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磚頭】陳顥仁/在河中央──走上津梅棧道

津梅棧道、社福館與宜蘭河。(圖/陳顥仁 提供)
津梅棧道、社福館與宜蘭河。(圖/陳顥仁 提供)

文/

伸出花穗

緊貼著城市的肋骨

金屬的垂降


──〈餘火〉,陳顥仁,2022

我第一次清楚地感覺我站在河上,大概就是在這裡。在的慶和橋下,但是在宜蘭河上,一座懸吊在橋體下方的棧道,也可以說是一條形式特殊的人行道,連接著行人來往宜蘭河的兩岸。

「津梅棧道」是田中央聯合師事務所的作品,完工於2008年,位在宜蘭河濱公園的一端,如果沿著步道走,就絕對不會錯過突出慶和橋面,蘆葦形狀的修長燈飾,以及橋尾的另一件田中央建築作品,宜蘭縣政府社會福利館。如果說宜蘭這座城市有什麼強烈的特徵,那我一定會投票給河流跟堤岸。數條長長的河流蜿蜒出蘭陽平原,並在兩側形成剖面三角形的河堤突起,看著遠方環繞著平原的山勢,一時還容易將河堤誤認為小山丘。而正是這些小山丘,將我在宜蘭的城市經驗切成一塊一塊,自然而有機的城市邊界。

回想起在宜蘭短短幾個月實習的日子,騎著機車在白天的、黑夜的宜蘭移動,那還在疫情之前,所有的燈牌亮晃晃的,如果在早上,觸目所見就是遠山的山頭。路旁的溝小小淺淺的,但我們也去找更大的水池、游泳池,在知道任何事情以前我們盡全力遊逛,包括那些老冰店、小餐廳,我們把時間都花在尋找,從一個人的記憶翻過另一個人的記憶,從河翻到海。我彷彿可以記得壯圍晚上的海風,還有那一條臨海的公路,路上的人是移動的防風林,防風林不知道他們身後的鳥的樣子。

棧道兩景,(左圖)遠處依稀的社福館,以及(右圖)棧道上的街道家具、運動器材。(圖/陳顥仁 提供)

而如果從堤上的馬路前往,就要注意一條小小的磚石樓梯,轉到堤上的步道之後,就可以見到隱藏在爬藤植物後面的棧道入口了。棧道上交錯著木板和透空的鋪面,可以輕鬆地看到下方奔流的宜蘭河。在棧道寬窄變化的空間變化之中,也可以見到幾件簡單的運動器材和桌椅,讓穿梭的空間產生停留的質地,將公共的過道讓渡給居民的遊憩閒散。行走的過程中不絕於耳的是高架橋上傳來的車聲,依附在橋下一側,津梅棧道也帶給我一番新鮮的體驗,雖說台灣的交通千奇百怪,但能從橋下如此近距離地通行還是第一次。

走在棧道上,發現橋下還有幾個人,盪著幾支鞦韆。風不停吹來,刮著河面上細細碎碎的太陽。其實回想那段實習的時光,我也是這樣棲居在生活的側緣,暫時躲過洶湧的車流,回到人體的速度,用一種不知去處的節奏跟自己相處,如果一無所知也算得上是一種相處。我彷彿用上了我整個身體去感覺,畢竟極目所眺也不過咫尺,線索像是一個黃昏裡所有放射的光線,我們所能擁有的並不大過一個口袋。

所有埋進我的心裡的都開始抽長。其實我很珍惜能待在不同城市裡的機會,彷彿連空氣都透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從下了火車的那一刻起,就抵達了一個新的,跟舊的自己暫時告別。而每一次因為意識而停留,才發現自己其實都正溯游追索,宛在水中央。

津梅棧道上的蘆葦燈,以及橋下的鞦韆。(圖/陳顥仁 提供)

跟著【】散步看建築:

●專欄「光與磚頭」:陳顥仁,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作者,也是建築美學發掘者。從日常的店舖、到修復改建的古蹟,陪伴你細讀建築,體會空間詩意,漫談那些帶有生活況味的台灣特色建築及其迷人風采,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宜蘭 建築 創,專欄 琅琅專欄 光與磚頭 陳顥仁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法外情》影評:通俗煽情的狗血劇 親情糾葛渲染力十足

《愛情城事》影評:港台星光熠熠 描繪十段情愛百態

90%的上班族,都能從不喜歡的職場裡「立刻退休」?

結婚在即發現卵巢腫瘤 我們的愛情還能堅持下去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