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福/《源氏物語》裡的和歌及其中譯(上)

前言

《源氏物語》裡有795首和歌,不可謂不多。紫式部為何在物語裡寫了這麼多和歌?這些和歌究竟具有什麼作用?或者說和歌在整部作品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和歌與內文敘述之間有何關聯等等,相信讀者心中不免會產生這些疑問。

現存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是《萬葉集》,成書於西元759年,收集奈良時代及以前的歌謠、和歌共四千餘首。形式以五七調為主,大都是二句或四句構成。

《萬葉集》裡有短歌、長歌(5/7 重複三次以上,再加7)、片歌、旋頭歌、佛足石歌。

《萬葉集》和歌的風格是素樸、雄健、清明,多為寫實,如男性雄壯之風。

使用的文字是「萬葉假名」(借用漢字,取其音或訓,不採其意。如「國原波」讀「くにからは」)。

從奈良時代後半(八世紀後半)到平安時代前期(九世紀前半),是日本積極模仿中國的時代,《萬葉集》之後,和歌衰頹,另一方面漢詩、文盛行,有《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等漢詩文的敕撰集成立。這大約一百年間,日本學者吉澤義則稱之為「國風暗黑時代」。

然而,和歌方面,直接影響到《源氏物語》的不是《萬葉集》,而是西元905年成立的《古今和歌集》(以下簡稱《古今集》)。

1.和歌是什麼

「和歌」(やまと歌·倭歌)是相對於「唐詩」(からうた)的稱呼

日文稱「三十一文字」(みそひと文字),以中文而言稱三十一音,或許較貼近原意。

《古今集》是由醍醐天皇下令編撰,撰者紀友則、紀貫之、凡河內躬恆、壬生忠岑,和歌數約一千一百首,分為二十卷。各卷主題分別是春、夏、秋、冬、賀、離別、羈旅、物名、戀、哀傷、雜、雜體、大歌所御歌。

所收和歌皆為三十一音節的短歌,然「雜體」部收有五首長歌和四首旋頭歌。又,卷二十的御歌是朝廷的「大歌所」(負責在儀式中演奏音樂的政府部門)為演出製作的歌詞,有的超過三十一音節,因此,也有稍作改變的。

《古今集》最重要的二個主題是四季與戀愛。四季中,春秋各二,共六卷,342首和歌。戀歌有五卷,和歌數360首,是同一主題歌數最多的。

和歌的本質是什麼?

如《古今集》、紀貫之所作「假名序」中說:

「大和歌是以人心為種子,從口中發出如無數葉子的東西。生活於世上之人,參與公私事情繁多,心中所思,託付於所見所聞說出來,即為和歌。」

可見和歌是以心為「主」,不是從心裡發出的,就不是和歌。

無論是在花枝間啼囀的鶯聲,或是棲息於水涯的雨蛙的咯咯叫聲,所有的生物,沒有不可以詠之於和歌的。

和歌的作用:

《古今集》假名序說:「和歌,可以不費絲毫之力,震撼天地,驚動眼睛看不見的鬼神,使男女感情和睦,安慰勇猛的武士的心。」

相對於這部分、相傳是紀淑望所作的「真名序」(即漢文序),原文說道:「可以述懷,可以發憤。動天地,感鬼神,化人倫,和夫婦,莫宜於和歌。」

可見日本人自古將和歌的作用看得多麼大,多麼重要!和歌,絕非純粹遊戲之器,等閒之物。

如上述《萬葉集》裡有長歌、短歌、佛足石歌、旋頭歌等,形式不一的和歌;到了《古今集》除上述旋頭歌、大歌所御歌,皆為短歌,因此,談《古今集》和歌,不特別說明,指的就是「短歌」。

2.《源氏物語》裡的和歌的作用──酬酢,以「春秋之爭」為例

《古今集》裡的四季之歌,排列大致從詠立春開始到年底的風物。四季各卷,從季節到來感到驚喜的和歌開始,而以詠因季節逝去而憐惜的和歌結束。

詠春天的有134首,詠秋天的有145首,從和歌數來說,相差無幾。對照今日國人到日本觀光旅遊最盛行的季節,也是春天和秋天吧!

春天的櫻花,秋季的紅葉,各擅勝場,各有喜好擁護者。如果設題「日本的春天美,還是秋天漂亮?」恐怕呈現爭論不休的局面吧!

