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華/螞蟻之道
前不久在廚房一個角落發現了螞蟻。
沒見過的品種,個頭竟比芝麻還小。
一隻接著一隻,沿著瓷磚之間的縫隙,走著一小段直線。
不仔細看還以為是自己得了飛蚊症。
直線的左端被餐具架擋住,不知從何而來。右端被烤箱遮住,不知去往何處。
我順手拿紙巾抹掉了幾隻,但不一會兒又來了幾隻。
我以為螞蟻行走是循氣味的,便噴了些消毒用的酒精,再抹掉屍體。果然不再有了。
但過不久又出現。
於是我又試了噴香茅油,拿吹風機烤,在那條縫隙間塞進些黏土,或放橡皮筋。(有書上說螞蟻天生不喜歡橡皮的硫磺味)
但總是幾天之後在同樣的角落,又發現了同樣的螞蟻。以相似的數目,雷同的速度徐徐前行,從從容容,我之前種種阻礙及殺戮,彷彿完全沒發生過。
我先是被些微激怒了,繼而生出懷疑,繼而思索:這群看似沒腦袋的螞蟻是怎麼做到的?
沒有了氣味和同伴的前導,究竟他們是怎麼能「始終如一」地從這條直線這頭走到那頭?
彷彿牠們全體遵從了某一種神祕的指令與意志,頑強堅持走固定的路徑,同一個方向。前仆後繼,綿延不絕,勇往直前,生死以之。
我望著手中紙巾上成群的螞蟻屍體,彷彿看見了生命的另一個維度。在時間和空間之外,原有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是「打散」在「群體」裡的。每一隻螞蟻看似是獨立的生命體,卻又同時是「整體蟻群」的一小塊拼圖。有如「全息影像」(holograms)般,任何一塊分離的碎片都能在其中窺見整體。真正的「芥子」即「須彌」,也就是在生命本質上,如圓覺經所言「平等」了「本」與「際」。
彷彿一隻螞蟻與另一隻螞蟻之間,並沒有如一般生物體之間的「間隔」。
後來查了些生物學的書,才知道蟻群甚至也能夠因應環境的變化,改變工蟻、兵蟻和雄蟻的性別和數目比例,也間接證實了我的想法。小小的螞蟻,竟然在生存策略上完全做到了消融個體,以「一」御「多」,寓「多」於「一」。
而自詡地球最先進「物種」的人類呢?
面對這群螞蟻,我陷入更深的懷疑和茫然。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