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福/回首來時路,一切似乎都為翻譯《源氏物語》而準備(下)

菊田茂男教授攝於家中。(圖/林水福提供)
菊田茂男教授攝於家中。(圖/林水福提供)

前情提要:林水福/回首來時路,一切似乎都為翻譯《源氏物語》而準備(上)

3.入大學院,悠遊於燦爛輝煌的平安朝文學世界裡

翌年(1981),僥倖考進東北大學國文學系的大學院,是外國留學生第一個叩關成功的。進了大學院,讀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作品,心中充滿「得其所哉」的幸福感。

上課方式可大分為「研習」與「特殊講義」二類,前者大都限制只有碩博士生可修,採由修課生輪流發表的方式。後者則從大學部到博士生皆可選修,由老師講授。《源氏物語》與《竹取物語》都是由指導教授菊田茂男講授的。東北大的教授上課不講解課文,課文要學生自己研讀。菊田教授上課時主要講授他自己已發表的論文。論及範圍其實非常廣泛,就《源氏物語》而言,有論《源氏物語》登場人物的愛與死、「もののあわれの美意識」、「みやび」(雅),和歌與物語的關係、平安朝文藝裡呈現的物語觀、物語意識等。對於平安朝女流日記,諸如《蜻蛉日記》.《更級日記》亦有專論。至於《竹取物語》,那一年老師從報恩譚構想之意義,看《竹取物語》的現實意識。

老師除了自己的論文之外,也介紹相關論文和專書,因此,每次上完課,大家忙著到圖書館借書、影印論文,或購書。印象中,老師開出的書單,怎麼念都念不完!日子總是在「趕進度」的忙碌中度過。

1983年,完成碩士論文,取得學位。深感所學不足,報考博士班,幸獲錄取,本擬再讀二三年(那時代,國文學沒有人修完課程就能取得學位的)後再回國。

哪知母校輔仁大學系主任山崎陽子修女寫信來,說現在人手缺乏,你要是不回來,以後就業的事我不管了。

獲主任青睞,要我回去任教,固然高興。可是這一來擾亂了我的計畫,感到困擾,舉棋不定。於是跟指導教授商量,得到的答案是:辦理休學手續,保留學籍,以後可以復學。先回去就職,幫主任的忙!

東北大學三年期間,每年初一菊田茂男指導教授都邀我到他府上過新年。師母親手做的湯菜,佐以日本酒。屋外,細雪輕飄,空氣冷冽。室內溫暖,酒酣耳熱,師生之間有聊不盡的話題,還有課堂上聽不到的祕辛,例如:

東北大創系教授,提倡文藝學的岡崎義惠,向東北大學提出的博士論文是以毛筆書寫,由於頁數多,用手推板車載論文到校。

又如,東北大學於1913年招收女學生,是七所舊帝大中開先鋒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早期活躍於日本社會的女性大都出自東北大學是這個原因。

還有不能大聲公開說的,某學長雖娶得學妹,卻是「妻管嚴」,曾經深夜才歸營,太座生氣。學長不得已向同是二人的指導教授菊田老師求援寫保證書,才得以消太座之氣!(哈!哈!)

每次到老師家過新年,總是錯過末班車,翌日清晨,才依依不捨搭上計程車,揮手向老師與師母道別。

有一年師母看到我西裝的釦子少了一個,要我脫下來。但見她戴上老花眼鏡,拿出針線盒子,選了一顆相近的釦子,穿針引線,低著頭一線一線地縫。那一刻我眼眶一熱,急忙將臉轉開。

在東北大學的前二年,為了充分利用研究室的豐富藏書,我常準備二個便當,當晚餐的那個用保溫袋裝著,到傍晚時還維持常溫狀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晚上搭末班公車回去在東仙台的學友舍。從八樓的研究室走下樓時,看到的天空,不是黑漆漆的暗夜,就是稀疏星空,偶有明亮的十五、六前後的圓月。

有一次,因為有事,下午三、四點從八樓下來,金燦燦的陽光迎面而來,宛如遇到久別重逢的朋友,竟有一種「新鮮感」與些許興奮。

4.親炙《源氏物語》研究大家今井源衛

1986年輔大外語學院舉辦第一屆文學與宗教會議,邀請王文興、遠藤周作、格雷安.葛林作主題演講,另外邀請台灣、日本、美國等研究三位天主教作家的學者、專家與會發表論文,歷時三天。這項國際研討會獲選為那一年文化界的十大盛事之一。

