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漢澄/生命自主權的全新探討

生命自主權的全新探討。(圖/麥田出版)
生命自主權的全新探討。(圖/麥田出版)

推薦書:Timothy E. Quill、Paul T. Menzel、Thaddeus M. Pope、Judith K. Schwarz/合著,汪漢澄/譯《自主斷食,慈悲而尊嚴的善終選擇》(麥田出版)

想寫一本大家愛看的書,最好選人人喜歡的題材,並且寫得簡單有趣,讀來輕鬆。然而,也有一些書的主題不那麼的愉快,大部分人寧願避而不談,而寫作的態度又很認真嚴肅。由美國多位安寧緩和醫學,精神科,法學,倫理學等領域的代表人物所撰寫的《自主斷食,慈悲而尊嚴的善終選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必要,不在於讓讀者讀了開心,而在於逼讀者思索真正重要的生命課題。

過去幾百年間,科學與醫學產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生命長度有了翻倍以上的增長。相形之下,社會中據以行事,判斷是非的「人文」規範,包括倫理,道德,以及法律,變化則相對的緩慢。這個速度的差異,使我們不得不面對古人並不需要面對的問題與情境。許多習以為常,約定俗成的觀念與制度,早已經不敷我們的需要。舉個例子:我們該當如何面對那些「痛苦卻無法自然結束的生命」?

書中提出許多真實的案例,都是發生在活生生的普通人身上的故事,分別有其獨特的動人之處。有的罹患了無法治癒的重大疾病,正身陷難以忍受的痛苦當中,有的已經開始失智,每天都在擔憂將來成為自己最害怕成為的難堪「廢人」。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無法在傳統的倫理,道德,以及法律框架下逃離他們的不堪,而必須訴諸作者們提出的「自主斷食」一途。我們細看這些真實的故事,難免會感受到衝擊。因為許多我們主觀想像理所當然的「正確」,其實並不見得那麼的牢不可破。更大的衝擊來自於我們難免聯想到,這些別人的故事,也可能會發生在自己或自己親近的人身上。

本書的精神與其說是在介紹,甚至推薦一種脫離病痛的方法,一個「慈悲而尊嚴的善終選擇」(如同它的標題那樣),更不如說是在探討一個問題的兩端。這個問題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到底有沒有所謂的「自主權」?如果有的話,這種權利可以推到多大的程度?有沒有什麼界線,是無論如何都不該跨越的?一個人的生命是單純的屬於自己,因而有權對之做出任何處置,無需對人交代,他人也無權置喙呢,抑或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錯綜複雜的社會網路的一部分,生命取捨必須對所有周遭的人負責,因而只能被動地交由他人決定呢?又或者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真的有某個折衷點是「合理」的,「正確」的嗎?

針對這個人生大哉問,我們憑著自己也許永遠也得不到答案。但好好的閱讀這本書,會是個很好的開始。本書的作者們提出全方位的論證,說明在當今的新時代,對既有的規範重新審視,也許才能因應人們的真實需求,符合真正的公義。提出主張時,他們會提供充分的證據與正反論點,目的不在於說服讀者什麼是對的,而在於鼓勵讀者自己用理性判斷事實,用感性設身處地,從而形成有價值的思辨。「死生亦大矣」,探討生死大事,這種認真嚴肅的態度也許是唯一的可行之途。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閱讀‧人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陳克華/一篇被拒絕刊登的評審感言

陳姵穎/以記者之眼還原關鍵現場

徐望雲/告別瘂弦,在深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