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席勒成名的幕後功臣!探索維也納「奧波德博物館」的誕生與創辦人的故事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
(左)埃貢‧席勒,〈Self-Portrait with Striped Shirt〉© Leopold Museum, Vienna, Inv. 1458
(右)利奧波德博術館創辦人魯道夫‧利奧波德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旅讀Or
(左)埃貢‧席勒,〈Self-Portrait with Striped Shirt〉© Leopold Museum, Vienna, Inv. 1458
(右)利奧波德博術館創辦人魯道夫‧利奧波德

文_宋雅雯/旅讀
圖_Leopold Museum

今年8月14日,新聞全都在討論一則重磅消息──伊莉莎白‧利奧波德離開我們了。

利奧波德夫妻是將奧地利畫家埃貢‧推上如今地位的重要推手。讓我們一同走入利奧波德(Leopold Museum),探索這家博物館的誕生與轉身。

博物館收藏了豐富的奧地利現代藝術

喜歡在熟悉的、陌生的城市走進博物館,一待就是一個下午。若是幸運遇到投緣的博物館,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甚至同一個展覽造訪十幾次都不為過,這是一種和博物館發生感情的過程,漸漸的、慢慢地與展覽裡的創作者和作品產生深刻連結。

在維也納,我最喜歡逛的是利奧波德博物館,而其中的《維也納1900年》(VIENNA 1900 BIRTH OFMODERNISM)展覽更是我的最愛。1900年代的維也納是現代主義源頭,19與20世紀之交,此時這座多瑙河旁的大都市既是貴族的首都,亦是自由知識分子的首都,是輝煌的環城大街,卻也是無數貧民窟的首都,是反猶太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的首都,也是僵化的保守主義和新興現代主義的首都。輝煌與破舊、夢想與殘酷的現實,這一切構成了多元的維也納色彩。透過利奧波德博物館展出的作品,我得以與這個城市更親近,不只是了解她的現在,還有她的過去。

常設展《維也納1900年(VIENNA 1900 BIRTH OF MODERNISM)》捕捉了20世紀奧地利的璀璨「靈光」。

常設展《維也納1900年(VIENNA 1900 BIRTH OF MODERNISM)》捕捉了20世紀奧地利的璀璨「靈光」。

眼科醫師的超群眼光

8月底,奧地利各大新聞的頭條「伊莉莎白‧利奧波德離開我們了」讓人們的眼光再度回到利奧波德博物館。利奧波德夫婦都是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的眼科醫生,他們不只能治療人們的眼疾,兩位眼科醫生的眼光更是獨到精準,在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的作品尚未躍入世界舞台之際,這兩位收藏家已經注意到席勒。

席勒的作品從不試圖展現所謂的美感,但卻像流星一樣擊中每一位觀賞者。尤其是他1910年的裸體畫,總是讓人感到不安,但它向參觀者展示了有力的線條以及赤裸的內心世界,是無比難得的珍貴創作。利奧波德博物館創辦人魯道夫‧利奧波德,憑著滿腔熱情大力收購席勒色彩強烈、人體赤裸的畫作。他甚至被譽為席勒教皇(Schiele-Papst),蘇富比及佳士得拍賣都會尋求他的專業意見。

左_GEORGE MINNE,〈Kniender Knabe〉
右_埃貢.席勒,〈Edith with Striped Dress, Sitting〉

右_奧地利建築師 Otto Prutscher 設計的高腳杯
左_奧裔美籍藝術家 Vally Wieselthier,〈Bacchantin〉

科羅曼.莫塞爾,〈Fauteuil from the Entrance Hall

靜默卻有力:名畫的控訴

爾後世人慢慢注意到席勒的作品,席勒也成為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到了90年代後期,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原本在戰後只需幾百馬克的作品突然高漲到數百萬馬克。大眾開始討論二戰時期,許多被掠奪而消失的藝術品。此刻,收藏家的珍藏品來源合法性開始被搬上檯面質疑。

21世紀初,許多博物館和藝術機構開始關注二戰期間被掠奪的藝術品歸還問題。由海倫‧米蘭和萊恩‧雷諾斯主演的電影《名畫的控訴》就是最有名的例子,劇情改編自瑪麗亞‧阿特曼的真實故事,故事描述住在加州的女主角為了要回家族被納粹政權奪走的名畫,與奧地利政府展開多年訴訟。瑪麗亞找上年輕律師,奔波奧、美兩地。他們打算要回的,就是奧地利名畫家克林姆所畫,有「奧地利蒙娜麗莎」美譽的〈艾蒂兒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作為一名猶太人,魯道夫‧利奧波德對藝術的收藏和博物館的建立,有著強烈的文化和歷史使命感,但利奧波德博物館的成立也涉及對猶太人遺產的反思。雖然利奧波德夫婦的收藏是透過合法途徑獲得,但在二戰期間,不少猶太家庭和個人藝術品曾被納粹掠奪或被迫出售,一般人很難掌握全面資料,更難以得知收藏品最早來源是否兼顧倫理。利奧波德的收藏也深陷同樣困境,現在博物館正對這些藝術品的歷史背景進行更深入研究,這是目前博物館及其收藏品完整性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利奧波德夫婦

埃貢.席勒,〈沃莉肖像〉

古斯塔夫‧克林姆,〈死亡和生命〉

人生謝幕,留下無盡之美

1994年,利奧波德博物館私人基金會成立時,他們的聯合藝術收藏已經高達5,200多件藝術品。魯道夫‧利奧波德在追求自己熱情之所在的道路上,展現出的決心和毅力給妻子留下深刻印象。六十多年來,伊麗莎白‧利奧波德陪伴丈夫致力推廣席勒作品和維也納現代主義,在國內和國際上備受認可。伊麗莎白一直從事眼科專業工作,直到69歲。並在今年8月14日在家人陪伴下平靜地去世,享年99歲。

人的生命有限,但熱情所帶給世人的藝術創作與收藏,卻是無限與無盡的。謝謝利奧波德夫妻的努力,讓我們得以識得維也納表現主義的美與席勒作品的獨一無二。

阿爾賓‧艾格‧利恩茨,〈The Reapers〉

BRONCIAKOLLER-PINELL,〈Junge Frau vor Vogelkäfig〉© Sammlung Eisenberger, Wien Foto:Leopold Museum, Wien/ Manfred Thumberger

MAX OPPENHEIMER,〈Die Schachpartie〉© 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 Leihgabe im Leopold Museum Foto: Sammlung 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

●文章授權轉載自《旅讀or》雜誌第154期:蘇湖系才子養成計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旅讀 第154期
出版頻率:月刊
出版日期:2024-12-01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旅讀Or 博物館 席勒 奧地利 納粹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串起檳城百年文化與閱讀書寫的媒介——專訪馬來西亞《城視報》

不只愛喝酒和泡妞?500年前江南才子唐伯虎比你想的更懂生活

「一株可吃一年!」林業署志工細數阿里山寶藏植物與鐵道史

陳澄波百三特展講座第二彈:從作品的「黑潮意象」談當代海洋保育與創作──陳韋聿x張卉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