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心靈成長課程」騙的人都怪怪的?從詐騙與邪教迷思到「道家幸福哲學」
【我斜槓不上班】
文/野羊(陳暐婷)
最近知名YouTuber新聞帶出的「心靈成長課程詐騙、洗腦與邪教」相關討論,在網路引發熱議,平時不太關注時事的我不知為何對這件事情卻特別有感。
可能是因為自己身為職涯作家和自由工作者多年,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個創作者,又是自小溫和、沒主見慣了的。回頭想想,如果是在過去更不成熟的年紀、更脆弱的時刻,遇到不懷好意的邪教或心靈團體,也難保自己不會就這麼深陷進去。
好在這些年遇到了不少「教我長大」的重要生命事件,才讓我真正硬起來,心智也逐漸堅定起來,成長成現在這個內心強大、雷打不動的自己。發現原來「溫柔的人」並不是軟弱,反而往往內在通常都有一個非常「頑強且韌性的內核」,當你找到它的時候,人生就會真正打開來,開始越活越舒心、自在。
所以大家真的不要對身邊「正在被某個謎樣團體洗腦」、「深陷其中還不自知」的朋友們太過苛責。那就只是一群「正處於迷惘與脆弱狀態的人」,剛巧被壞人纏上了而已。你我都難保有一天不會在生命的最低谷時,步上他們的後塵,成為其中的一員。他們需要的不是嘲笑、不是獵巫,而是社會更多的善意、關心,和更多對「現代人身心狀況」深入而理性的討論。
以下分成四個部分來做分享:(1)「為何這麼多YouTuber參加心靈成長課程?」、(2) 「身心靈就等於詐騙、邪教嗎?」、(3)「相對無害的自我成長&療癒方式推薦」、(4)「分享4個老子的幸福哲學」。
一、為什麼YouTuber圈,會成為「心靈成長課程」招生的大本營呢?
我想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創作者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I人」,或者多少具有一定程度的「內向者特質」。不管鏡頭前再活潑、搞笑、瘋狂,他們終究都還是芸芸眾生中那群「很難得可以靜得下來」去思考企劃、構想文案/腳本、剪輯影片,並從零到一建構起自己的新型態網路事業的人。這種人,很難沒有一點內向人的潛質。而內向者一旦遠離喧囂,就有了大把的時間可以探索自我、可以思考人生,可以問一大堆關於這個世界的問題。
再加上很多創作者,都是有些藝術家性格的「ISFP、INFP人」,或者「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且「抱持開放心態」的那種人。同樣身為一個ISFP (有時也是INFP),我們確實是會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心和自我的成長,對身心靈方面的事情,比如:瑜珈、冥想、塔羅、玄學、神秘學…等等也會比較感興趣,或者至少不排斥。再加上天生是個「和平主義者」,有點「討好型人格」、「害怕衝突」、「傾向於對未知事物保持開放心態而不妄下批判」…等等。這些特質其實本身都不是缺點,只是一種很中性的人格特質,但到了不懷好意的劣質心靈課程或邪教有心人士眼中,就很容易變成「被抓住猛攻的弱點」!
而且「創作者/自由工作者」們也大多都有點孤獨,我們當然有朋友也有家人,但當你踏上一條相對適合自己卻「大大脫離一般常軌」的職涯道路時 (比如:大家都在上班,而你在當YouTuber/創作者,或像我一樣自由接案/寫作創作/開店創業),真正能懂你的狀態、能深聊的朋友就更少了。
當然,I人平時是很能耐得住寂寞的,甚至非常享受孤獨,你真的要他知交滿天下的去瘋狂社交,他也會很崩潰。但再獨立的人,終究還是會有孤單的時候,有想要被理解或受傷、迷惘的時候(尤其當你是公眾人物/YouTuber)。
而這時,如果在你最脆弱的時候,剛好遇到一個「有問題的身心靈團體」強勢入侵,將你「打碎重練」,逼你和一群「陌生人」說出自己「內心深處最黑暗的秘密」,灌你喝正能量爆棚的「成功學」,要求你一起大喊大叫、大哭大笑,煽動情緒瘋狂、鼓勵集體中邪,先把你打到最低,把你的自信、自尊、認知和價值觀都按在地上摩擦,之後再換一副和藹的面孔給你抱抱、拍拍,最後還還你一群知道彼此最深處秘密的所謂「親密家人(心靈課程同學or邪教教友)」。你當然很容易就深陷進去了!
