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book閱讀誌
作家好文
【書店觀察】羅玫玲/附錄:台灣書店史閱讀筆記1895—1989
書店是時代之鏡,每一個時代都有著對應該時代在人文與知識上需求的書店。台灣尚無完整的書店史,但從坊間相關書籍和學術論文中,已約略勾勒出台灣書店百年發展歷程。
【書店觀察】羅玫玲/走過台灣書店30年,接下來的路在哪?
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進入書業工作,經歷了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見證過此後的風起雲湧。30年行來,儘管有不少書店已急流勇退,但新血仍不斷萌生。透過一手觀察及各項統計數據,羅玫玲細數網路興起普及
ChatGPT讓世人見識AI,但詩人不怕: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
近日ChatGPT與AI熱潮風起雲湧,正當所有人感到無助,陷入即將被機器人取代的思維時,有一位詩人表示他「不害怕AI」。他是詩人是谷川俊太郎的研究者兼長期譯者,田原。
Openbook好書獎頒獎典禮:文學大師白先勇驚喜現身 鼓勵年輕作家接棒創作
2022 Openbook好書獎於12/3(六)下午兩點假西門紅樓劇場舉行頒獎典禮。與會來賓包括作家白先勇、和碩集團創辦人童子賢、臺文館館長林巾力、文化部人文出版司司長陳瑩芳、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吉祥物「
2022 Openbook好書獎揭曉!後疫情時代書寫:走入自然、關照疾病與臨終,見證生命現場
文/Openbook閱讀誌 華文出版年度盛事2022Openbook好書獎於11月29日揭曉,今年共有221部作品從書海中入圍決選,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20位決選評審團,從中遴選出「年度中文創作」
【2022OB好書獎】力量不只在舉重上,閱讀大使郭婞淳專訪
文/佐渡守(文字工作者) 攝/陳宥中 場地協力/臺灣文學基地 「不要小看一本輕薄的書,它能帶來很大的力量!」這是為臺灣博得國際最大關注度的「舉重女神」郭婞淳,為2022年Openbook好書
走讀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串起三代女子的心靈故鄉大稻埕
家族的故事即便尋常,對每個當事者來說都是獨一無二。《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主軸是飲食的事與物,雖然沒有很鮮明的人物脈絡,但不時可以看到背後勾勒著女性情感,清淡中有徹入心肺的厚重。
土埋、火焚、沾黏!古書修復師如何以巧手保存圖書原貌
文/阿潑(文字工作者) 休館日的臺灣圖書館暗寂冷清,「臺灣圖書醫院」卻仍敞亮運作著——4名修復員分散各區獨立作業,有人才煮完一鍋修護用的糨糊,有人則專注清潔,而圖書醫院的負責人徐美文,則低頭修復
【OB話題】英雄氣短的臺灣美術史,靠你我續命:專訪《臺灣美術兩百年》總策畫顏娟英、蔡家丘
文/吳垠慧(文字工作者);攝影/張震洲 這兩年,臺灣現代美術主題展接力不斷,從「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2020-21)到2022年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出版NFT移民.番外篇】另一種元宇宙:烏托邦主義者的metaverse
文/周易正(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戰役正在進行中 元宇宙(metaverse)絕對是這幾個月最熱門詞彙,不但占據各大新聞標題,在股票市場上也是人人緊追不捨的投資標的。以最粗淺但是「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