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潑/是民族學,也是庶民生命經驗

《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書影。(圖/聯經提供)
《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書影。(圖/聯經提供)

推薦書:國分直一/著,邱鴻霖/譯《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聯經出版)

在二十世紀初替台灣民族學或考古學領域打下基礎的幾個重要人物,除了伊能嘉矩、鹿野忠雄這些研究者之外,國分直一也是一個必須要記住的名字:戰前他致力於博物學調查,戰後仍留在台灣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儘管研究範圍不拘於台灣,但對台灣的學術貢獻影響深遠。

《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出版,對於想要認識這位「全方位考古民族學家」的讀者而言,是很好的消息。這本書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是國分直一或以自傳小說,或以散文形式,所寫的回憶錄,幾乎將他的生命經驗、研究思考與學術路徑概要呈現,後半部則是日本人類學家安溪遊地與台灣考古學者劉茂源對國分直一的口述歷史訪談,藉此深入探究他的學術思考與心得。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本視角落在台灣民族學與考古學的書,但實際上,因為國分直一跨越台日兩地的生活經驗,以及由戰爭切分為二的生命歷程,對歷史與台日文化有所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從國分直一的視角,看到某段歷史切面,或感受到地域環境的差異。例如,出生東京的他,因著父親工作選擇而在高雄度過童年,這段記憶的描述,讓我們看到日治時期高雄的景致、漁民生活與社會現象的描述;他中學回到日本升學,直到大學畢業,多在京都讀書,透過國分直一的眼睛,讀者可以感受到京都的細緻,以及戰爭醞釀之時左翼思想在校園的萌生。

雖被認定是嚴謹認真的學者,國分直一筆調卻質樸率真,顯露他研究之外迷糊、易感的性格,有些地方可愛到令我笑了出來,心想他似乎不太在意外在形象。例如,他因故與一位女性同寢,女性翻睡的身體碰觸到他,而他不解風情只想回家,又或者他過於忙碌只能請妻子代寫登山記事,卻在文末嘟噥妻子的女學生幼稚文筆。諸如此類的記述都是隨筆幾句,但讓本該浸淫在研究、戰爭與各種思慮的學者的筆,未見沉重道理,反倒輕巧有趣。

因此,當我讀到書末一個學者直接念他「少一根筋」時,竟也忍不住瘋狂點頭,像是跟國分直一相識已久,完全認同這個點評。

最讓我興味盎然處,是他筆下的蘭嶼──這座只有達悟族(書中是「雅美族」)的「人之島」,一向是民族學者的田野寶地,沒有過度現代化,還保留著傳統文化的核心,但國分直一卻單刀直入,寫出原本純樸善良的達悟族在戰後慢慢改變,變得會討價還價懷疑別人,「不知道香菸的雅美族變得非常喜歡香菸,看到人就討香菸,明明那麼喜歡貝殼製品和玻璃鈕釦,現在連看都不看了。像鐵釜之類不輕易離手的東西,在鐵變多的時候,開始用毛巾等物品來交換」。

甚至,連戰後選出來的鄉長,都穿著中國式水藍色襯衫還有雅美族的丁字褲,露出黑黑的屁股在陽台上睡覺。

國分直一寫出國民黨政府接管後,現代化對蘭嶼的影響,但也誠實地說,自己拿出身上所有可以交換的物事,拚命交換那些據說可以保佑不會生病的石器。因為達悟族可以得到戰爭時墜落的飛機或潛水艇擊沉船隻的材料,石器失去魅力,他們已然不在意,「正因為完全不在意,才會讓我們以襯衫的袖子交換」。描述這些時,國分直一呈現的並非是文化改變的感傷,而是自然接受這樣的變化,甚至正向思考:既然他們不需要,那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工作。

嚴格來說,國分直一遇到的每一關或是變化,不論是戰爭或是現代化的衝擊,其實都可以是一種批判控訴,但他未曾以負向心態描述這些經驗,最多只是淡淡帶過,像是「戰爭已經根深柢固完全滲入,甚至是在與戰爭無關的事和眼前所見的生活中」。

我以為這本書可以由讀者喜好的角度來看,論民族學,它自有價值,就歷史,它也是庶民的生命經驗(像是我愕然發現不成為戰場的台灣,軍隊也要在山區作戰),但撇除這些,它也是一本悠然好看的散文作品。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人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潘家欣/回首來時路,遙望明日光

祁立峰/重層的怪談物語

柏森/從萬有逆流至「無」

劉思坊/與否定共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