接下來,如果你開始感覺不對,卻因為「眷戀這份溫暖」,而無法下定決心脫離這個已經被洗腦到隨時處於「虛假正能量嗨爆狀態」的朋友圈的話,你或許就永遠也清醒不了了!(其實一些當代世界主流宗教的許多宗教團體中,也常見差不多的心理操控手法,只是信的人太多,沒人敢說而已。就連海陸蛙人的訓練中,也有類似的環節,但那是在訓練人變成國家的武器,這部分我不方便去評價什麼,只是你有想要成為心靈課程老師的武器嗎?)
只能說這一整套「強制重啟人生」的程序,還真的是極暴力、極變態呀!
一直覺得,會不會其實有些「創傷」,它就是不需要和解、不必原諒,也不用放下。就像戰士被一刀砍在臉上,傷疤就留著當作「紀念你活下來的勳章」那也很好。用來時時給予自己面對生活的勇氣,告訴自己「你是一個survivor」!
(而且傷疤就是傷疤,你不必非要把它反覆挖開來搗爛,來幻想它會因此恢復到一點痕跡也沒有的最初樣子。)
二、身心靈=詐騙、邪教嗎?要怎麼辨別呢?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宗教」和「靈性成長」追求都不好,「信仰」和「內在的自我探索」對人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因為那能讓我們活得更有感、更清醒也更有意義。如果那些用來操控學員情緒的心理知識,能用在好的地方、不走極端的話,還是可以發揮很棒的作用的。
只是 “人” 終究「非聖賢」也「不是神」,會貪婪、卑鄙,也會偽善、自私。而「心靈和信仰」的力量又實在太過強大,就好像魔法一樣,所以一旦被有心人士掌握這樣的力量,後果自然就很恐怖了!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許多政權都喜歡用「宗教信仰」來當作「控制人民手段」的原因。
身心靈和心理相關知識本身很中性,但用來控制、操弄他人,以獲取自身利益,那就是黑魔法、邪教了。
在成為職涯作家與職涯發展講師之前,我受過「職涯諮詢」的訓練,也有做過一陣子的「職涯諮詢師」。「職涯發展的諮詢」跟「心理諮商」當然很不一樣,但有一個共通的大原則就是:我們絕對會非常小心、非常保護個案,以不傷害到個案為最高指導原則,和第一倫理守則!過程中也一定是用「引導」的方式來啟發「個案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建立一個「不容置疑的至高權威」去「告訴對方應該要怎麼做」,更不會暴力的去「強行撕開個案的創傷」來給一大堆不認識的心靈課程同學一起批判、點評。那些「無良心靈成長課程」裡面輕率、魯莽的行為,絕對是超不負責任、非常危險,且必須要被大力譴責的!
三、推薦相對無害的「自我成長&療癒」方式:「哲學」 & 「閱讀」
如果想要追求自我成長、療癒自己的煩惱和創傷,我個人認為比起來路不明的「心靈課程」和「宗教團體」,研究「哲學思想」和「閱讀」這兩件事情,就相對安全多啦!(大力推薦~~)
因為「看哲學思想的書/文章/影片」傷害性不大,且時間夠長,沒有外力強推,能夠自己去慢慢消化、試驗,排除不喜歡的、精煉出對自己有用的,還能自己拿捏使用它們的「方式和程度」,而不會落入太走極端的狀態。(對!「程度」很重要,看了甚麼都不要太盲信、太偏激、太過度解讀,「剛剛好」才是最好的狀態。)
看書的時候,你可以保持理性,邊看邊罵,一邊和作者展開你死我活的激烈辯論。看文章、看影片的時候,你也可以一邊獨立思考,一邊查資料去跟創作者俏皮的抬槓 (理性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成長背景、生命經歷,去對同一段道理,做出不同層次的理解和應用,然後在生活中不斷微調、印證。因為消化的步調夠慢,所以也相對安全、無害。
你不會在心靈課程同儕的壓力下「被迫瘋狂」,不必在極端的橋段設計中「強撕傷疤」,不會在老師/助教權威的疲勞轟炸下「無力思考」,更不至於在課程結束後被創傷團體的人際網絡層層包圍捆綁「不得超生」。
接觸完一套哲學思想之後,若覺得不認同、不喜歡的話,想離開,就只要放下那本書,把它丟進垃圾桶,或者關掉那則「文章/影片」,並把那位創作者徹底封鎖就可以了!
