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織道,在宜蘭傳藝中心遇見經典工藝:緙絲

「宜蘭傳統文化藝術中心」現正展出「大河織道‧緙絲──人間國寶黃蘭葉藝師展」,並於「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與「宜蘭傳統文化藝術中心」開設課程,提供初學者體驗緙絲織造,讓傳統工藝觸手可及。(圖/楚楚提供)
「宜蘭傳統文化藝術中心」現正展出「大河織道‧緙絲──人間國寶黃蘭葉藝師展」,並於「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與「宜蘭傳統文化藝術中心」開設課程,提供初學者體驗緙絲織造,讓傳統工藝觸手可及。(圖/楚楚提供)

文/

倘若你也著迷於老派的浪漫,偶爾與人書信往來,那麼你也許曾有機會看到這樣一張五元郵票:墨綠的樹葉襯托紅豔的山茶,近處有兩隻山鳥棲息樹梢。這是明代的緙絲作品《山茶雙鳥圖》。

倘若你也驚嘆於《紅樓夢》裡華美繁複的服飾,那麼你也許曾注意到王熙鳳初登場時穿著的「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又或者襲人受賈母賞賜的「桃紅百花刻絲銀鼠襖子」,即使不識緙絲,精工富麗也流露無遺。

什麼是緙絲

不同於一般織錦的「通經通緯」,緙絲採用「通經斷緯」的特殊織法。緙絲於製作時,將圖稿置於經線下方,圖案透過經線清晰可見,或可將圖案臨摹至經線上方繪成紋樣底稿。以本色絲為經,以彩色絲為緯,依照紋樣配色,運用諸多裝有不同色緯的小梭子,於經線上分色、分區平紋織造。

一個梭子只穿一種顏色,因此越複雜繽紛的紋樣,所需要的梭子越多,不僅製作週期漫長,工序繁複亦不容差錯,在時間與人力成本方面都非常龐大,所以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由於古代的緙絲技術未臻成熟,外型「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在緯線的分色區間會沿著圖案輪廓出現鏤空,宛如以刀雕刻而成,故又稱為「刻絲」。

緙絲於宋代鼎盛發展,留下大量傳世織物,本圖為《上元嬰戲圖》局部,可以看到色塊運用與織線紋理。(圖片來源:故宮典藏文物資料庫)

緙絲的起源與流傳

緙絲的具體起源難以考證,據信始於埃及與中亞地區的緙毛織品,經過絲綢之路傳至中原地區,直到唐宋時期,養蠶取絲技術發達,才與蠶絲結合形成「緙絲」。緙絲於宋代鼎盛發展,留下大量傳世織物,其中更以朱克柔、沈子幡所緙製的名人書畫最為著名,堪稱「運絲如筆」。元代緙絲的特點在大量參織金線,也織作皇帝御容,可惜傳世品數量不多。明代緙絲則多仿擬古代書畫,紋樣細膩,大量緙金亦不在話下,也由於緙絲的珍貴與稀少,在明清兩代,緙絲逐漸成為皇權的象徵,成為製作帝后服飾的獨特技術。

另一方面,緙絲也於唐朝時期,隨著遣唐使來到日本,於日本奠基蓬勃發展,演進成日本級的傳統工藝品「西陣織」,其印染技藝與獨創花紋已是與中國截然不同的美感。而西陣織當中的「綴織」工藝與緙絲一脈相承,如今仍大量使用於傳統服飾,和服及腰帶、袋物等,甚至延伸於領帶、屏風、壁掛等日常用物。

明清兩代,緙絲逐漸成為皇權的象徵,成為製作帝后服飾的獨特技術,本圖為乾隆黃色緙絲雲蝠壽袷袍。(圖片來源:北京故宮博物院)

緙絲輾轉入臺灣

,日本綴織技藝也隨著商業合作來到臺灣,黃蘭葉藝師進入「大屯公司」工作,精通日本綴織技術,以一人獨力作業,身兼工匠、畫匠與藝術總監,並融會開展出獨特的美感與技能,而創新材料的使用,如柳樹、蘇木、檳榔心、咖啡豆等,更為緙絲打開新境界。

從中亞到中國,從日本到臺灣,「緙絲」技藝輾轉半個地球才傳入臺灣,雖然根基尚淺,產業生命年輕,卻也因為技術的獨創性,成為不容忽視的國寶。更由於黃蘭葉老師的推廣與傳承,緙絲技藝逐漸為人所知,不僅開設系統化課程,更於「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與「」提供初學者體驗,讓傳統工藝觸手可及。

與緙絲的初相遇

我第一次親見緙絲,是在「臺中市立纖維工藝博物館」的展廳,由黃蘭葉老師織成的《巴黎風光》,巴黎街景如雲似霧,朦朧而精緻如畫。彼時我尚不瞭解緙絲的細膩繁瑣,等坐上織機體驗,才發現耐心、細心與決心都是成就藝術品的必要條件,一塊掌寬的簡單平緙,已經耗費我一個初學者好大心力,何況是色彩豐繁如畫的作品呢?

「臺中市立纖維工藝博物館」由黃蘭葉老師籌辦的「緙絲體驗」,一塊掌寬的簡單平緙,已經耗費我一個初學者好大心力。(圖/楚楚提供)

此次我走訪「國立宜蘭傳藝園區」,參觀「大河織道」特展,近距離端詳緙絲織機、常用工具,分辨手紡線與機紡線,觀察布料的紋理、顏色的漸層流動,乃至創新的題材與多元應用都令人耳目一新。

(左圖)緙絲織機;(右圖)緙絲常用工具。(圖/楚楚提供)

始知「緙絲」、「刺繡」與「妝花」最大的不同,在於「緙絲」能夠「從無到有」,以經線為底,以緯線造圖,達成「圖布一體」,因此成品價高而身輕;而「刺繡」則在織好的底布上額外加工,「錦上添花」繡縫圖案,因此成品凹凸厚重;至於「妝花」則是在原本織物的緯線間,以各色緯線勾織花紋,色彩多變卻不免厚重。

左起依序分別是「緙絲」、「刺繡」與「妝花」近拍圖。(圖片提供:台灣漢服)

你身上的傳統服飾又使用了哪些經典的傳統工藝呢?在歷史的「大河」中,這些「由技入道」的「織道」,以梭為筆,在布匹間書寫著常民生活、貴族意態,從日用品到藝術品,從平凡到不平凡,極致的美感永垂不朽,卻不免產生距離感,而如今透過推廣與體驗,得以轉化再造,讓普羅大眾都能「承纖啟後」。

展覽資訊

大河織道‧緙絲──人間國寶黃蘭葉藝師展

展覽時間:即日起~2023年11月30日止

展覽地點:宜蘭傳藝中心 魯班街、巧藝館

●專欄「漢服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1篇,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漢服HanFun 楚楚 宜蘭傳統文化藝術中心 工藝 日治時期 琅琅專欄 創,專欄 國寶 故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第61屆金馬獎得獎預測:《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鬼才之道》呼聲高,影后角逐張艾嘉PK吳君如,影帝看好喜翔

2024金馬影展奈派克獎11部入圍影片總評:最愛《青春末世物語》《白衣蒼狗》與《黎明時道別傷感》

會被「心靈成長課程」騙的人都怪怪的?從詐騙與邪教迷思到「道家幸福哲學」

《女兒的女兒》影評:張艾嘉再現最強演技,台灣三代女演員的修鍊場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