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亂情迷】那緹/來,打一針吧!

covid-19疫苗令人又喜又憂,喜的是至少能從中獲得保護力,但也讓人憂慮注射後的相關副作用。(圖/Unsplash)
covid-19疫苗令人又喜又憂,喜的是至少能從中獲得保護力,但也讓人憂慮注射後的相關副作用。(圖/Unsplash)

●專欄「疫亂情迷」:那緹,來自北臺灣,素日在醫院裡打滾,看盡人生百態,也看見新冠肺炎疫情為醫護人員帶來全新挑戰。與大家分享疫情之下,難以覺察醫院裡的故事。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文/那緹

是人類近代史上偉大的發明之一。疫苗問世後,對於公共衛生有極大的貢獻。雖然目前只有天花,透過疫苗廣泛注射後,從世界上消失滅絕。但疫苗在疾病防治上,依舊佔據極重要的角色。而新冠肺炎起始至今,疫苗的問世無疑在對抗疾病上,注入一劑強心針。疫苗問世之初,因注射後的相關副作用,使得某些人疑懼而卻步不前。到底COVID-19疫苗該打還是不該打,端看個人意願決定。

目前醫護人員,大都已經施打過三劑疫苗,而每次注射後產生的相關副作用,因人而異,其中不乏有人沒有感覺到注射疫苗後的激烈反應,也有人抱怨每次打完後猶如經歷一場重病般難受。我把自身與單位裡醫護人員的施打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下。

接受疫苗注射前曾經耳聞,年輕人對COVID-19疫苗反應較為劇烈,某些年輕人對於副作用感受深刻。所以注射完第一劑疫苗之後,同事之間互相關心,詢問注射後的反應?是否產生強烈的副作用?有些人注射當晚不只發燒還附帶嚴重的疲憊感、注射部位疼痛及頭疼暈眩,仿單上的副作用幾乎全中。也有人只感受到體溫微熱與肢體微酸,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反應。有些人則是一丁點感覺都沒有,甚至懷疑自己打到生理食鹽水,才會這般無感。

反應激烈的人戲稱自己是年輕人,因為疫苗的副作用全部發生。而輕微感受或是絲毫無感的人,就戲稱自己老了,是疫苗認證的老人。而且不乏有人懷疑真的有打疫苗嗎?還是根本只是夢一場呢?但是小黃卡上明確登錄注射日期,而且等候注射之時,也親眼確認護理師把藥劑從藥瓶中抽出,跟著穩妥地注射到體內。Covid-19疫苗注射後的反應,如同一樣米養百樣人,人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就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前兩劑注射的是AZ疫苗,第一劑打完當晚,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睡得極不安穩。一下子覺得身體很熱,一下子卻開始發冷並且發抖不止,不安地反覆測量體溫,始終都在37.4到37.8度中間游移。因為醫師交代,如若體溫未超過38.5度,不必使用退燒藥物,但是忽冷忽熱的感覺讓人無法入眠。終於撐到眼皮沉重,正要睡著的時候,卻又感覺到幾處電流在身上遊走。有時是右手,沒多久又換到左手,跟著電流又聚集在腹部,瞬間又轉移到背後。因為忽冷忽熱加上幾股電流在體內四處流竄,這一夜根本沒辦法安穩入睡。直到天色微亮後才稍微感覺到舒服一點,此刻終於安心入睡。

經過第一劑的洗禮,第二次我選擇週五打針,因為擔憂與上次一樣,碰上讓人難以入眠的副作用。結果,第二劑打完後當晚卻沒有半點難受的感覺。沒有忽冷忽熱、沒有電流四處亂竄也沒有失眠。隔天醒來後驚覺莫非昨日那一針,裡頭是生理食鹽水嗎?搖頭莞爾一笑後,否定這個想法,唯一的可能,就是此乃經疫苗認證的老人體質。到了第三劑,我選擇混打莫德納疫苗。這一次的反應與前兩次注射經驗大不相同。打完莫德納疫苗當天晚上,很早就感受到疲憊思睡,而且在床上躺平後沒多久就迅速入眠,天亮起床後隨即覺得精神百倍。唯一不同就是手臂注射處,腫脹近一周之久,後來變得又癢又紅。曾有人把湯匙放在注射部位後竟能緊緊吸住,被他們戲稱是莫德納手臂。而我只有紅腫與搔癢,卻吸不住湯匙。而最近打第四劑之後,當晚也是早早就歇下,後續發現手臂竟不紅不癢,只有一點痠痛感。和同事分享這段疫苗注射經過,有人居然開始羨慕起我的老人體質。某位學妹四劑都選擇莫德納疫苗,她每次都燒到近40度,發冷且寒顫,裹在棉被裡抖到懷疑人生。手臂紅腫又搔癢,放上湯匙後就吸牢不放。對比之後,她反倒羨慕我注射後的症狀輕微,甚至第四劑注射後隔天就能正常上班。反觀她則是必須在家休息,與發燒、頭痛等症狀對抗。此時,她寧願自己是老人體質,面對疫苗注射後的種種副作用亦可輕鬆過關。

covid-19疫苗的問世是對抗covid-19嚴峻疫情的一劑強心針,也意味終於有機會看到疫情終點。(圖/Unsplash)

無論對於疫苗的反應為何,最重要的是讓身體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入侵。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對於疫苗產生的抗體亦有逃脫之策,對此有人開始懷疑是否還要持續接受疫苗注射?他們認為即便注射過後,依舊有被感染的機會,而且注射疫苗後得要經歷可怕副作用的過程,想到這裡就讓人卻步不前。但疫苗此刻的角色在於減少重症的產生,即使不幸被感染也不會轉變成重症甚至死亡。如果沒有普及疫苗注射,就無法透過提高疫苗覆蓋率,來降低病毒的傳播速度,而無法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疫苗可以保護你,也能保護家人。所以別猶豫,趕快動起來,打一針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疫苗 COVID-19 創,專欄 琅琅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寶林案」談護理師的盡心盡職

《搬家》影評:碎裂無聲的成長

兩岸人民不同的運動喜好

大甲媽祖惜福之旅 「第一位」用手推車遶境的人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