而在所有的哲學思想中,我自己近期最喜歡的還是「老子的道家哲學思想」,所以熱血的寫了這篇文章來趁機傳教一下!以下分享幾個讓人更幸福的「道家哲學生活應用」。
四、4個「老子的幸福哲學」
(PS 《道德經》畢竟是古人留下來的話,因此有很多種不同流派的解讀和說法,我也還在學習中,以下就只是我自己個人的一些理解和體悟,如果有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見諒。也歡迎同好留言交流,分享看法喔!~另外,其實老子也不是神,道家思想只是一種看待事情的工具而非解藥,大家也是斟酌服用就好了喔!)
1、「金錢/成功焦慮」時:
《道德經》:「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為什麼你會有「金錢焦慮」、「成功焦慮」呢?「拼命追求功成名就」,那是「儒家思想」從小洗腦我們的事情,告訴我們要努力、要賢達,要求我們遵循數不清的禮教規矩,又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於是才衍生出了現代主流「功利主義社會」中的無盡追求。當你求而不得時,自然便產生了無數煩惱。可「儒家思想」不是真理,它不過也就是一種是「帝王之術」而已,是「掌權者/既得利益者」用來制定社會規範、穩定階級秩序,以此來「鞏固自身權力」的一種工具。只是它披著一層「慈父的溫柔偽裝」所以你會覺得它「很善、很好」,它打壓女性時你覺得它是為妳好、它階級壓迫時你還覺得是自己不夠爭氣,所以儒家思想控制人民的力量比起「印度的種姓制度」有時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你根本就不覺得自己在被控制啊!~說到底「儒家思想」也是信仰的一種,所以你當然可以信,也可以不信,或者只取其中你認同的來信信就好。
可說到「名利」,「道家」可不是這麼想!老子說的是「我們大家都不要推崇什麼賢達,那人們就不用爭來爭去的比賢能了嘛」、「不要去把難得的東西(錢財物質)捧得好像有多好、多好,就不會有人要去偷、去搶了嘛」,「沒有什麼讓你利慾熏心的東西在前面吊著,那你的心就平靜啦,就可以回歸真我了呀」!
道德經裡還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古時祭祀用的草紮狗。即大家都是一樣的草紮狗、看起來都一樣的東東喔)。」,老子白話一點的意思就是:「爭什麼階級高低啊!我們大家都是雜碎呀~(這邊的雜碎只是一個比喻,雜碎也很中性,雜碎並沒有不好喔)」。天地不會因為你多賢良淑德、大公無私、賺多少錢、社會地位多高,就對你特別垂青眼,天地對萬物都是一視同仁的,大家都是平等的。而也就是因為天地「不偏心」、「無為」的不去干預萬物的自然運作,所以萬物才能自生、自長,生生不息。(這邊「天地不仁」的「不仁」,不是指天地「不仁義」,「仁義道德」那也是儒家的思想。道家這裡的「不仁」,指的是「一視同仁」,也就是天地看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偏心、仁慈的意思。)
2、「被無理言語冒犯」時:
《道德經》:「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ㄔㄞ ˋ)虺(ㄏㄨㄟˇ)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老子《道德經》裡超愛講「嬰兒/赤子」,因為嬰兒那種「純真的力量」其實是很強大的。當有人出言不遜,就用「嬰兒的純真」去對付他。就是因為你懂得太多了,所以那些話才傷得到你,人家嬰兒才不會這麼容易受傷呢!