《源氏物語》裡的春秋之爭的開始,是第19卷「薄雲」,源氏問回到二條院的齋宮女御:「春天和秋天,妳喜歡哪一個?」

這時,齋宮女御因為自己的母親六条御息所日秋天去世的,於是選了秋天。

源氏收齋宮女御為養女,送她入宮,因此,齋宮將源氏家當作娘家。

故事的發展來到第21卷「少女」,齋宮女御成為中宮,稱秋好中宮。

源氏建造六條院,依春、夏、秋、冬畫分成四町,各依季節設計庭院,栽植花木。讓心愛的女性住進四町。「春町」住的是源氏最疼愛紫之上,而地位尊崇的秋好中宮住在「秋町」。《源氏物語》裡如下描述紫之上與秋好中宮的春秋之爭:

九月,樹葉處處染紅,秋好中宮的前庭,景色無比優美。

有一天,蕭瑟秋風吹起的夕暮,中宮用硯台的盒子,盛放各色各樣的秋天草花 與紅葉,遣女童贈送紫之上。信上寫道:

「聞君喜春到庭園,

請看我家紅葉美。」

紫之上身邊的源氏說道:

「這紅葉的信,感覺被將了一軍吧!等到春花盛開時候,再扳回一城吧!」

翌年春天,紫之上春町的庭園,深綠色柳樹長枝下垂,花兒飄散香氣,芬芳無比。別處的櫻花已過盛開期,這裡的櫻花正值盛開,繞著迴廊的紫藤花,也開始綻放。岸上的棠棣怒放,倒影映入池中。水鳥成雙成對嬉戲,或銜細枝在枝葉間飛迴,鴛鴦在水波上,有如織出圖案。

紫之上心想機會來了,於是挑選面貌姣好的女童八人,分成穿著鳥與蝶衣裳二組。鳥裝的女童手持插著櫻花的銀瓶,扮蝶的女童手持插著棠棣的金瓶。……她們搭船從南町的紫之上御殿的假山開始筏行,到達秋好中宮殿前庭院時,一陣春風吹拂,瓶中櫻花,少許花辮飄落。天色晴朗,當扮鳥與蝶的一行女童從春霞下出現時,真有說不出的優美風情。

女童們走到寢殿的階梯下,獻上花給秋好中宮。

另一方面,紫之上委由源氏的嫡男夕霧中將當使者送信給中宮:

「隱身雜草待秋蟲,

冷看花園飛舞蝶。」

中宮御覽,嫣然一笑,知道這是那首紅葉歌的答歌。

這時中宮身邊的侍女們也不約而同說道:

「那邊春天的美麗風景,我們很難贏得過呀!」

到這裡,「春秋之爭」似乎春天贏了。源氏看來是站在紫之上這邊,也屬常理。

如上述,散文鋪陳故事的背景,描繪景物,而最重要的「人物關係及情節發展」,以「和歌」表達詠者的心意,「和歌」的出現如「畫龍點睛」,「帶動、引領」情節的發展。

如以主從地位而論,散文的寫景,是「從」,是為了以寫情的和歌為主而鋪陳的。和歌絕非「紫式部……於散文之寫景後附錄和歌」;和歌不是「附錄」,和歌才是「正主兒」。

上述引文,如無秋好中宮與紫之上的二首和歌「贈答」,散文的寫景就沒了魂魄,失去精神。

亦如唐詩以寫景始,而以寫情終。試看:

大家熟悉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五言絕句,如果沒有最後一句寫情,寫人事,這首詩,流於單純寫景,如何能傳誦千古?

當時貴族之間的酬酢,往來書信,大抵就是和歌,或以和歌為主,加上簡短附言。

又如「桐壺」卷,桐壺更衣逝世後,桐壺帝傷心不已,又惦念著小皇子的祖母,於是派命婦前往探望。一陣慰問之後,夜已深沉,命婦必須回宮覆命,臨行前賦歌一首贈老夫人:

「如鈴蟲聲嘶力竭,

漫漫長夜淚不止。」

老夫人答歌道:

「鈴蟲聲嘶我聲淒

貴人訪添淚千行」

和歌問答之間,充分傳遞彼此心中的感情。

3.《源氏物語》裡和歌的作用──戀愛的情書

包括源氏在內的幾個貴公子,「雨夜論女性品級」之後,源氏對出身受領家的中級貴族女性也產生興趣。

有一天留宿紀伊守家,不巧父親年輕的後妻空蟬也在這裡。夜深人靜之後,源氏終於按捺不住偷香的念頭,偷偷潛入空蟬房間,空蟬雖心中有愧,終究抗拒不了源氏的魅力,一夜纏綿。

事後源氏忘不了空蟬,在空蟬弟弟小君的幫助下,找到機會逼近空蟬;空蟬察覺,留下薄衣,偷偷逃出房間,躲了起來。源氏寫了一首和歌:

「空蟬脫殼隱樹下,

 徒留薄衣惹人憐。

(譯註:原和歌「空蝉の身をかへてける木のもとになほ人がらのなつかしきかな」)」

小君將它揣入懷裡,帶到姊姊住處,將信遞給空蟬。空蟬雖追悔莫及,對源氏依然存著愛戀心,遂回信道:

「空蟬沾露隱於樹,

悄然思君淚濕袖。

(譯註:「空蝉の羽におく露の木がくれてしのびしのびに濡るる袖かな」)」

如上述,源氏與空蟬皆以和歌訴衷情,這裡情書的形式就是和歌,是戀歌的一種形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閱讀‧世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映筑/流放記(下)

隱地/瘂弦不要死

方聲/那一年雨未停過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