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淳之/小津安二郎,和我家的餐桌
當我想起家庭,首先想起餐桌;憶起餐桌,首先想起的是日本巨匠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小津的電影是詩學的,主題經常是家庭,反覆出現飲食場景。彷彿看見日式拉門開了,離地三呎的攝影機,照著榻榻米上,圍繞餐桌的人們。那是所有家庭熟悉的一景。他的景框簡單、節制,貼近真實生活,人們在季節循環生活,在無可避免的變動中,俯瞰無常與心靈。
電影《麥秋》中,三代同堂的間宮家,在鎌倉的寧靜住宅,享用和食早餐。白飯配味噌湯、烤魚、漬菜、蘿蔔、煮物……都是常見菜肴,但鏡頭並不直對,就像我們遺忘日復一日的飲食內容,而人生隨之遞嬗。
餐桌從來不只是餐桌,食物也從來不只是食物,潛伏著互動情緒,允為生命伏流之所在。在酌酒與對話中,呈現社會變遷、人生態度與價值觀。「懷念20世紀」食玩有個餐桌,將時空凝結成小物,萃取古早氛圍,因為在日本,電子鍋早已取代傳統電鍋。另一部昭和漫畫代表作《三丁目的夕日》,食玩中的一家人,就像NHK晨間連續劇,以和食呈現理想用餐情境。
不同國家,對菜肴和桌椅想像或有差異,但人們寒暄、倒茶、夾菜、溫酒;微笑、流淚、爭論……歲月流轉,年華消逝,都圍繞著餐桌。在多數家庭,用餐多是平淡,反覆,靜默的儀式,就像看不見的塵埃日日掉落。家人最常交換的話語,可能像小津電影《早安》,孩子抱怨:「怎麼又是秋刀魚和豬肉味噌湯啊?」這才是人生,而我們恆常為之,無所醒覺。
嘗過山珍海味,看過千般劇情,如今在心中沉澱的,反而是小津的侘寂畫面,以及鄉愁般的媽媽菜肴。詹宏志說,母親的料理不一定是最高明的宴席,卻常是味覺的原點;小時候喜歡外食,後來才發現,媽媽的菜總能癒療。所以這幾年下廚,常打電話回家問:媽媽的肉燥怎麼煮?水餃料怎麼揉?海產粥的海鮮比例?炒飯該留意的火候……如果能傳承家庭味道,或許情感就能如琥珀永存,不再失落、無須恐懼。
德國名導文‧溫德斯曾拍片追尋小津。他說:「如果在我們的時代仍有神聖的事物,如果電影保有某種神聖的寶藏,那對我來說,一定是小津安二郎的作品。」
那是全世界所有國家所有家庭,以及他父母、兄弟和自己。
若是用谷歌地圖空間置換,最終都臣服於太空視角,化成一點而已。如同我們觀賞小津,一部部看下去,彷彿永恆。
小津的餐桌,媽媽的菜和我家,以及俯視袖珍食玩,提取的地球座標,因之就像是一生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