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臺灣史上第一回」母女同獲特選:張麗子與其母張李德和──名單之後#92

1939年張李德和與三女張麗子府展特選祝賀會紀念。前排右六為張李德和,後排右五為陳澄波、右四為林玉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1939年張李德和與三女張麗子府展特選祝賀會紀念。前排右六為張李德和,後排右五為陳澄波、右四為林玉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研究所助理教授兼圖書館藝文中心主任)

張麗子 入選 府展第2-3回;特選 府展第2回〈花籠〉

沒看錯,「又是」臺灣史上第一回。上個月介紹張敏子與其母親張李德和在第一屆「府展」同獲入選,創下史上母女在官方美術展覽會上同屆獲選的紀錄。

延伸閱讀:


「臺灣史上第一回」母女同獲入選:張敏子與其母張李德和──#86

這次不只是「入選」,更是母女同獲「特選」。在1939年第二屆「府展」,張李德和與他三女、也就是張敏子的妹妹——「張麗子」同獲「特選」。張麗子(1922-?),又名麗英,為嘉義知名醫師張錦燦與女詩人、畫家張李德和之三女。與姐姐敏子同樣師事林玉山,嘉義高女畢業後,留學日本就讀女子大學。

在麗子之前,其兄姐兒雄、女英、敏子都曾赴日本。張兒雄在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畢業後,至日本參加軍醫訓練;張女英就讀日本女子大學國文學部;張敏子則就讀日本女子大學家政科。1939年,張敏子跟隨兄姊的腳步,前往東京留學。與張家交情深厚的嘉義醫生詩人林玉書寫下〈德和女史令媛麗子留學東京詩以贈之〉勉勵他:

憶昔女英兒雄敏子臨行各有詞,只今麗子言別可無詩?握手況值鶯花節,且欣負笈將遠離。祖道親朋都歷歷,滿城春雨正絲絲。老天亦示憐才意,浥雨輕埃送女兒。乍聞麗子高女畢優等,固是巾幗中鬢眉。朝夕又承賢母訓,四德純正預新期。萬里煙波舟一葉,泰然勵志向京師。滯京前導有敏子,姊妹磋切剛及時。衣錦毋須勞屈指,後先媲美獲其宜。功成螢雪定可卜,佳境未屆心早怡。君不見鳳凰豈是凡禽烏,抱負非燕雀能知。壯行我更希一語,碧梧棲上最高枝。[註1]

在詩中對張麗子的才華有相當高的評價,不只在母親的教導下有良好的品德,更是嘉義高女優等畢業。更期盼張麗子到東京後,與就讀日本女子大學家政科的二姐敏子在課業上相呼切磋,定能獲得更高的成就。

就在這一年,張李德和與張麗子參加第二屆「府展」,同時獲得「特選」。其中張李德和更榮獲總督賞,其作〈蝴蝶蘭〉也被當時臺灣總督小林躋造收購典藏。當時在基隆首富顏雲年家(即張李德和長女女英的婆家)擔任家庭教師的李碩卿,在為張李德和詩集《琳瑯山閣吟草》撰序時,就提到這段轟動全臺的事件:

長次三女,均秉承母教,畢業高黌,旋入日本女大,同稱女中翹楚。長次已出閨,三經許字,晨昏親炙,畫筆尤超。去年全臺畫展,母女均獲優選,而吾妹所繪〈蝴蝶蘭〉,雖標非賣品,當時現任督憲,介人婉商割愛,特別優選,於是母女畫名轟動全國。是不特吾妹一家之榮,為全臺女界之榮,即吾宗亦與有榮施焉。[註2]

而張麗子的作品〈花籠〉則獲得臺灣軍司令部收購典藏。畫作描繪籃中放置鮮花的圖像,雖屬小品,但在花朵的姿態與細部樣貌都生動的刻劃。

張麗子府展第二回作品〈花籠〉,1939。照片中除標示獲得「特選」外,更被標示已被「臺灣軍司令部」收購,為難得的歷史見證。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張李德和與張麗子的作品同時獲得特選,更被當時臺灣軍、政高層收購,藝文界也多有道賀,當屆府展審查員松林桂月、木下靜涯更前往嘉義祝賀。張李德和也寫下〈府展審查員松林桂月木下靜涯兩先生來訪喜賦〉歡迎:

荊關大筆仰高風,母女何期鑑賞同。從此潛心加努力,三臺美化答諸公。[註3]

詩中感謝審查員對母女二人作品的青睞,也希望未來能更加努力,讓臺灣的美術更加發揚光大。

張李德和府展第二回作品〈蝴蝶蘭〉,1939。照片中除標示獲得「特選」、「總督賞」外,更被標示已被「臺灣總督」收購,為難得的歷史見證。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從張敏子到張麗子,張李德和兩度與女兒同時獲獎,其意義不僅是為臺灣美術史添佳話,更是實踐張李德和自身對男女平權的教育理念。這個教育理念乃承襲自其祖母、父親對他的栽培,正如他在〈臺灣總督府美術展特選感作〉詩中所述:

昔年庭訓勵頻頻,女子須精一藝真。詩畫琴棋資養性,蹉跎莫負好韶春。[註4]

由於家中長輩對女兒的用心栽培,才有多才多藝的張李德和,而張李德和也以這樣的理念來教育兒女。擺脫過去重男輕女的窠臼,強調男女皆有受教育的權利,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圓滿。

在母親的用心栽培下,張麗子在、書道、家政、運動等方面多有表現,後與京都醫大畢業的林仲琛結婚。林仲琛出身彰化北斗望族,然家族在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受創而沒落。張麗子戰後移居基隆市,後移民美國。

#名單之後092

註釋:

1. 林玉書《臥雲吟草》(1992),頁30。

2. 張李德和《琳瑯山閣吟草》(1992),序頁4。

3. 張李德和《琳瑯山閣吟草》(1992),頁48。

4. 張李德和《琳瑯山閣吟草》(1992),頁46。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名單之後 日治時期 繪畫 閱讀藝文 閱讀專題 東京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豪擲千金也想要得到!康熙到乾隆皇帝都迷戀的洋貨:鐘錶

專訪科幻短篇小說陳建佐《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即使不被他人接受,也不會停下來的創新

美國文豪海明威常餓到無法寫小說?巴黎小酒館的救贖料理:鹽煮洋芋沙拉

康熙、乾隆帶你賞花去:國立故宮博物院「皇帝的移動花園」特展選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