比如:有人說你胖、說你矮、說你一事無成,你會覺得難過、生氣,覺得「我沒救了」,那是因為你已經在這個社會上學會了這些話的「負面意義」,所以才會覺得那麼受傷。不然「胖就是胖,有什麼不好呢?」、「矮就是矮呀,是有怎麼樣嗎?」、「一事無成就一事無成,有什麼關係嗎?」。
純真的嬰兒哪管那麼多,你說你的,我快樂我的,你的話不能影響我,也無法定義我(頂多就只是顯示出你是一個多沒品的人而已~)。我一樣是愛吃吃、愛睡睡,該玩就玩!
不論你如何猜忌我、攻擊我、企圖傷害打擊我,我都以赤子最純粹的「至誠、至真」來回應你,真誠相待,那麼你那些機關算盡用在我身上,還有意思嗎?
沒有鎖的櫃子你不會想去開,沒有圍牆的房子你不會想要偷,拳拳都打在棉花上,久了你也會覺得浪費力氣。
道家這種「無為」的哲學教的不是「逆來順受」,我們可不白受罪啊。應該要說是「逆來順 “閃”」才對!我們不是「受」,而是絲滑的「用泥鰍功來閃掉攻擊」,一種「你打不到我~你打不到我呀傻瓜~~」的感覺。所以老子才會說「柔弱勝剛強」,世上最猛的其實是嬰兒啊!!就用「純真」的魔法,打敗魔法吧!~
3、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失敗」時:
《道德經》:「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老子說,「寵辱」都不是什麼需要太過寶貝、看重的好東西。因為當你「太過依賴外界的肯定」、「允許自己被外在的榮辱牽著走」時,人生就會有大隱憂。「那些能讓你飄的東西,就能讓你崩」,如果你一定要「別人說你好棒」才能覺得自己棒,那麼有一天當「別人說你不棒」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會一下子崩潰啦!
所以與其過分依賴外界肯定,來撐起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不如「回歸本心」,自己肯定自我的成長。不要太執著、看重一己之身的榮辱,多去放眼世界,關心天下萬事萬物。當你胸懷天下時,格局就會打開,從而便能海納百川。成為一個視野更廣的人之後,便也不會再去那麼糾結於外界帶來的寵辱成敗了!
4、「小孩不聽話、功勞被忽視、自己犧牲奉獻另一半卻不知感恩」時:
《道德經》:「生兒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如果你要生孩子,那就自己開心願意的生;如果你要付出,那就自己歡喜甘願的付出。不要覺得自己生了孩子,就「擁有他」,孩子還是他自己「獨立的個體」,需要被理解也需要被尊重。也不要因為付出成就了什麼了,就自恃有功,整天要別人來感激你、尊崇你。
要是你付出太多之後覺得不平衡了,大可以「從此不要再付出」,或者開始跟對方討論「要求對方也要做同等付出」。但如果你自己要一直自我感動、無限付出,到頭來又要不甘心,然後天天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去情勒對方來感恩你、天天把自己的功勞掛在嘴邊,那就很沒必要了。
因為原本「你的功勞」就已經是一個「既定事實」了,是別人再怎麼樣也拿不走、改變不了的,可當你開始「情勒對方要感恩你」時,這份功勞就變質了,就會被「壓力和抗拒」給取代。面對一個整天跟你邀功、討債的人,是誰都會想逃呀!
所以不用跟小孩說「要不是為了生你,媽媽也不會身材走樣。」、「為了給你補習,爸爸每天在吃剩菜剩飯。」,也不用跟另一半說什麼「你知道我為了這個家犧牲多少嗎?」。因為講這些都沒有用,越講對方只會越想逃、越不知感恩。
你就只做「自己真的開心願意做」的部分就好了,就是那種沒有任何人來表揚你,你也一樣開心願意為對方做的那些付出。不開心、不願意的部分,就真的「不要做」,或明確的「直接要求對方一起來分擔」。然後什麼都不必再多說,因為不居功,你的功勞就會一直存在,就是一個「已經發生的絕對事實」。這個寶寶就是妳拼死命生出來的,不是別人;那個孩子就是你含辛茹苦的用愛灌溉長大的,沒有疑問;這個家就是有你每天清潔維護才這麼乾淨舒服的、就是有你日日認真工作打拼才柴米油鹽不缺的,這些也都不必證明。你的功勞永遠都在,永遠也不會被抹滅掉!
