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樵/風的禮讚

《手套與憐憫》書影。(圖/時報提供)
《手套與憐憫》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吉本芭娜娜(よしもとばなな)著,劉子倩譯《手套與憐憫》(時報出版)

光彩耀閃的。滑溜的。令人期待無比的。各式各樣。外語流利地。心跳加快的噗通聲。咬硬糖或餅乾的清脆音鳴。

我像特殊的戀物癖者,收集並牢記日語裡那擁有可愛發音,或擬聲擬態,可作形容詞副詞名詞的「畳語」。

不同疊音,化為不同細微狀態對境(重物滾動貌,輕物滾動貌,紙張掀動時的挲挲聲),如斯細膩。卻是在幽微繁眾的「畳語」裡,能覓及最貼近吉本芭娜娜風格的表徵語。

ふわふわ。

蓬鬆的,柔軟的,輕盈的。如雲似翼,是咀嚼海綿蛋糕或湯種麵包時的口感,是好睡的枕頭質地,亦可借喻溫柔好相處的女孩類型。以文滋養多義,在各敘事層間填充難捉摸的氣體感,是吉本芭娜娜的本領。

朦朧,夢境,茫然,恍惚,虛無感疏離感無垠的空間開闊感。ふわふわ或可指世人經巨大衝擊後(如作者筆下的親人之死、家暴與自殺被害等),某種或短或長期的與現實撕裂感:一切飄忽,符號飄移無抓地力。

獲第五十八屆谷崎潤一郎賞的《手套與憐憫》,似延續作者一貫書寫傳統:傷逝,異地,飲食,家的多樣性與人情;卻在氣體美學上更為凝鍊。吉本芭娜娜亦於後記道,此書為她近四十年寫作生涯,繼《盡頭的回憶》後所抵達的另一座巔峰。

如法國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在以自然元素地水火風為軸的文學評論《空氣與幻想》(L’Air et les Songes)強調的似鳥飛行。有禽展翼,順風翱翔,後人據其原理覺察無形的「氣」之所在。巴舍拉依風象以虛為主體,拓展「無影像的想像」(imagination sans images)。他以為,與夢相異,幻想奠基於真實印象的曲解與形變能力。

與舊作《廚房》方始的夢境鬼魂有別,《手套與憐憫》諸短篇,萬物不再如河海象徵的生死涇渭分明;此回,吉本芭娜娜以現實解構現實(話語被風吹散,無法順利傳達給他……那不是能夠轉換為言語的想法,而且我想我很清楚這個狀況),以充滿氣體與霧濛的飄忽模糊了現實,並勾勒多重世界的交匯點。被經過後,覺醒。通體逐漸透明後,隨風散,再化為下一次的輪迴與存在。

往昔炙熱與膠黏的性亦然。

〈SINSIN AND THE MOUSE〉中,作者藉女主角千澄之口闡述風象慾望:往返醫院的接送與等待的時間。我的性慾在那過程中如氣球漏氣萎縮得很小很小,甚至已完全無法想起原本的大小。以前明明是膨脹得硬邦邦且外表滑溜溜。可是,當時那種感覺伴隨幻想突然一下子膨脹重現了。或許是溫熱的空氣造成的。

完整建構的哲思途徑外,吉本芭娜娜於敘事技法上亦有突破:不依附過多教條式對白(如舊作《群鳥》),不針縫嚴謹的情節邏輯。在拿手的斷句式小說結構裡(如同名篇章〈手套與憐憫〉前段),吉本芭娜娜呈現更跳躍的思索與畫面蒙太奇,彷彿在夯實土塊上,鑿穿隙縫開孔無數。

ふわふわ。透氣結構裡,六篇故事的角色擺盪於曖昧不明的心靈區域。他們時悲時喜,時倦時醒,格外輕盈。

閱讀《手套與憐憫》,我腦中翩翩浮現的卻是是枝裕和電影《小偷家族》裡已逝演員樹木希林的最後身影。她獨坐晴好沙灘,遙望嬉水家人。有風徐徐吹散她銀霜髮鬢。她向鏡外,無聲地,以唇形說了:謝謝。

那時,在電影院內的我潸然淚下。

只因知曉在那最輕最輕的地方,有凝視亡靈淵藪的勇氣,與對諸世所有的感恩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小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李律/身正還怕影子諧──諧音哏到底在魔性什麼?

洪沛澤/台式諧音,多語交響

探照燈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