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歷險記》版權解禁 比利時人帶你看1934年的中國

《丁丁歷險記》2025年1月1日版權解禁。圖/擷取自網路
《丁丁歷險記》2025年1月1日版權解禁。圖/擷取自網路

《丁丁歷險記》(法語:Les Aventures de Tintin et Milou)是家艾爾吉(Georges Remi)創作的一套連環漫畫系列。自1920年代問世以來,在歐洲廣受歡迎。隨後更遍及世界各地,先後被翻譯成七十多種文字,全球銷量超過3億冊。漫畫已先後多次被、電視劇及戲劇。

2025年1月1日起,《丁丁歷險記》保護期屆滿,正式進入公共領域,根據美國的法規定,即書籍、電影和其他藝術作品的版權生命為95年,進入公有領域後,任何人都可以復制、共享、翻印或改編作品,無需向版權所有者付費。

《丁丁歷險記》百年歷程:經典的永恆傳奇

《丁丁歷險記》的靈感來源於丹麥作家和演員帕勒·哈爾德的環球旅行經歷,當時年僅15歲的他44天環遊了世界。 《丁丁歷險記》漫畫故事以冒險為主,輔以科學幻想的內容,內容幽默,同時倡導反戰、和平和人道主義思想。百年來,丁丁與他的忠誠夥伴白雪陪伴全球讀者踏上了一場場奇妙旅程,也見證了文化、藝術與科技的發展進程。

1929年丁丁與白雪的誕生

1929年1月10日,《丁丁歷險記》在比利時《二十世紀日報》的副刊《小二十世紀》上首次連載。從此,這位勇敢的年輕記者和他的忠犬白雪正式登場,開啟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冒險故事。

1934年中西文化的奇妙交會

作者艾爾吉在1934年結識了中國留學生張充仁,開啟了《丁丁歷險記》的全新篇章。張充仁來自一個富有文化與學術背景的家庭,其外太公馬相伯曾任北大校長,並曾是李鴻章的幕僚。留學比利時期間,張充仁受到了著名外交家陸徵祥的照顧。

兩人結識後,張充仁成為艾爾吉的重要文化顧問。在他的幫助下,艾爾吉開始創作《藍蓮花》,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經典故事。張充仁憑藉對中國的了解,為作品注入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幫助作者避免了西方視角下的刻板印象,呈現出更加真實、準確、生動的中國形象。

《藍蓮花》的創作得益於張充仁的指導,呈現了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細膩描繪,也提升了《丁丁歷險記》的文化深度與藝術價值。這段合作不僅讓《藍蓮花》成為《丁丁歷險記》系列中最具文化深度的作品之一,也使其成為西方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丁丁歷險記《藍蓮花》。圖/擷取自網路

丁丁歷險記《藍蓮花》。圖/擷取自網路

1944年走向科幻領域的突破

《月球探險》和《奔向月球》讓丁丁的冒險觸及未知的太空世界。在科技尚未成熟的年代,這些作品激發了讀者對宇宙探索的無限想像,成為早期科幻漫畫的經典之作。

1950年艾爾吉工作室成立

艾爾吉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進一步完善了《丁丁歷險記》的製作體系。經典的10部版本至今仍是讀者心中的不朽之作,其精美的畫風與巧妙的故事設計為全球漫畫藝術樹立了標杆。

《丁丁歷險記》2025年1月1日版權解禁。圖/擷取自網路

1969年影視化的開端

動畫片《太陽神的囚徒》上映,標誌著《丁丁歷險記》進入影視化時代。動畫的形式讓更多觀眾認識了這位勇敢的記者和他的冒險故事,成為後續影視改編的奠基之作。

1983年艾爾吉的告別與未竟之作

艾爾吉因病去世,《丁丁與字母藝術》成為未完成的遺作,留下了粉絲無限的遺憾與想像。

2011年3D動畫電影驚艷登場

史蒂芬·史匹柏與彼得·傑克森攜手打造的《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以尖端技術呈現丁丁的冒險,將這部經典作品引入新的世代,也讓丁丁在數位時代繼續煥發光彩。

3D動畫電影《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圖/擷取自網路

《丁丁歷險記》2025年1月1日版權解禁。圖/擷取自網路

《丁丁歷險記》2025年1月1日版權解禁。圖/擷取自網路

【投票抽獎】如果故宮國寶《賣漿圖》會說話,古人的茶攤熱聊話題是?2025/2/3(日)止

「故宮100+」傳奇寶藏短篇小說募集!讓文物訴說歷史。2025/3/2(日)止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版權 比利時 漫畫 改編 著作權 電影 冒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TikTok停擺12小時又滿血復活 感謝川普總統助力

《丁丁歷險記》版權解禁 比利時人帶你看1934年的中國

《感應》新家鬧鬼還是人心作祟?劉玉玲重男輕女家庭崩壞

《葬送的芙莉蓮》官方小編腦洞大開「曹操的芙莉蓮」曹阿蓮驚喜登場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