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炳/在歷史裂縫呼喊正義

《頭份之雲》書影。(圖/允晨文化提供)
《頭份之雲》書影。(圖/允晨文化提供)

推薦書:陳耀昌《頭份之雲》(允晨文化出版)

歷史小說,既是歷史也是小說,讀者讀來自有雙重的享受;一方面可以追溯真實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一方面得以沉浸在虛構小說人物的愛恨情節之中。

因此,一本歷史小說的優劣也必須受到雙重的檢驗──既有歷史的標準,也有小說的標準。嚴謹的史料考證,成為嚴肅歷史小說的必備條件;而生動的人物敘事,則是歷史小說勝出的關鍵。

陳耀昌對筆下故事的史料查察自是十分用心,他親臨歷史現場踩踏,勤讀文獻,采風耆老。從二○一二年的《福爾摩沙三族記》到近作《頭份之雲》,陳耀昌十年來執意選定台灣近代歷史事件作為主題,自可看出他寫作的另一番寄託。

我們很容易注意到,陳耀昌的小說對史實的勘查,有一種史家匡究歷史真相的急切用心,以致文獻論證時有凌駕敘事發展之勢。但這種急切適足以說明他急欲讓「大歷史」掩埋、誤解的人物,重獲被正視與被理解的使命感。畢竟,簡化的「大歷史」成王敗寇,一頁一頁政權翻替,千萬人命運消散其間。

正是由於這種對人的命運的關注,讓陳耀昌的小說不為歷史所困,依然彰顯出人性的光輝。《頭份之雲》諸篇,關涉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的兩則尤為可觀;他拾骸記事,拼湊時間的碎片,重塑在歷史裂變的時刻裡個人命運的頓挫榮枯,還諸人的本色。

然而,在兵馬倥傯之際,時代巨輪挾沙泥俱下,其間的將相走卒、英雄狗熊、偉人小人,其事蹟如何被追述、被接續、被縫合?縱使《頭份之雲》考據得再嚴密,也無從寫起翻案文章;因為記憶的斷裂,只有狂放不羈的想像力才能逾越邊界,成就敘事的可能。

收於附錄的〈老大昌小人物幻想曲〉,是陳耀昌寫於一九六七年的少作,讀來雖然「連命題是什麼也完全不明白」(張大春序語),但我們在此卻得以一窺作者豐沛的想像力根源。在我看來,正是這股五十年來潛伏流淌的想像力,造就了作者近年出色的創作成績。

小說的可貴就如孩童之眼,以其無盡的好奇與想像,帶領讀者認識世界。就此而言,無論是〈牡丹頭顱的復仇〉裡頭目鬼魂離奇的快意復仇、〈粵東二十七公〉以魔幻筆法了結孤魂歸鄉的宿願,或是〈頭份之雲〉中借夢境神遊,表述了抗日英魂永留台灣的寄託,我們都不難感受到作者寫作的童心與企圖。據此,陳耀昌不僅要重構一段段被遺忘的事蹟,他更要藉由書寫一一安頓那些遊蕩在歷史邊緣的亡魂。

當然,就小說的標準而言,陳耀昌筆下的人物造形似不夠豐滿;但巧的是,恰恰是這種扁平人物──缺乏自我「能動性」,飄盪如白雲、死生如芻狗──更能貼近天地不仁的歷史實相。作者對被淹沒在歷史沙塵裡的人物不忍,欲表其身世,代訴其心聲;他執意在「大歷史」幽暗的裂縫裡呼喊正義,我們的確聽到了既壯烈又蒼涼的回聲。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小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李律/身正還怕影子諧──諧音哏到底在魔性什麼?

洪沛澤/台式諧音,多語交響

探照燈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