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錦/孫立人,我曾是他麾下的二等兵

1950年,孫立人與大象林旺合影;林旺是緬甸遠征軍的戰利品。(圖/本報資料照片,羅超群攝影,羅廣仁提供)
1950年,孫立人與大象林旺合影;林旺是緬甸遠征軍的戰利品。(圖/本報資料照片,羅超群攝影,羅廣仁提供)

我現在住在這個小鎮上的公寓,近鄰是一座兵營,聽得到他們集合、出操,甚至灑掃庭除的聲音。自己年輕時曾度過好幾年的軍人生活,「鐵馬冰河入夢來」,自別有一番情懷。

軍中的組織分「官」與「兵」,我是兵。兵分三等,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我是二等兵。換言之,我是軍中最基層的個人。

我這個二等兵雖不足道,但我有一位聲名顯赫的長官──孫立人將軍。

一個二等兵和一位二級上將相提並論,似乎太過高攀;但他的確是我的長官,雖然我只見過他一面;雖然他被長期幽禁且已仙逝,我也垂垂老矣;雖然時間已經過了七十多年,歷史的滄桑,令人不忍回首卻又常常回首。

我從在大陸的流亡學生,到台灣入伍當兵,第一位長官就是孫立人將軍。

從抗日到剿共,政府花了很多力氣照顧不願附敵、附共的青年,為國家保留種苗。像昆明「西南聯大」,就名垂教育史冊。

我的流亡學生過程始於一九四八年設在徐州附近的「八義集臨時中學」。隨著共軍的迫近,臨時中學逐步南遷。學校到蘇州時,長江以北都已陷共,大家眼裡心裡只有一個避難所──台灣。逃難人多,一船難求,學生想去台灣,只有從軍一途,於是大家脫下學生服,換上軍裝,登上運兵的軍艦,從上海一口氣開到基隆。

在基隆港下了船就上火車,馬不停蹄到鳳山,進了五塊厝大營房,編入陸軍訓練司令部一個基層連隊。第二天總司令孫立人來訓話。他儀表堂堂,著戎裝,登馬靴,往台上一站,不怒而威,使人油然而生「當軍人應如是也」的讚嘆。

入伍訓練很嚴格,鳳山天熱,我們打赤膊,僅著紅短褲,戴斗笠,每天八小時操練。豔陽如火,我們不僅曬得黝黑,身上也一層一層脫皮,晚上睡覺,碰到床鋪就痛,如針刺火燎。

在流亡學校裡吃不飽飯,到了鳳山軍營還是吃不飽,時難年荒,沒有米煮飯,更遑論菜蔬了。操練太重,營養太差,我病了,晚上整夜盜汗,還發燒。沒有醫療,不能休息,不得已,我離開了五塊厝大營房。不錯,認真說,這算是「逃兵」,但當時大陸新敗,軍人在營區與社會之間的「流動」,頻繁到幾為常事。

離開軍隊,我讀了大學,進了新聞界,老長官孫立人忽焉成為新聞人物。

孫立人,清光緒26年(1900年)生於安徽省廬江縣,五歲那年生母方氏病逝,七歲開始入學,後隨父去青島,九歲入德文小學學習。1924年從清華學堂畢業,考取公費留美,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決意改學軍事,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從此步入軍旅生涯。1927年畢業,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1928年6月回國,由於財政部長宋子文曾受美國教育多年,重視留美人才,乃延孫立人入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四團團長。

1932年,「一‧二八」抗戰時,稅警總團以第88師的身分參戰,戰功卓著。此間孫在訓練上下了很大功夫,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稅警總團開赴淞滬會戰前線。駐守蘇州河南岸,與日軍隔河大戰,孫部遭日軍猛烈炮火襲擊,孫立人全身被炸傷13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前夕,財政部長宋子文派其弟宋子安護送孫立人去香港,住進養和醫院,請名醫診護。

1938年2月,孫立人傷癒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孫立人奉命赴長沙重組稅警總團,並擔任總團長。

1941年12月,財政部交出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38師,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當時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了七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七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後復掩護盟軍轉進,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第2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如下山猛虎。1944年3月9日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1944年3月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使抗戰需要的物資能源源進來。

抗日勝利不久,國共內戰開始。1946年8月,孫立人被調至東北作戰,不久又調到台灣訓練新軍。1949年9月,被任命為台灣防衛司令,協同陳誠營造退守台灣這個最後據點。

國民政府敗退台灣後,傳聞美國有「棄蔣保台」的想法,並看好孫立人、吳國楨。吳與孫原本也曾為蔣看重,為獲美國支持與援助,蔣將二人委以要位,任命吳為台灣省主席,孫為台灣防衛司令,隨後升任陸軍總司令。

不久,美台兩地官方高層和情報單位,先後傳出吳國楨和孫立人密謀政變,且美國國務院參與其事。此後,吳國楨遠走美國,孫立人陷入更大的危機。

1955年6月初,蔣準備在台南和屏東閱兵。5月28日,蔣獲情報說孫立人欲藉閱兵發動兵變。6月6日,總統府衛隊在閱兵前抵達校閱廣場警戒,並檢查現場。原定參加檢閱部隊被重新整編,閱兵時間被推遲,兩棲作戰演習亦被取消。當局稱孫的老部下郭廷亮等預謀在屏東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因預謀不慎而被告發。台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孫隨後被監管偵訊。

