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心與事】毓航/跟你爸爸說──前配偶難對話

離婚後當事人往往會盡量避免交談與見面。(示意圖/Unsplash)
離婚後當事人往往會盡量避免交談與見面。(示意圖/Unsplash)

文/毓航

大女兒跟我說:「希望我的婚禮能讓妳跟爸爸破冰,你們後好像只見面說過2次話。」

二女兒安慰我不知找何話題跟她爸聊天的焦慮:「你們都跟20年前不一樣了啦,我相信你們都成熟了。」

小兒子最好玩:「我站在妳這邊,如果爸爸罵妳,我就把妳拉走。」

聽了他們的話,我一方面覺得欣慰,這段離婚後誓不兩立(呵呵)卻仍得因孩子聯繫的煎熬歲月終於過去;另一方面,內心很愧疚,這20多年來我沒有以從容自在的態度去面對前夫,讓孩子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如果重來一次,我相信我會以比較成熟的心態,去因應離婚後跟前夫必要的聯繫與對話。

當年離婚後的我,內心自責自卑,像過街老鼠,深怕人人喊打,因此非必要不跟前夫聯繫。而所謂的必要,幾乎從未出現過,因為有任何事,我都要求女兒去跟她們的爸爸說。

這包括:

「跟你爸爸說,後天要繳弟弟的安親班月費。」

「跟你爸爸說,弟弟的腸胃炎還要再回診。」

「跟你爸爸說,要好好跟弟弟解釋阿姨的事。」

因為3個孩子歸爸爸監護,很多孩子生活上與教育的事,理論上我應當主動跟他們的爸爸溝通,但我很膽小,很畏懼,或認為透過孩子傳話就好。殊不知,這讓孩子們的童年及青春期,籠罩了多大的黑暗陰影?

直到前夫再婚,孩子們有了新媽媽,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幸好,繼母是個溫和講理的年輕女性,我也變得比較堅強。為了孩子,儘管尷尬不自在,但我們建立了電話及見面的聯繫管道,不再透過孩子傳話。我相信這樣的聯絡溝通,讓新的家庭健康經營,減少了對孩子心理的負面影響。他們後來對於有二個媽媽同心協力照顧他們,都承認也接受,這對孩子顯然有較正面的幫助。

離婚的原因百百種,離婚後的情況卻單一,就是二個當事人會盡量避免交談與見面。不再是夫妻,卻仍是父母,中間的牽繫是隔絕不了的;尤其二個人的應對方式,絕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與日後面對婚姻甚至愛情的態度。

我當年不知忍讓,對於與前夫的溝通畏首畏尾,殊不知這對於孩子是很差的身教。我很幸運,大女兒即將結婚,二女兒也有了知心的男友,她們雖有黑暗的青少年時期,但未對婚姻失望。但小兒子目前則明顯表態對婚姻不抱期待,對父親則因敬畏而不敢直言溝通。我就會思考,是不是童年時期的他,看到媽媽怕爸爸,所以潛意識裡也跟著畏懼。

所以,我衷心建議,如果離婚後得與前配偶聯繫,請保持坦然的心態,平心靜氣的態度,就事論事,好好協商解決。如果有金錢的問題,大人更是要主動聯絡,千萬不要託付孩子傳話。孩子已經生活在缺乏一方支柱的懸崖一角,不要再加重他們的生存負擔,去當大人之間的

與前夫20年沒見,別來無恙?(圖/毓航 提供)

今年底大女兒的婚禮,將是我與前夫多年來初次見面。我決定昂首微笑,闊步向前,去跟他打招呼,聊他喜歡的財經話題,讓孩子們看到爸爸媽媽可以像朋友一樣開心聊天。20年不見,他髮禿了,我也胖了,我相信,二個當年咬牙切齒的「憤青」,不為兒女,也將為剩餘的歲月靜好,努力化解前憂舊傷,笑泯恩仇,不話當年還共酹。

●專欄「離婚心與事」:毓航,駐站原創作家,著有《說時依舊》、《白晝之月》,離婚單親中年女子。與你分享離婚後的心境,以及你可能未曾想過的新世界。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離婚 傳聲筒 琅琅專欄 創,專欄 讀創故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特技玩家》影評:火花四射 妙趣橫生的高明動作喜劇

AI助力逆向工程 挑戰達爾文進化論

《新・里見八犬傳》影評:八十年代神怪大作 奇幻又胡鬧

2024金馬奇幻影展 私心推薦五部當代奇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