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豐/在「現在」的瞳裡看見──

詩人吳懷晨(左)與吳緯婷。(圖/陳姵穎攝影)
詩人吳懷晨(左)與吳緯婷。(圖/陳姵穎攝影)

2024年11月29日「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學沙龍,邀請詩人吳懷晨與吳緯婷對談,兩人輪流朗誦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背景。主持人Sayun Nomin(游以德)是作家、演員,她回顧三人在台北藝術大學的共處時光,呈現詩人創作與生活的面貌。

吳懷晨是喜愛衝浪、登山的哲學博士,作品兼具理性與感性,折射對生命、歷史與環境的深刻思考。他的課堂帶領學生走入山林部落,講解「現場發生」的知識。吳緯婷善於以詩串連時空,具象化抽象情感,傳遞細膩的生活感思。與同儕交流作品時,她總是誠懇而精準地建議,也照顧到了對方感受。

吳緯婷首先朗誦〈雪山隧道──致5月11日清晨〉,當時發生「抽坍」,土石泥水湧出,工地主任林子益先生盡力疏散現場工人,不幸殉職。詩中「我」與「你」的對照引發反思,今人享受隧道的便利,卻未必了解前行者的付出。〈溪畔浣衣〉致敬藍蔭鼎同名畫作,宜蘭田間溪水流經村莊,串連故事,生活節奏緩慢而溫暖。

這些詩作源於吳緯婷的宜蘭生活。她回想從師大、倫敦到北藝大的求學生涯,每當回到家鄉,總能自然放鬆,心生新穎感觸──那是因為與人、與土地緊密相連的血脈。她點滴記錄,逐漸勾勒出每本書中的宜蘭脈絡。

近年定居宜蘭鄉間,吳懷晨自陳無法離開海洋生活,平時開貨車追逐東海岸浪點,晚上隨意露宿。散文〈前往浪點的途中〉定位於阿塱壹古道附近,詩作〈子衿〉是夏日陽光下衝浪的少年,隱含青春將逝的惆悵。感傷的情懷,往往消融於太平洋的夜色。

吳懷晨曾率學生前往陽明山夢幻湖步道,當日風強雨驟,停車場僅有他們幾人,糾結許久才決心下車。吳緯婷回憶,一位同行的老師突然脫掉鞋襪衝進草叢大叫,令她感到呼吸頓時變得新鮮,這便是〈寂靜山徑〉的來由。〈入山〉走進宜蘭山區加羅神社,三天兩夜雨水不曾間斷,登山過程艱辛,夥伴互動更令人難忘。

Sayun以學生、登山夥伴的角度,詢問吳懷晨帶學生探索山林的體會。吳懷晨回應,當學生寫出詩,便是對老師最大的回饋。作為詩人,他懷有不安於世的精神,爬了五六十座百岳。最新長詩集《神熵之島》轉化台灣高山為山神,結合原住民與南島神話,例如第十一首中,虛構的水神「樂樂」實際形象為百步蛇:「秋天,祂們將群星佈置成飛馬座,春天白羊座。夏天則一逕將樂樂懸掛夜空,尊貴的蛇夫座昂起。星夜裡,樂樂的唾液垂涎而下,收納小米甕中發酵成酒。」《神熵之島》第三部分轉化山神後代為台灣原住民,遭遇開港通商而來的西方傳教士。〈馬偕,1872〉是吳懷晨閱讀馬偕日記後的作品,詩行延續了1872年馬偕抵達埔里──作者母親的家鄉──時的情景,他看見了什麼,又如何與當地互動。在詩中,歷史交織想像,東方神話意識直面西方知識思想。

《渴飲光流》第二十八首靈感源於綠島人權藝術季策展,團隊拜訪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前輩。吳懷晨筆下,受難者化身東西方神話人物,特務喻為苦天使,貓頭鷹則象徵智慧與正義。「薛西弗斯:『過去從未過去』∕夏娃:『未來從未到來』∕盤古:『嘴永恆遺棄了話語』∕苦天使:『瞧你曾經那哭著∕求饒的模樣,可愛的淚珠……』」場景切換,不曾消失的創傷解離前輩們的時間感,「我在『現在』的瞳裡∕見到無限引力的憂傷……」,能見證一切的,就只有詩了。

山與海,過去與現在。講座以吳緯婷的〈婚紗30〉作結,此詩圍繞她試穿婚紗的經驗展開。隨著生命進程,有些東西現在不寫,之後可能也不會寫了。吳緯婷分享目前的寫作計畫,下一本詩集,要來認認真真寫情詩。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星期五的月光曲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現場報導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夏夏/可以回去的地方

林水福/光源氏是渣男嗎?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