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美餐桌‧徵文示範作】吳旻育/市場裡的我家菜粽

家裡的小吃攤,一個小小的店面,但品項豐富,包含粽子、碗粿、涼麵、味增湯、虱目魚羹以及各式便當。(圖/吳旻育 提供)
家裡的小吃攤,一個小小的店面,但品項豐富,包含粽子、碗粿、涼麵、味增湯、虱目魚羹以及各式便當。(圖/吳旻育 提供)

文/吳旻育

我家在某路471號,423號是母親開的小吃攤,兩個定點之間隔著一個菜市場,我每天都得經過幾次。從家裡走到小吃攤,會路過市場裡的幾個攤販,包子店的外省大媽、賣地瓜的矮小女人、水果卡車的胖大叔。有時候太早,天還沒亮透,雀群起起落落,爭啄著市場地上的碎食,塵絮在微光中顯得格外清晰,彷彿可以看見一粒灰塵撞向另外一粒,然後變成更大的一粒灰塵,那彷彿是宇宙的起源。

家裡的小吃攤,一個小小的店面,但賣了不少品項,、碗粿、涼麵、味增湯、虱目魚羹以及各式便當,不過開業最初是從販賣粽子開始,所以市場裡的人們,依然習慣稱我們家為「賣肉粽的」。對「賣肉粽的」家庭來說,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慶不是過年,而是,在端午節前準備大量的訂單,過完節後才終於可以休一個長假,也是家人難得能好好相處的珍貴時光。

423號,我家小吃攤的店門口。(圖/吳旻育 提供)

小時候不喜歡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因此比起肉粽,我更喜歡吃菜粽。菜粽的名字雖然有個菜字,但裡面的餡料並沒有包青菜,而是台語中「素」的意思。菜粽裡只包花生,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花生粽或土豆粽,和肉粽相比,菜粽的味道顯得清淡許多,顏色上也更接近糯米本來的米白色,因為其簡單的調味,因此更凸顯出了糯米與花生的清香。食用時用叉子將菜粽切作小塊,再裹滿醬油膏與花生粉,黏口的糯米、鹹甜的醬油膏與花生雙重奏的搭配,即是我童年時對美食的定義。

因為家裡是賣粽子的,所以一年四季都有粽子可以吃,端午節吃粽子這件事也顯得稀鬆平常。一直到台北求學、工作後才發現,原來有許多人不僅沒有吃過菜粽,竟然連聽都沒聽過,甚至要在台北找到一家佐料有花生粉的粽子店,居然是一件十分困難之事。唸大學時,母親還沒退休,端午節回家時,母親總讓我帶幾串粽子上來台北,看著身邊朋友對菜粽反應的改變:從初次見聞的驚訝到小心翼翼地試探,再到每年端午節反覆確認我有沒有帶粽子返校,然後一起在寢室開一場菜粽派對,彼時竟有一種家業及童年記憶被認同的成就感湧上心頭,彷彿菜粽被賦予了桂冠,成了西王母盛會上蟠桃一般的存在。

粽子是端午節的代表美食。(圖/吳旻育 提供)

吳旻育私房菜:菜粽(份量約10顆)

材料:

粽葉 20片

棉繩 10條

糯米 500克

花生 300克

鹽 適量

花生粉 適量

醬油膏 適量

步驟:

1. 清洗粽葉和糯米後,將粽葉放入滾水約3分鐘後撈起,瀝乾後放置一旁備用

2. 將花生放入電鍋中蒸煮,內鍋加水蓋過花生,外鍋加2杯水

3. 將糯米、花生、鹽拌勻做為內餡。

4. 取兩片粽葉折成漏斗狀,放置於手上,以虎口固定。

5. 以糯米、花生、糯米的順序,適量放入內餡。

6. 將上方粽葉折起成三角狀,再用棉繩綁緊成粽子。

7. 把粽子浸入放滿水的大鍋中,悶煮2個小時撈起後瀝乾即完成。

8. 搭配醬油膏及花生粉食用,風味更佳。


──節慶料理篇」,募集美食、美器及幸福記憶!

追求美食是人類的天性,但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多以「外送」或「速食」草草解決,不僅吃得隨便,生活少了儀式感,更忽略了提升食慾與視覺美感重要功臣「碗盤」的重要性。

聯合新聞網的閱讀頻道,與「讀創故事」、「台灣碗盤博物館」聯合企劃「碗美餐桌──節慶料理篇」徵文活動,文長以1000字限,4/30(六)前,歡迎投踴躍投稿曬出你的餐桌美學、特製食譜與美味記憶,不只拿獎金,還有館方贊助的精美贈品(市價約3,868元,內含陶瓷紀念品乙份、門票乙張、宜蘭小碗乙個、茶或咖啡乙份)!☞ 瞭解更多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粽子 端午節 讀創故事 徵文 碗美餐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故宮100+」傳奇寶藏短篇小說募集!讓文物訴說歷史

「生活有氣」徵文獲獎名單揭曉!《一蕊花》祖孫情獲首獎

徵文即將截止!「生活有氣」日常流小說募集

【生活有氣‧徵文示範作】林比比鳥/轉職八點檔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