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AI世代!新加坡、韓國的國家圖書館 如何以科技引領閱讀

新加坡公共圖書館雖有自動分類系統理、以及韓國國家圖書館大門口。
新加坡公共圖書館雖有自動分類系統理、以及韓國國家圖書館大門口。

近期剛落幕的「COMPUTEX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在全臺掀起旋風,讓大眾意識到如今已步入AI世代,科技的進步帶動了產、官、學的 AI熱潮,也讓圖書館開啟新的服務模式。

撰文|陳德怡、蔡蜜綺
攝影|莊震烽
圖片|管理局、Shutterstock 提供

智慧化、科技化、自動化等技術日趨成熟,各界為提升效率、打造更優秀的服務品質,逐漸將其運用至日常生活上。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文教場所也不例外,如何在有限的人力之下,以科技協助服務川流不息的入館民眾、解決其問題或需求,在在體現出「智慧科技」的重要性。

AI在圖書館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智慧科技的應用,將持續擴展到各國的圖書館服務中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打造多元的圖書服務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自1923年成立以來,見證了圖書館服務從傳統走向智慧化的轉變;1994年,國資圖引進自動化系統,開啟自動化服務;2007年導入無線射頻辨識(RFID)晶片,建置數位典藏服務網和服務平台,讓民眾可以從雲端享受數位閱讀的便利。

國資圖閱覽諮詢科科長許瓊惠分享,國資圖於2018年推出「iLib Guider 尋書導引」App,讀者利用手機操作便能完成借閱書籍的流程,這款 App於同年獲得臺灣資訊月百大創新服務獎。此外,還推出零接觸服務的「微型圖書館」和「自助預約取書區」,讀者只需通過手機或借閱證,就能輕鬆借書,省去排隊等候的麻煩,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率。

國資圖的「微型圖書館」透過全自動借書硬軟體設備,提供 24 小時借閱服務

許瓊惠還特別介紹國資圖的AI智慧館員「曉書」,它是臺灣第1個生成式AI智慧館員,不僅能提供智慧諮詢,還能與讀者聊天。相比傳統的機器人,「曉書」能模仿人類思維,回答更複雜的問題,提供民眾更完善的閱讀服務,也有效分擔館員的工作量。

這些創新措施不僅提升圖書館的運作效能,也讓讀者的體驗更加豐富和多元,「未來,國資圖將繼續探索智慧科技的應用,為讀者提供更個人化、精準化的服務。」

應用AI智慧 創造更人性化的使用體驗。

與國資圖合作打造AI智慧館員「曉書」的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周忠信認為,當今圖書館的多功能性,從撰寫報告到參加線上研討會,或是使用免費無線網路到獲取數位內容,圖書館的角色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書籍保管功能。智慧科技又將如何翻轉運用至圖書館服務的變革呢?

「圖書館需要通過創新的用戶體驗來吸引人們走進去。」周忠信進一步探討3個不同世代的用戶體驗:第1代是網際網路,它的出現使得資訊獲取變得更為便捷,進而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第2代是手機,讓人們可以更即時、更輕鬆閱讀書籍和資訊,但也帶來了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第3代則是近期引發各界熱議的AI人工智慧,尤其是ChatGPT橫空出世,讓AI的服務範圍更加大眾化。

周忠信提到,國資圖使用的AI智慧圖書館員「曉書」,是與東海大學軟體工程與技術中心團隊共同設計開發的成果。「曉書」不僅能提供讀者服務諮詢及書籍推薦,還能像朋友一樣與讀者互動。「曉書」的成功應用,展示了AI如何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準,並且打破傳統預測型人工智慧的限制,達到類似真實館員的互動效果。

國資圖的 AI智慧館員「曉書」,它是臺灣第 1 個生成式 AI 智慧館員

「曉書」推出至今,已有許多讀者與其互動,並從中獲得幫助。這是周忠信和他的團隊首次將AI 應用於圖書館工作的實驗,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讓我們看到圖書服務結合智慧科技,拓展更多元便利的圖書館服務,創造更人性化的使用體驗。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多方設立據點鼓勵民眾借書

新加坡設有國家圖書館管理局(National Library Board, NLB),負責管理新加坡國內的公立圖書館,轄下範圍包括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及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共有28座公共圖書館,除了提供書籍資料借閱,亦會舉辦活動及展覽。

根據2023年統計,共有1,980萬人次造訪,總借閱數為3,630萬次,其中實體資料借出量為2,450萬次、數位資料為1,190萬次。國家圖書館的書籍僅供參考,民眾可以入館查詢資料,或至公共圖書館借閱。國家圖書館會要求所有在新加坡出版的作者提供一份法定送存,而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則藏有與新加坡過往歷史相關的所有文件檔案,像是獨立前的照片或過往簽署過的條約等。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科技服務部副處長黄孟炜介紹道,「設立公共圖書館的首要之務是選擇地點,我們希望圖書館都位於讀者方便到達的地方,甚至讓圖書館走入購物商場及社區活動中心,民眾來辦事購物時,就能順便借一本書回家。」圖書館在市區不同地點廣設「自助借書站」或「行動預約取書站」,站點亦會考量到不同族群的需求,例如:使用輪椅的讀者或年長者,方便讀者隨時以最輕鬆的方式借還書籍。

長輩帶領孩子們在公共圖書館歸還圖書館書籍,培養與書籍的密切關係

導入自動化與機器人節省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借助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讀者可以輕鬆找到書籍,並更方便地歸還書籍。黄孟炜接著說明,自動化與機器人科技能代勞完成重複性高的工作,並提供讀者更方便、人性化的服務。像公共圖書館觀察到讀者借還書館動線不順,若想先去還書再借書,得先走過大半圖書館再折返,後來館方在館內設置數個「行動還書箱」,不僅解決動線問題,裝有RFID 的還書箱裝滿後會自行移動,將書運載到圖書分類區,有時還會看到小朋友追著移動還書箱的情形。