大會總幹事康士林教授指派我負責日本部分,因此認識了遠藤周作、梅光女學院大學校長佐藤泰正教授等。承佐藤校長的好意,邀請我到梅光任教二年。

在梅光,我旁聽三門課。佐藤校長的日本近現代文學、森田兼吉教授的平安朝女流日記、今井源衛教授的《源氏物語》。三位教授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豐碩的研究成果,頗享盛名。

今井教授從九州大學退休後,轉到梅光任教。他上課時以平安時代變體假名的《源氏物語》當教材,講解課文。要同學念課文,藉以認識變體假名。

今井教授的《源氏物語》研究,在日本可說無人不曉,有好幾本專書問世。他有些見解與當時學界的看法不同,仍堅持己見。承蒙他送我幾本著作,對我的研究、翻譯都有很大的幫助,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贈書題詞,還有書信往來都用毛筆以舊假名書寫,身上散發著一股濃濃的傳統文人習氣與風骨。

1989年我結束梅光任期,返國之前,他在贈送我的大作小學館《源氏物語》六冊的第一冊,以毛筆字題著:「不堪惜別之情」。

是無意?或者心中浮現魯迅告別仙台醫專老師時,老師以自己的照片送給魯迅以為紀念,在背面題上「惜別」二字的故事呢?我不知。我們相處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二年,但從贈書及題詞,也能體會他對我的深深愛護之情與期待。

5.三次發表有關中國語譯《源氏物語》的論文

在梅光女學院大學任教期間,有幸參加在廣島、門司舉辦的梅光女學院公開講座,發表論文,與當地的校友交流,藉以吸引學生報考入學。雖也是一種招生的宣傳活動,跟台灣的方式大不相同。

佐藤校長將每年公開講座的論文集結成書,由笠間書院出版,不僅嘉惠學子,在學界亦廣受好評,列為重要參考書目。

我有幸在第二十五集《讀「源氏物語」》(1989)撰寫〈《源氏物語》中國語譯相關諸問題──以〈桐壺〉卷為中心〉,尤其注意到豐子愷與林文月二位對和歌中譯,以及古今異義語的處理。

後來,我在今井卓爾、鬼束隆昭、後藤祥子、中野幸一編的《源氏物語講座9:近代的享受與海外的交流》(1992)也寫了一篇論文,題名〈中國語譯《源氏物語》〉。

我在結語歸納三點,其一,二人皆由現代語譯翻譯過來的。深切期待第三種由原典翻譯的版本問世。其二,以一定的形式,如能將和歌的旨趣適當翻譯,是最理想的;然而,如果不得已只能偏重一方時,應以忠實呈現原和歌的內容為要。其三,豐氏文體,偏向文言,較簡潔,是其優點,然而,對現代讀者而言,或有不易懂之處。而林氏文體,較容易接受,但有些地方傾向「意譯」。

第三篇〈《源氏物語》的外國語譯──以〈真木柱〉卷為中心〉(鈴木一雄監修╱仁平道明編集《源氏物語的鑑賞與基礎知識》,2004,至文堂)篇幅所限,只能簡略介紹。

三篇有關《源氏物語》中國語譯論文的撰寫,每一次都提醒我不能忘記《源氏物語》。日本友人東北大學名譽教授仁平道明說,林桑既然論文這麼寫,自己再不翻譯說不過去哦!

仁平道明教授,是高我數屆的學長,我到東北大學留學時,他已在靜岡大學任教。有一年中古學會在大阪市立大學舉辦,在那裡初遇仁平學長,之後,對我多方鼓勵與指導。我到東北大學當客座研究員時,仁平學長已轉任升為東北大學國文學的主任教授。他不時提供我《源氏物語》最新的研究成果,給予鞭策,是我翻譯《源氏物語》的動力之一。

回首前塵,如上述,一路走來有幸蒙受諸多師長的提攜、指導與照顧,才能走到今日。現在,我懷著戰戰兢兢的心理,迎接這輩子最想翻譯的作品問世。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當代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聯副/廖繼崇油畫作品〈觀音山回顧-2〉

蕭宇翔/失去春天的春天街

連明偉/死妖精修成活菩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