1955年8月3日,台灣報紙刊登孫立人的「辭職書」,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孫立人兵變案之調查,由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與王寵惠、許世英、張群、何應欽、吳忠信、王雲五、黃少谷、俞大維等組成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另外監察院也由國民黨籍監委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啟文、蕭一山、王枕華、余俊賢等五人小組自行啟動調查。十月,九人調查委員會提交報告,認為主犯是共諜郭廷亮,孫失察,客觀上被敵利用。同日,蔣介石下手令:「孫立人久歷戎行,抗戰有功,且於該案發覺之後,即能一再肫切陳述,自認咎責,深切痛悔,茲特准於自新,毋庸另行議處,由國防部隨時察考,以觀後效。」蔣隨即軟禁孫立人,將其部屬親信調離軍職或查辦,受牽連者達336人。

本案「要犯」郭廷亮,此後或關押於綠島或遭嚴密監控。1991年假釋返台,卻發生在桃園中壢火車站月台上「跳車」離奇死亡。

監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組」之調查結果與「九人小組」差異甚大。監院認為郭廷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但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系構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監院調查結果因與「九人小組」差異過大,最後僅在院內會議祕密報告後即以極機密文件封存,不再公開。

1956年6月,孫立人由台北市南昌路官邸遷往台中市向上路居所,開始了軟禁生涯。兩蔣逝世後,1988年3月20日和27日,國防部長鄭為元兩度到台中拜訪孫立人,表示今後他有行動和言論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見任何朋友。自此,孫立人結束了長達三十三年的幽禁生活,重獲自由。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出殯時,他舊屬數百人齊集殯儀館,跪在地上,送老長官遠行。場面非常感人。孫將軍臨終時交代家人,他逝後要歸葬廣州馬頭崗新一軍印緬抗日將士公墓,與舊日袍澤在一起。他說「不葬大陸,棺不入土」。直到現在,棺槨仍擺放在台中市天水雅集附近。

1998年,孫案涉案人及家屬曾要求監察院公布「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2001年1月8日,監察院通過決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獲新台幣六十萬元經費補助,就孫立人兵變案進行專案研究,朱教授結論說:「進駐孫公館翻遍了孫立人將軍保存的所有檔案,和國防部與總統府的所有機密檔案,並未發現孫立人有任何不法行為」。

1990年,《中國時報》記者杜念中採訪魯斯克,在報導中說:「1950年六月初,魯斯克擔任美國國務院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時,曾親手接到孫立人的祕密手函,提議對蔣介石發動政變,請求美國支持或默認。魯斯克擔心蔣介石先殺掉孫立人,將手函燒掉,以防洩密,並匯報國務卿艾奇遜。艾奇遜承諾向總統杜魯門匯報。」孫立人義子揭鈞閱此報導後,寫信給魯斯克查詢,魯斯克回信說,他無法對此事做進一步評論,他從間接管道得到消息,但無法確認這個消息的真假,也不知道是否來自孫立人本人。

中研院研究員朱浤源則說,根據他研究的美國國家檔案,美國中情局人員曾勸孫立人發動軍事政變,但遭孫立人斷然拒絕。他懷疑魯斯克說法的真實性。

蔣介石「御醫」熊丸的回憶錄說,孫立人經常與美國官員開會,引起蔣介石的懷疑。熊丸本人認為,孫立人的忠貞無庸置疑,但他得罪蔣經國以及蔣經國手下的政戰系統,是造成他遭整肅的主因。

作家李敖曾經這樣評論孫立人:

孫將軍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他從小感受到外侮,立志要雪恥,清華、普渡兩名校畢業之後,投筆從戎。自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成,回國後南征北討,脫穎而出,但受制於蔣介石的嫡系,一再被黃埔軍頭排擠。蔣介石落魄到台灣之後,為爭取美援,打出孫立人牌,然而當鳥盡弓藏之時,便以冤案軟禁孫立人。

孫立人在國內出身於清華學堂,在美國則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無論在知識與外語能力上,都優於國內的一般將領,或有自視過高之處,與同儕未盡融洽。加以無兩蔣之維護,致有終身監禁之禍。他一身本領,但報國無路,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國家的不幸。

如今,兩岸兵凶戰危,美國《經濟學人》更直指「台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若真是打起仗來,我們的軍隊訓練夠嗎?我們的將領有指揮的能力嗎?「聞鼙鼓而思良將」,不由教人懷念起孫立人來。

孫立人將軍(右)1988年11月25日九十歲大壽當天,於門前迎接前來拜壽的親友。(圖/本報資料照片,紀國章攝影)

緬甸作戰有功

獲中英美授勳

孫立人因在緬甸作戰,打敗日軍、解救友軍有功,中華民國頒發他青天白日勳章,英王喬治六世頒授不列顛帝國勳章,美國羅斯福總統頒授豐功勳章。

 一人獲中、英、美三國同時授勳,孫立人可能是第一人。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今文觀止 張作錦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張作錦/張恨水,民國在大陸時期「婦孺皆知的作家」

陳怡芬/聽

馮平/在選擇之中

張作錦/來了本家張少帥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