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炳/人文主義的回聲
推薦書:提摩西.布倫南(Timothy Brennan)著,梁永安譯《心靈的棲地:愛德華‧薩依德傳》(立緒出版)
「一如我們是單獨地作夢,我們也是單獨地活著。」二○○二年,薩依德在寫給友人的信件中,引述作家康拉德的話,透露他內心深沉的悲觀。隔年九月,他就在罕見的白血病折磨多年後過世了。
作為一位出身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一位家族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一位在英國殖民統治埃及成長的少年,一位參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美國人,一位政治運動家與一位學者,駁雜的身分形塑了薩依德漂泊的心靈,也構築了他獨特的世界觀。
然而,也正由於這樣的身分,讓薩依德成為一種新類型的學者,「他們是歸化的流亡人士,在自己的祖國接受訓練,然後透過早期的遊歷成為別的文化的專家」。薩依德與漢娜‧鄂蘭、蘇珊‧桑塔格,並列為戰後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提出《東方主義》成為文化後殖民論述的奠基者;至今,他的理論、觀點依然深深影響著文學、政治、歷史,乃至於音樂領域的研究。
一九九九年,在得知自己罹患不治之症後,薩依德動手寫下那部充滿抒情與敘事的回憶錄《鄉關何處》,試圖捕捉「一個已經失去或被遺忘的世界」。如果說,《鄉關何處》是薩依德漂泊心靈的自我告白,那麼《心靈的棲地》則是對他獨特世界觀的犀利剖析。
《心靈的棲地》是一本豐厚的傳記,不只是它厚達四百多頁的篇幅,更在於它所涵攝的廣泛領域與深度。作者提摩西‧布倫南既是薩依德的學生與朋友,本身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學理論家。作者獨特的身分,讓《心靈的棲地》得以深刻勾勒出薩依德作為一位複雜的思想家、政治行動家與音樂家的豐富形象。
從一九七五年出版的《開端》,到《東方主義》、《世界‧文本‧批判者》、《文化與帝國主義》、《知識份子論》,及至身後出版的《論晚期風格》,薩依德主要作品構成本書重要的敘述線。作者解析這些作品的重要內涵與意義,同時也詳細論述了彼時給予薩依德啟迪的歐洲左派思潮脈絡。就此而言,本書完全可以作為「薩依德學」的絕佳導讀,更是近代文化批判理論的入門讀本。布倫南厚實的知識底蘊與簡潔明晰的寫作力,讓這部豐富的思想史兼具了深度與可讀性。
《心靈的棲地》內容的豐厚,除了對薩依德思想的追溯外,也生動捕捉他日常言行的知性片刻。例如,我們得以一窺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教學風格──「課堂是一個用示好或恐嚇來讓學生自行思考的地方」。薩依德告誡學生「我們想知道你們想些什麼」;因此,教學是要「讓學生與文本角力、對話」,而不是學徒式的註釋與背誦。
這對今天的台灣讀者仍深具啟發。獨立思考是人文精神的基石,而人文主義正是薩依德思想的根本。上世紀八十年代,薩依德疾呼:「人文主義是急需的政治力量,無批判性的科學主義是思想的威脅。」在台灣公共論述話語劣質化、價值觀為「科技學」所傾倒之際,這樣的人文學回聲,此刻讀來格外令人驚嘆與不安。
在追逐科技化的狂潮裡,我們的心靈終將只是在網路之海漂泊的孤魂──自我價值感淪喪,對社會淡漠疏離。「一個知識分子不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遷就、妥協、懦弱、輕蔑弱者和平庸。」這是薩依德自持的道德決心,也是他心靈最終的棲地。這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指責與期待,這也是我們今天繼續閱讀薩依德的原因。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