光黯淡的和室燈,和菓子端上桌後想拍些照片,卻因光線不足而畫面不大理想,很是可惜。後來讀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如此寫道:「如果將日式房間比喻為水墨畫,拉門就是墨色最淡的部分,壁龕是最濃的部分。」他指出日本和室之美完全依賴陰翳的濃淡而生,並將屋內深濃的暗影形容為墨,我才驚覺是自己愚鈍,當時在宛如紙墨的空間中,竟然不識晦冥之美!
我「身在墨中不知墨」,還挑剔店內黝暗、照明不佳,把幽玄韻味當成缺失。那是造屋者精心的設計,是東方美學的表現,是需以慧眼觀之才能體會的興味。
御朱印
喜愛欣賞筆墨者,若有機會到日本佛寺參拜,不妨蒐集幾枚「御朱印」。
御朱印為寺方授予的證明,古代時須先抄經奉佛才能獲得,流變至今只需參拜並付費即可領取。每一處寺社的款式與執筆者的手藝各有不同,可視之為獨一無二的收藏品。
御朱印能供人遙想玩味,費用也不昂貴。若想蒐集,可事先自坊間或寺院購得一冊「御朱印帳」,完成參拜流程後,再至寺中的「朱印所」請寺務人員寫上寺名、神明名、參拜日期,並蓋上朱色寺印。
由於過程嚴禁攝錄影,你只能靜靜等待他完成。等待即樂趣所在。每每參拜完畢,請寺人在自己的御朱印帳上寫字、蓋章,看他闔上前,夾入一張避免印泥和墨汁沾色的薄紙,再以雙手遞還,彷彿經歷一套極簡而寧靜的儀式流程。
位於洛東的禪林寺供奉世上唯一一尊「回首阿彌陀佛」像,其御朱印蓋有「總本山永觀堂禪林寺」等四枚字章,正中央書有佛名。有趣的是,在夾入的薄紙上,還印了這尊佛像來歷的故事圖像。傳說平安時代的僧侶永觀一日在堂中經行,走著走著,竟看見佛桌上的阿彌陀佛走了下來,走到他的前頭一起繞堂念佛。永觀因驚嚇而定住,行走中的佛於是回頭對他說:「你遲了。」提醒他跟上。這次不可思議的經驗後,永觀成了禪林寺的中興之祖,此寺因而得名「永觀堂」,並請來匠師打造這尊佛像,供奉至今。
我時而翻開御朱印帳,一面賞印賞字,一面神遊古都古寺。鼻子貼近一點的話,還可嗅到紙上幽淡的墨香和印泥氣味。與紙墨相處,過程靜謐而孤獨,卻又感覺自己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以紙墨為禮
我在古都,白天到佛寺裡抄經、看寺人寫御朱印,也在路上欣賞街景店招;晚上回住所,寫要給朋友的禮物。幾天下來,我憑著紙墨安頓方寸,也期許以之使人喜樂。
旅行結束前,一晚返抵旅次,我取出行李中從台灣帶來燙有灑金的紅紙,虔心寫了幾張春聯。翌日回訪小店送給婆婆,以作為她贈我摺紙的回禮。她說,要將這一紙福字貼在牆上。
於是,我的字留在了京都;而婆婆的摺紙隨著我飛回台灣,在我書櫃底部的抽屜中住了下來。但願當下的祝福與感念,能依附於我們互贈的紙墨之上,恆久長存。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