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魚與牠們的產地—關於故宮院藏《海怪圖記》的歐洲身世

《海怪圖記》冊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海怪圖記》冊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文∣方慧潔(任職於綜合規劃處)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海怪圖記》圖冊,繪有三十二隻形態各異、花色繽紛的怪魚,乍看之下可辨認出章魚、海豹、魟魚、鯨魚等今人熟悉的生物,另有不少則符合我們對魚類的印象,其模樣令觀者感到怪異,遂統稱為「怪魚」。這些海怪在故宮典藏資料裡依序稱怪魚一、怪魚二、直到怪魚三十二。

目前研究認為《海怪圖記》的圖源文本來自十六、十七世紀瑞士博物學家Conrad Gesner(1516-1565)所著《動物誌》(Historiae Animalium, 1551-1558)與波蘭醫生Jan Jonston(1603-1675)《自然誌》(Historiae Naturalis, 1650-1653)。在康熙朝流通的自然誌主要來自當時北京耶穌會士教堂的收藏,除了前述的《動物誌》和《自然誌》,應還包括義大利博物學家Ulisse Aldrovandi(1522-1605)的自然史。雖然文獻資料一再印證對西方生物學的濃厚興趣,我們對《海怪圖記》在清宮的製作脈絡或參與人士仍一無所知。若回到圖像本身,歐洲自然誌能告訴我們更多關於海怪的故事嗎?

上述著作及其他同期在歐洲流傳甚廣的博物學書籍,與《海怪圖記》相關的珍本集中在魚類與蛇/龍類的分冊,本文謹就《海怪圖記》最富神祕色彩的五隻怪魚進行身世探秘,從中尋找清宮摹繪的圖源文本,藉以理解自然誌作者對該「生物」的追索所得。

在未知的海域想像海怪

〈怪魚三十二〉(圖1)和〈怪魚二十七〉(圖2)原型來自瑞典神學家Olaus Magnus(1490-1557)在1539年出版的北歐海圖〈航海圖暨北地奇景描摹〉(Carta Marina et despcriptio septentrion-alium terrarium ac mirabilium)。在Magnus的時代,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不論是地理上或文化上,仍屬歐洲邊緣,很少為博物學家知曉。他走訪各處蒐集材料,據以在地圖上一一標繪出奇異動物所在,以海怪象徵未知海域的危機四伏。

圖1左 《海怪圖記》冊 怪魚三十  圖2右 《海怪圖記》冊 怪魚二十七

對居住於內陸國的Gesner而言,他不得不仰賴當代其他博物學家的出版成果,他亦是在Magnus的海圖上初識所繪多數的奇特海怪。在怪魚三十二的例子中(圖3),Gesner照引原作者所述:「長相形似犀牛的海怪戰勝了巨蟹。牠身長十二英尺,有突起的背部,鼻上長有尖角。」若仔細比對兩圖,清宮繪製的「海犀牛」沒有巨蟹為伴,露出原圖未有的另一足,獨自對著空氣擺拍,鼻角的呈現與原作有些出入。

圖3 1558 Conrad Gesner 正在大啖巨蟹的海犀牛 《動物誌第四冊》頁248 波蘭國家圖書館(Polska Biblioteka Narodowa)藏 取自該館線上資料庫:https://reurl.cc/NymxWm(Public Domain)

「怪魚二十七」原圖則是描繪一名人類在北歐的海灣落水,遭到小鯊魚們群起攻擊,一隻長尾海怪正嘗試救援人類。Magnus相信這唯一具有善良天性的海怪是魟魚。Gesner忠實地複製了圖像(圖4),然而在Aldrovandi和Jonston的自然誌、乃至《海怪圖記》中,皆只見怪魚二十七獨挑大樑。

圖4 1558 Conrad Gesner 偏愛人類的魟魚 《動物誌第四冊》頁941 波蘭國家圖書館藏 取自該館線上資料庫:https://reurl.cc/9RYbrO(Public Domain)

以龍之名

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珍奇室(cabinet of curiosities)最受注目的自然物收藏可說是龍(dragon)。Gesner和Aldrovandi所在的十六世紀,地中海地區已普遍出現擁有雙翼、雙足的「混種龍」,即以蛇或魟魚的身體,與其他動物的身體部位拼組成人們相信存在、爭相收藏的「龍」。《海怪圖記》中可歸在此類的有〈怪魚二十一〉(圖5)、〈怪魚二十二〉(圖6)和〈怪魚二十八〉(圖7)。

