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讓世人見識AI,但詩人不怕: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

(圖/Openbook閱讀誌 提供)
(圖/Openbook閱讀誌 提供)

近日熱潮風起雲湧,正當所有人感到無助,陷入即將被機器人取代的思維時,一位表示他「不害怕AI」。他是詩人是谷川俊太郎的研究者兼長期譯者,田原。

2022年底由合作社出版發行的《讀谷川的詩: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2》,書中收錄了詩人譯者田原為谷川俊太郎進行的獨家專訪。這兩位詩人不僅是作者與譯者的關係,田原也是谷川的研究者與多年好友。華文世界幾乎所有谷川的詩都是由田原翻譯,透過本篇專訪,Openbook帶讀者一窺谷川俊太郎的推手──詩人田原。(編按)

文/煮雪的人(詩人)

台北如平常下著細雨,視訊鏡頭彼端的東京則相変わらず(與往常一樣)天氣晴。陽光下的田原圍著紅色圍巾,背後貼著「北九州詩人会議.詩と遠方」的海報。

比起「詩」,我更在意「遠方」兩個字。寫詩的人值得欽佩,卻不稀奇,田原寫詩,谷川俊太郎也寫詩,途經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可能與默默寫詩的人擦肩而過。至於「遠方」,則真正契合了今天的主題,遠方既是谷川俊太郎的特質,也是田原一直以來進行之事:翻譯。

谷川的詩之所以能傳遍遠方,第一個原因當然是蘊含其中的普遍精神,或者用老派的說法:世界主義。相較於詩史,我們更容易將谷川俊太郎放進世界詩史;然而日語畢竟不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因此還有一個原因——我們需要翻譯家來解放語言的枷鎖,讓作品走向遠方。

華文世界中幾乎所有谷川俊太郎的作品,都是由田原經手。打動讀者的不只是谷川俊太郎,其中也有部分的田原。會著手翻譯谷川俊太郎的詩,其實源自諸多偶然,田原稱自己能夠到日本留學完全是「被動的」,是「命運的安排」。初到日本之際研究的也並非日本,而是中國文學,距離谷川俊太郎可以說是相當遙遠。其後是在莎士比亞專家小林孝信的牽線下才與谷川俊太郎搭上線,相關故事網路上已經有諸多精彩的文章,在此就不贅述。

谷川俊太郎(中)與田原(右)不只是作者與譯者,更是忘年之交。

到日本是偶然,遇見谷川也是偶然,這個雙重偶然的緣卻長達30年之久,且仍在持續。谷川究竟有什麼樣的特質,讓田原願意擔任譯者至今?「谷川俊太郎從不將自己置身於特定社會或時代,而是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盡情地去發揮想像。」他說這是谷川最迷人一點:一位經得起「時間、讀者、翻譯」三者考驗的詩人。「遇到這樣的詩人,不去譯介給自己的母語讀者,感覺會產生一種罪惡感。」田原說。

經得起時間與讀者的詩人不少,經得起「翻譯」的卻並非多數,總是不乏在自身國度享有盛名,卻不被其他語言接納的詩人。田原認為他們的問題在於文本過於封閉、缺乏普遍性,這些作品「內在的『小我』與個人情緒表現得無可挑剔,但缺乏與外部廣闊世界和宇宙的關聯性。」可能徒有空洞的抽象,可能僅停留在感傷的層面。


➤​俗不傷雅vs. 俗不可耐

谷川的詩因為普遍而通俗,然而有時候,我們會將通俗視為是文學性的敵人。於是我好奇田原如何看待詩與通俗的關係,文學/性與通俗之間,詩應該站在什麼位置?對於這個問題,田原認為應該要將「俗不可耐」與「俗不傷雅」劃分清楚。「如果是前者的『俗不可耐』,即使作品一時暢銷,對文學本身也意義不大。關鍵得是『俗不傷雅』,也就是說他的詩歌不流於鄙陋而有傷高雅。」這種俗不傷雅的作品才是真正難寫的。

俗不傷雅的詩是谷川,小說的話則可能是村上春樹,兩人的作品都被大量、廣泛地閱讀,卻又被界定在真正意義上的「純文學」。田原認為關鍵在於「文本的語言構成和內部結構、以及潛伏在語言背後的思想」。

俗不可耐能夠暢銷;俗不傷雅才能長銷。1882年日本開始脫離定型詩至今已140年,期間出現過不少「暢銷卻不長銷」的詩集。對此田原引用惠特曼的話:「二流的詩很快就能受人歡迎。」暢銷並不能證明自己一流,而必須是長銷。他舉例東日本大震災之後,暢銷160多萬部的詩集《人生別氣餒》,作者是90歲後開始寫詩的柴田豐。田原也讀了《人生別氣餒》,理解到這本詩集確實能夠鼓勵受挫的人,撫慰了廣大的災民。「但若從專業角度來看,這本詩集還沒有進入真正的詩歌門檻。」他說。

