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來臨!一窺古人的消暑祕方,古今夏季漢服怎麼穿?
漢服HanFun
文/楚楚
常言道:「夏至不過不熱。」過了夏至以後,天氣將會逐漸炎熱起來,小暑與大暑緊接而至。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潮濕悶熱的島嶼,如蒸籠、如煮鍋,熱浪鋪天蓋地,衣服尚且穿不住,更遑論遮面的口罩了。今人可以躲在冷氣房,守在冰箱前,而電力發明的百年以前,古人又該如何度過難耐的酷暑?
住:居家納涼
在日常家居器用方面,寢具的改善可以有效地祛暑助眠,身躺涼滑降溫的「竹蓆」,頭枕釉面冰涼的「瓷枕」,手抱竹編通風的「竹夫人」,清爽入夢。無怪乎古人有「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的涼夏雅致。
「扇子」則是輕便實用的好夥伴,從團扇到摺扇,從羽扇到竹扇,不同的形式材質都為盛夏捎來一股涼風。文人墨客有在扇面題詩作畫的雅趣,閨閣女子於夏至互贈摺扇、胭脂以消夏,端午節贈送「端午扇」,則有「庶動清風,以增美德」的寓意。
而在電力發明以前,省力的風扇便已經出現,《西京雜記》記載一種名為「七輪扇」的風扇車,將扇子組裝成扇輪,透過連續轉動來鼓風,只需一人操作,便可以滿室生風。
食:解暑飲食
即使沒有電力,古人也自有享受冰塊的良方,周代以來,王公貴族可以在大寒前後鑿採冰塊,藏冰備用。彼時冰塊於儲存過程中會融化大半,珍稀非常,因此多用於祭祀。
而「冰鑑」堪稱古代的冰箱,雕刻精美的青銅冰鑑,有內壺、外鑑的雙層結構,在內壺與外鑑之間填滿冰塊,便可以冰鎮飲品。這樣實用的器皿,並非為了儲存生鮮蔬果,而是用來盛酒的禮器。
在唐代的墓室壁畫當中,則有「酥山」的圖像,這應該就是最早的冰淇淋,以奶油、酥油與冰塊製成,甚至以花、樹加以裝飾。可以想像,在當時王公貴族的宴會當中,以「酥山」這樣的甜品作為收尾,應當是一件非常體面的事。
而宋代以後,出現以硝石製冰的技術,讓冰塊能夠普及平民百姓。《東京夢華錄》便記載著宋代都城常見「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小販出售「冰雪甘草湯」、「冰雪冷圓子」等清涼甜品。
衣:涼夏穿著
談起古人的夏裝,可以從兩個面向入手,一是衣料,二是款式。
材質堅硬、透氣吸濕的「葛布」,因為價格平易近人,是夏季熱銷的衣料。杜甫便曾因為端午節收到這樣一件衣裳而詩興大發,他寫「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即可見葛布輕薄香軟的特性。
粗糙低廉的「麻布」也有吸濕排汗的功能,普通的大麻纖維深受平民喜愛,而頂級的苧麻纖維則有「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的美譽,歷代都被列為貢品。
以天然蠶絲製成的「紗布」如雲似霧,當然是夏裝首選,但畢竟價格昂貴,於是以芭蕉絲和蠶絲合製的「蕉布紗」於焉誕生,其清涼透光,最適合閒居在家時穿著。
葛布、麻布、紗布都是輕薄透氣的天然衣料,從多采多姿的夏布著眼,似乎就不難理解古人為何穿得住層疊的衣裳。而古代當然也有時興潮流的夏裝款式,倘若身處家宅內院,就更不必拘泥衣著得體,以輕鬆自在為優先。
至於當代人穿漢服,當然無須忌諱袖長與裙長,適度改良顯然更適合熱島效應下的都市生活。宋制漢服可以採用透氣清涼的衣料,或裁短袖長與裙長,抹胸、短袖對襟衫與中長裙的搭配,幾乎與現代裝束無異。而明制漢服中,原先作為厚重冬裝的半袖披襖款式,改以輕薄的夏布製作,內搭抹胸或主腰,也能穿出短袖的復古風格。
●專欄「漢服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1篇,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