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文學獎精選/三鯤鯓沉墜至潛意識的深海 藏著我永恆的天真
琅琅悅讀「LOG IN 台南——0到400之間 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精選書摘及近五屆台南文學獎獲選作品,由【我們日常】、【我們記得】、【我們所在】三大主題,帶領您一同遊台南!
文/吳品瑜
沉墜深海的三鯤鯓
那天從高鐵沙崙站,搭乘區間車來到了臺南。出了車站,但見天色烏雲密布,心想慘了,要下雨了。故鄉的午後,總會下起短而急促的雷陣雨,我一直沒有養成出門帶傘的習慣,以致我對臺南溽暑的記憶,總是和淋雨躲雨的場面綁在一起。
我想到那年高中畢業,離開臺南之前的最後一個夏天,閒居在家等待放榜,下午一兩點,我常騎著腳踏車,漫無目的在陽光盛大的府城晃蕩,最後往往朝著安平的方向騎去……
雖是一路向前,實則倒退,甚或洄游溯源。因為來自三鯤鯓這片海陸中介,是背海游水上岸的第二代,從兩棲到陸棲,演化尚未完成,例如:話語尾音甕聲而且尾音「噠」個不停,如蛙彈出伸縮簧舌,「啪」的一聲巨響瞬間,具黏性的舌尖將眾人的耳,如獵物般送入口中,大快朵頤;還有人、我缺乏界線,像蛙皮黏膩地亟需海潮的滋潤。
然而,有種寂寞如蛙鳴,旁人聽了煩躁失眠,但卻是海墘仔人聞嗅出潮浪濕濡的情怯鼓譟。特別當地景換置太快,鄉愁則成了連任何「生物廊道」都化解不了的物種孤立危機。
過去尚須搭竹筏或碰碰船穿越鯤鯓內海,後來一座座橋偽裝成「路的袖子」延伸版,又或者是另一種點、線的「造陸」,咻地行過,快雖快卻失去了親水的身體感。小時候坐竹筏時,總在好奇與驚恐的臨界,惶顫伸出手去摸翻湧的浪頭,或被噴濺的水花惹得膚觸搔癢,嘴裡莫名所以的鹹,乃至腥澀的氣息、耳朵被馬達轟隆聲悶揍,還有瞇起眼幻視沙洲如大魚浮游嬉戲……,種種五感前行,皆豐富了我對鯤鯓島前世、今生的想像。
橋接所造成的太快抵達,「懷舊」來不及換幕,記憶與土地便已斷崖式分手。
站在漁光島面向四鯤鯓,小時候奔跑的綿延塭岸,僅剩海面以波光粼粼模擬,而那座被紅樹林、彈塗魚包圍的三合院,則是沉進安平新港航道下,充當海龍王的生態行館。更遑論架空於虱目魚塭上,充滿「聲光」臨場感的茅坑,更是讓下腹曾有坐雲霄飛車的刺激、懸虛感,悵然若失。
失落的一切,僅能閉上眼睛以想像完形。
曾經用一根線,即能吊起成串沉甸甸的吳郭魚,而那種為釣而釣,卻完全吃不完的豐盛感,是後來在分數零點幾都計較的聯考貧乏人生中,難以想像的。還有於內海撐竹筏,倏忽被退潮海水,如同回抽的水袖猛地拋向茫茫外海的驚悚,更是超有感的腎上腺素急速分泌。
而最難忘的,則算是用搪瓷花臉盆、鋁製大浴盆充當盤子盛裝滿滿的海鮮上桌,以及母舅、阿姨們如漲潮般層層疊加高分貝的聊天聲響,讓每一次的家聚總像自帶歌舞團般的辦桌,而能打包的也不僅是桌上超量的魚蝦螃蟹,更多是現撈活捉的一大布袋,濕淋淋地拎回到窩居的市內,儼然海鮮批發商地吃上個把月。
回憶如夕陽霞飛,睜開眼睛的瞬間,夾雜在弄潮的遊客間,我已是「沒來由」的外地人。
那一夜,我夢見商港航道下靜水流深,再無人間幻變如潮汐侵擾,而童年熟悉的海墘仔一日浮生,如斯靜好,宛然定格的天堂再現。
後來,娑婆堪忍歷練,世界周轉一大圈,我才明白,三鯤鯓沉墜至潛意識的深海,藏著我永恆的天真,更是內建的生命豐盛。
●本文為「臺南文學獎第十三屆」獲選作品。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