讀谷川的詩: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2
(詩を読む——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1+2)
作者:谷川俊太郎
譯者:田原
出版:合作社出版

➤詩人不害怕AI

2023年的今天談到「普遍」,不得不想到「AI」。這一年來急速發展的AI繪圖,正是擷取大量資料庫中的普遍特徵來作畫。那麼AI是否總有一天也能寫出普遍性的詩?對此田原抱持悲觀的態度。「理由是AI寫作無論如何組合詞語,其致命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缺乏心靈。」他說。

AI也許能寫出「普遍像詩」的作品,若要找出語言背後的「普遍精神」,卻必須仰賴人類的心靈。甚至不要說AI,田原觀察到當代有不少寫作者儘管身為人類,卻也只是在機械式地組合詞語。「這類詩歌很容易會被初學寫作的文藝青年誤認為是前衛和新穎,其實不過是錯覺而已。」他認為這些作品詞語華麗,卻不知所云,讀起來如同嚼蠟。更重要的是:無法翻譯。對田原來說,經不住時間和翻譯考驗的詩,稱不上一流文本。

田原更點出谷川詩中的人文主義,其對他者無差別的關懷,也正是目前的AI尚無法模仿的。(圖/Openbook閱讀誌 提供)

田原曾幫日本集英社的雜誌《青春與讀書》寫了篇〈語言的匠人——關於谷川俊太郎〉,其中強調谷川詩中的人文主義(ヒューマニズム),強調谷川對他者無差別的關懷。在這裡「普遍的語言」不過是谷川的手段,「普遍的人文」才是他活躍至今的原因。而這點,正是目前的AI尚無法模仿的。「對於谷川俊太郎來說,語言並非僅是表現的道具,而是存在。」田原在文中寫道。

還有一點,既是詩的弱勢也是優勢:「跟小說比,詩幾乎沒有太多的商業價值。或許恰恰正是基於這一點,詩歌始終保持著純粹性和神聖性。」田原說。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作品的價值來自社會上的實用性,便很容易被他者取代,因此比起畫家,商業價值較高的「繪師」更能直接感受到AI的威脅。對於沒有實用性與商業價值的詩來說,更重要的條件是「必須由人類心靈來完成」。

所以詩人(目前還)不害怕AI。


➤沉默是夜晚,又是母親

田原曾以詩集《石的記憶》獲頒被稱作「日本詩壇芥川賞」的H氏賞,最近也在台灣出版了詩集《夢的標點》。我問他自身的創作是否有被谷川影響?他說這題的答案應該由第三人來回答,否則會缺乏客觀性。不過也坦言谷川的作品難以模仿,理由在於他是語言表現的天才。

比起詩,影響田原更多的是谷川的處世。兩人第一次見面,是1996年在萩原朔太郎的故鄉群馬縣前橋市,谷川受邀在世界詩人大會讀詩,當時最鮮明的印象是他與川端康成、吉川幸次郎、小澤征爾、大岡信等人同樣屬於「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巨人」。至於生活中的谷川與詩中的谷川,田原認為兩者並無太大差異,〈自我介紹〉這首詩就道盡了一切:

我是一位矮個子的禿頭老人

在半個多世紀之間

與名詞、動詞、助詞、形容詞和問號等

一起磨練語言活到了今天

說起來我還是喜歡沉默

谷川從不覺得寫詩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也不覺得詩人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在隨筆〈沉默的周圍〉中如此寫道:「沉默是夜晚,它本質上是非人類的,而且是人類的敵人。但沉默同時又是母親,我們大家都是從沉默誕生的。」與其說用語言去揭示沉默的本質,莫如說詩人更忠實於自己內心沉默的力量,田原說:

「他謙卑、勤勉、對他者和世界萬物懷有巨大的同情心。這個謙卑,正是支撐谷川走到高處最重要一點。」

谷川俊太郎與田原,兩人合影。(圖/Openbook閱讀誌 提供)


本文為Openbook閱讀誌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的琅琅悅讀。原文為「人物》詩人不害怕AI: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詩人 AI 日本 文學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ChatGPT 藝術 閱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康熙、乾隆帶你賞花去:國立故宮博物院「皇帝的移動花園」特展選介

因漫畫鴨上報而成名?斗六街的花鳥畫家:伊藤谿水──名單之後#144

臺南古都竟有1600座廟宇?盤點孔廟、天后宮等大有來頭的神明宮廟與百年古蹟

香港發揚光大的小吃「馬來糕」 竟與英國殖民史有關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