(以上的「道家思想應用」就分享到這邊,一時太嗨不小心就說得太多,總之老子的思想是真的滿叛逆、有趣的,大力推薦給所有生活不順、覺得人生有很多事情看不開、過不了的朋友們。)
總結:「沒有一種情緒,是不好的。」
回歸到現代人空虛、寂寞、不快樂,因而轉而尋求「身心靈慰藉」的這個話題。
其實快樂不用強求,悲傷也不必壓抑。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中性的,沒有誰更優於誰。「善惡」、「美醜」、「長短」都是相應而生,不是絕對的,是人們定下一個所謂「好的標準」後,去比較出來的。是因為我們先去設定了一個「什麼叫做好」,才會因此比較出了「不好」。
你因為社會的標準先入為主的認為「快樂」就是好,所以「憂鬱」才成了不好。
其實「快樂和憂鬱」本沒有孰優孰劣,都是正常的情緒釋放而已。
「憂鬱」能啟發思考、讓人放慢腳步、進入一種停滯狀態,因而能產生許許多多歷久不衰、直擊人心的經典藝文作品。憂鬱也常能幫助我們慢下來、按下暫停鍵,去好好調養自己、重新梳理生活。所以你能說憂鬱不好嗎?
沒有什麼情緒是絕對好、絕對壞的,關鍵還是「剛好」!什麼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的,太多、太少了都不好。
「太快樂」可能會讓人因為狂喜的瘋狂而陷入盲目和危險,樂極生悲;「太憂鬱」也可能會讓人深陷其中,反覆無限糾結,從此再也無法前進。
所以什麼都不要過量,就是最棒的平衡狀態啦!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不要去「設定一個什麼是好的標準」,那麼人們就不會拼命掙扎、追求,求而不得因而陷入痛苦了。不就是因為我們認為「快樂正向是好」、「憂鬱負面/悲傷憤怒是不好」,所以才要套上一個積極樂觀的快樂面具,天天去逼自己假笑嗎?
你明明遭遇了很多爛事、很多壓力、很多痛苦悲傷,可是卻天天在笑、天天在那邊積極正向,那麼那些沒哭出來的傷心、沒吵出來的架,沒罵出口的話,沒宣洩出來的委屈,沒聽完的悲歌清單,來不及替自己伸張的正義,還有沒有陰鬱過來的傷春悲秋,這些情緒都到哪裡去了?你想過嗎?
它們很可能都被藏起來了,被壓縮得更深、更小、更看不見,那其實是很危險的。
其實有情緒沒什麼不好,人生也不用逼自己強顏歡笑,幸福是一種「平衡狀態」,是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憤怒、可以悲傷,可以拼命去追求,也可以凡事都放下。你大可盡情的去感受、體驗人生,盡情沈浸其中、活得有血有肉,只是別忘了保有那份「把自己再重新拼湊起來的能力」就好。
掌握這種「平衡的主控感」,就可以獲得「平靜」,而這種「動態的平衡和平靜」才是「長遠幸福」的真諦呀!
如果還有餘裕的話,不妨多花點時間去「感謝」吧!感謝自己、感謝愛的人,感謝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人事物。習慣感謝,可以讓你生出一雙「能夠看見美好的眼睛」。天天心懷感謝,便天天看見美好,自然而然也就天天幸福快樂啦!
「我斜槓不上班」專欄:野羊(陳暐婷),斜槓女孩接案「不上班」的爽玩職涯,曾出版《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不只找工作,幫你找到好工作》兩本著作,分享如何開啟接案之路的實用教學,以及自由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同時聊聊身邊各路高手「斜槓職人」高潮迭起的職涯冒險故事,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