圖5左 《海怪圖記》冊 怪魚二十一 圖6中 《海怪圖記》冊 怪魚二十二  圖7右 《海怪圖記》冊 怪魚二十八

〈怪魚二十一〉的原型最早出現在法國御醫Ambroise Paré(1510-1590)的著作,他在書中如此描述龍族如何殘暴獵殺大象:「牠們不以力爭,以智取勝。牠們進入狩獵模式,維持警戒,趁機撲向大象,用身體將牠團團圍住,盤繞其上,將象的尾巴和四足纏在一起,讓牠無法動彈,並把自己的頭塞入象鼻,使象無法呼吸,並趁機啄咬柔軟部位,挖牠的眼珠、吮牠的血,直到死去。

相較之下,《海怪圖記》的版本顯得溫和許多,整體姿態雖近於Aldrovandi的龍(圖8),然散發出一種厭世、躺平感,與原圖形成強烈對比。

圖8 1640 Ulisse Aldrovandi 《蛇龍誌》(Serpentum, et draconu historiae libri duo) 英國惠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藏 取自該館線上資料庫:https://reurl.cc/RylNKG(Public Domain)

怪魚二十一來自人們對於龍的外貌與習性特徵所生的紛陳奇思,而另兩隻怪魚圖像則摹繪自生物標本。在歐洲自然誌中,怪魚二十八原型的出現早於怪魚二十二。法國博物學家Pierre Belon(1517-1564)將怪魚二十八稱為「海鷹」(Aquila Marina),能躍出水面掠食,散發出的氣味與肉質味道不佳,不建議人們食用。眼尖的觀者能在圖像中發現海鷹頭部後方有另一魟魚斜臥(圖9),尾棘清晰可辨,進而察覺前景海鷹的雙翼經過修整,暗示著「後製」的可能。

圖9 1553 Pierre Belon 《論水生動物》(De Aquatilibus)頁97 哈佛大學恩斯特邁爾圖書館比較動物博物館(Harvard University,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Ernst Mayr Library)藏 取自生物多樣性資料庫(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https://reurl.cc/Xmny1j(Public Domain)

Gesner將Belon的海鷹圖像收錄於《動物誌第四冊:論自然界的魚與水族類》(Historiae animalivm liber IV. Est de Piscium & Aquatilium animantium natura)。有趣的是,Belon與Gesner兩人其實都已知曉市面上有不肖商人將魟魚改製成神秘異獸販售,只是當時未能指認出海鷹即屬此類製品。Gesner 在書中向讀者揭示:「某些藥材商人或江湖郎中會將魟魚乾燥後,調整擺弄牠們的骨架,做成各種外形,對外展示,其中也包括了蛇和有翅膀的龍。

Aldrovandi也收藏不少此類標本,我們在他的《論魚類第五冊與論鯨魚一冊》(De Piscicus libri V. et de cetis lib. Unus.)輕易辨識出〈怪魚二十二〉的原型。(圖10)他在書中直指這隻怪魚便是將魟魚乾燥後做成的偽龍。

圖10 1638 Ulisse Aldrovandi收藏的偽龍之一 《論魚類第五冊與論鯨魚一冊》頁443 英國惠康博物館藏 取自該館線上資料庫:https://reurl.cc/Rynpyg(Public Domain)

這些常稱為蛇怪或龍的標本在今日歐洲博物館仍可見其蹤跡,其中一件可作為比對的標本在布拉格斯特拉霍夫修道院(Strahov Monastery)的圖書館裡(圖11),全軀髹漆,通體深綠,翅膀末端以橙色刷亮,本尊應是歐洲沿海水域常見的背棘鰩(Thornback ray)。

圖11 原屬男爵Karl Jan Eben(1756-1796)的收藏,後於1798年由修道院向其後人購藏。 布拉格斯特拉霍夫修道院藏 方慧潔攝

小結

有鑑於康熙皇帝對於西方動物學的熱情,《海怪圖記》的產製或許源自清宮對海洋、水生動物的陌生與好奇,對於《海怪圖記》的追索仍未完成,面對著這些不論是特意或隨機被揀擇出來的怪魚們,我們還有很多疑問與推想,然而目前,我們已經有一些故事可說。

●本文摘錄自《485期9月號〈怪魚與牠們的產地—關於《海怪圖記》的歐洲身世〉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文物月刊 康熙皇帝 清代 海洋 閱讀藝文 百科全書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台幣500元改鈔遭熱議!盤點英鎊民選改鈔流程與設計巧思

冬天食物必有薑?讓人愛到涕泗橫流的美食:番仔薑麵線

令人驚嘆三大布達佩斯的圖書館 從書海探索匈牙利文化

彩筆下的女性身影!教員畫家「竹中正義」──名單之後#148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