新加坡公共圖書館雖有自動分類系統理

歸還書籍透過自動分類系統整理分類,不僅需將書籍依種類項目分好,還必須分辨出跨館書籍的原館別。黄孟炜說圖書分類機是定點運作,因此讀者能看到過程,小朋友看得入迷,就更會記得要來還書了。

自動書架辨識機器人(Shelf Reading Robot),則是在閉館後,用來檢視書架上的藏書,找到錯置的書便提出報告,讓館員過來將書籍歸位。黄孟炜笑說,目前還是需要人工將書籍歸位,機器人也無法自行開門或按電梯按鈕。若要做到整個流程由機器人完成,需要投入更多成本調整或增加其他功能。

自動書架辨識機器人協助館員將錯置的書籍歸位

黄孟炜指出,圖書館藉由智慧科技的輔助,以人機合作的模式,降低人力需求,讓館員可以去做更高價值的工作。他也提到,「機器人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像目前的書架辨識機器人還是有其限制。」民眾曾詢問,萬一機器人摔倒,自己會再站起來嗎?或是如果碰到失火,機器人知道要逃走嗎?黄孟炜表示,館方會持續與製造商溝通,逐步調整出最符合館方需求的機器人。

由圖書館領首數位化館藏資料 並鼓勵引用與創作

建於1945年的國家圖書館,截至2023年12月,館內數位資源共1,959萬筆,比藏書量1,425萬本書籍還要多。韓國國家圖書館數位發展組主任 Suejeong Kim 說明,近年來以國家圖書館為首,與韓國諸多文史藝術機構及圖書館合作,進行數位館藏計畫(Digital Collection),將各館館藏內容數位化,至2023年底,韓國國家圖書館已數位化14%的藏書。

韓國國家圖書館

2023年,數位館藏計畫透過光學字元辨識(Optical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處理114萬筆全文資料,包含單行本、兒童書、古書、期刊等,年平均辨識率達75.69%;亦利用AI OCR處理了1,825本圖書的全文;而從1883年到1960年間的韓國報紙,其建檔作業進度,目前約有99種、820萬筆報紙文章。

Suejeong Kim指出,「數位資源呈爆炸性成長並帶來如古騰堡印刷術般的革命性創新改變。」藉由此次數位化行動,可重現古籍、舊報紙和當代素材中,因經歷韓國國語純化運動,而暫時消失的資料,並帶來新一波文藝復興,例如經典韓劇再現。同時,因為數位化規模遍及全國,舉國各地的知識文化來源機構,像是圖書館、博物館、藝廊等,皆投入並提供素材,民眾接下來可以輕鬆地在圖書館取得需要的內容。

韓國國家圖書館還舉辦比賽,鼓勵數位資源再創作,2023年9月至11月期間,共有7項作品得獎。2023年的得獎作品「用經典文學創作線上漫畫」(The Traces of Literature : Classic Novel Webtoon Project),就是以圖書館數位版本的韓文經典文學小說《Seodongjijeon》為主題,並利用Chat GPT產生腳本,再用AI繪圖工具「DALL-E 3」繪製線上漫畫。Suejeong Kim笑說,自己也很想了解,如何用AI工具生成經典小說的劇本和近年非常流行的網路漫畫。

透過數位化保存促進歷史資料使用

Suejeong Kim 還介紹「韓國記憶平台」(Korean Memory Project),這是個知識數位歸檔及數位策展的計畫,旨在協助圖書館及國家文化機構進行知識、文化傳統等資源數位化,並提供數位策展服務。計畫處理內容涵蓋個人、國家及機構單位的「記憶」。目前有44 個機構參與韓國記憶平台,最新版本預計將於2024年第3季上線。

數位策展計畫首先選出「高價值且具時間性」的主題,圖書館再將策展機構的資源數位化並建立類別、定義標準詮釋資料,再訂立規則。韓國國家圖書館同時負責經營韓國記憶平台與委員會,持續提供使用者為主的服務及推行跨機構合作。計畫處理的目標素材包括實體書籍、影片、照片、展覽簡介、手稿、小冊子等,至2023年12月已數位化來自211 個機構,共261,093本書。

Suejeong Kim進一步解釋,所謂數位策展就是蒐集並依照主題或相關性整理成線上資源,以利使用者查詢利用。透過這樣的計畫,希望將數位資源變得更容易取得與使用,進而提升資料價值。她也表示,「熟悉傳統策展流程的圖書館,面對數位策展通常很容易上手,因為他們本來就善於建立跨領域連結。」最後Suejeong Kim重申,韓國國家圖書館身為國立圖書館與文化傳遞機構,主要任務就是採用整合性角度進行知識資源數位策展,並提供民眾更方便的資料取得管道及方法支持知識探索研究。

藉由自動化、數位化、AI等服務,圖書館的營運將開展更多不同面向,不僅提升館方的管理效率、改善使用者的圖書體驗、也提供更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AI在圖書館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智慧科技的應用參與到各國的圖書館服務中,已成必行之勢。

●本文摘選自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所發行雙月刊《書香遠傳》雜誌174期:2024亞太公共圖書館論壇,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家圖書館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新加坡 數位 電子書 AI 韓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林青霞最愛這家水餃!從庶民小吃到連鎖店 台灣代表性美食:餃子

「模範棒棒堂」戴谷年帶你去桃園平鎮 3站推薦景點感受客家文化

魚香四溢20年!馬祖東引「黑鮸魚丸」的美味秘密

史上最尷尬!陳澄波的同學、經常被寫錯名字的藝術家:江海樹──名單之後#145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