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二百五」如何成貶義詞?竟與古代「早產兒」有關?

文|甘炤文/旅讀
圖|CTPphoto

豆知識】

隨著文化的積累和演進,許多原本中性的數字,包括三八、十三(點)、二百五等,均被賦予特定的象徵意涵;以「二百五」為例,此一貶抑詞今多用來指稱那些愣頭傻腦、行事鹵莽而不聽勸的人──這樣的語意連結並非當代獨有,參照清朝學者伊秉綬所著專書《談徵》,裡頭多方探討方言俗語的來歷,當中已可見相關記載:「……今人以才料不足者,謂之二百五。」

因才料不足而出洋相的情形並不難想像,至於為何獨以「二百五」為指代,歷來則流傳有多種說法:或有言古代度量單位以五百兩銀為一封,兩百五十兩的銀錠即為半封(諧音半瘋),隱含有癡愚的意味;或有言母親懷胎十月,在子宮中足三百天者方能健康落地,至於只待「二百五十天」就出生的早產兒,每每有發育遲緩的毛病,自然連帶影響其智力和舉止表現。

還有一說則由歷史掌故出發:據言彼時配六國相印的蘇秦在齊國遭到刺客暗殺,為了找出兇手,齊王便對外謊稱蘇秦欺君罔上,故欲懸賞千金、酬謝替天行道之人。重金之下,民間果然出現了四名勇夫前往領賞,且每位都咬定自己才是如假包換的真兇……於是乎,齊王下令眾人均分千金獎賞,隨後即將這四名「二百五」問斬處理。

除了坊間繪聲繪影的說法,南開大學的學者楊琳曾就此一題目進行學術考證,認為「二百五」應為二、八、五的連音訛變──這幾個數字及其組合(如二五、八五等)在各地方言中用作形容詞時,均帶有粗鄙、獃傻等負面意涵,經過多方的口語傳播,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二百五」的說法了。

半吊子 典故與釋義

「半吊子」雖是熟言爛語,不過關於其語源卻存在著不同說法:其一認為「半吊子」來自古代的使錢習慣,將一千枚銅錢以線繩串起,是為完整的一吊(或一貫),五百錢則為半吊(子),用以指涉不夠數的狀態,引伸有未通事理、魯莽之意。

其二則以為吊字原應作「銚」,這種口大帶柄的煮具可用來盛裝日常飲水,是以「半銚子」猶言半瓶水,多用來比喻那些知識基底不紮實,卻喜歡賣弄學問、信口雌黃的人。

造句:那名寫手不曉得「臥佛」就是「涅槃佛」,實在是個文化半吊子。

同近義詞:半調子、半銚子、半瓶水、半瓶醋

●文章授權轉載自《旅讀or》雜誌第142期:兩岸故宮100宮略〈我要成為考古家〉,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旅讀 第142期
出版頻率:月刊
出版日期:2023-12-01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旅讀Or 語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認識史前時代遺址:你所在的縣市裡,鐵定也能找到遺跡!

建起紀念碑,然後呢?從德國威權史探討其「記憶政治」

從「人權文物」窺探政治犯獄中外役勞動及生活

春秋時期潤餅超難下嚥?國民美食「潤餅」歷史、流派大解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