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火星入侵假新聞,曾引發百萬人口恐慌?傳奇名導的《世界大戰》是則警世寓言

導演奧森.威爾斯。(圖片翻攝自Euronews)
導演奧森.威爾斯。(圖片翻攝自Euronews

書名:《世界大戰》
作者: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17日

1938年,當時23歲的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服務於哥倫比亞公司(CBS) ,策畫廣播劇節目「水星劇場」。在10月30日當期節目,奧森.威爾斯改編H·G·威爾斯(H. G. Wells,不,兩人沒有親屬關係)的小說《世界大戰》。該小說故事設定在19世紀末期,尋找殖民地的火星人入侵地球,憑藉先進的武器將大英帝國殺的片甲不留;然而在人類文明行將滅亡之際,對地球上的細菌毫無免疫能力的火星人卻在一夕之間死傷殆盡。

如果你覺得自己看過類似的故事,可能是因為史蒂芬.史匹柏的《世界大戰》。該片將場景轉換到美國,由湯姆.克魯斯主演,上映年度口碑卻相當差勁,因為入場觀眾無法接受這樣一部高成本科幻片竟然沒有刺激的聲光大戰;然而,同樣沒有聲光效果的廣播劇版本在30年代卻享有天差地別的待遇。

節目播出翌日,也就是10 月31 日,威爾斯成為全美名人,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安排的新聞發布會上,數十名記者將麥克風堵向威爾斯:請問您是否有意,或預料到《世界大戰》會讓觀眾陷入恐慌?

右二為導演奧森.威爾斯。(圖片翻攝自Wikipedia

這起事件日後成為傳播學的經典教案,並因為威爾斯投身電影工業,拍攝影史經典《大國民》而更添傳奇色彩,威爾斯生前談及此事曖昧多變的態度,也令考察幕後真相成為顯學,直至二十一世紀仍有新的事證及論據出爐;當然,更多人傾向談論它的神話,相信該齣廣播劇一度引發全國性的大規模恐慌,繪聲繪影彷彿親眼所見。

真相是怎麼回事?《世界大戰》廣播劇真的嚇壞了全美一百萬人口嗎?威爾斯是蓄意(或更戲劇化一點:抱持某種憤世嫉俗的陰謀)這麼幹的嗎?

且讓我們快速回顧相關背景,被譽為之父的H·G·威爾斯主要活躍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首開時間旅行、反烏托邦、入侵等科幻熱門題材先河。至1938 年,高科技外星人挾精銳武器進攻地球的故事類型已經相當普及,如威爾斯的辯詞所言,那早就被貶低為只有愛看漫畫的小孩才會感興趣的事物——實際上,整個製作團隊無人期待能騙到觀眾,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故事太荒誕了,不會有人嚴肅看待。

電影《回到未來》中,穿梭回父親青年時代(1955年)的男主角成功利用父親對科幻小說的迷戀,假扮成外星人讓他對自己唯命是從。(圖片翻攝自Screen Rant

威爾斯不是想報復社會的宅男,而真相還可以更無味:大規模恐慌從未發生過。的確有聽眾被他們所聽到的內容迷惑甚至驚嚇,打電話到電台或警察局確認情況,但遠沒有報紙頭條宣稱的那麼誇張(『廣播劇嚇翻全美!』)。相較威爾斯及《世界大戰》獲得的矚目,「水星劇場」根本不是多受歡迎的節目,根據節目播出當晚,美國收視服務機構致電 5,000 個家庭的抽樣調查,只有 2% 的人的答案是廣播劇,而這2%當中也包括明確回答收聽水星劇場的人口。換句話說,98% 的受訪者都在聽其他東西,可能是音樂,也可能是著名腹語師埃德加.伯根的喜劇節目《The Chase and Sanborn Hour》——那才是當時的美國人在週日晚間的消閒首選。

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二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委託進行了全國調查,結果讓他們鬆了一口氣:對,奧森.威爾斯的節目真的沒人聽,聽到的人也沒拿它當一回事。隨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介入調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承諾,日後將避免讓虛構的廣播聽起來像是真正的突發新聞。

那為什麼相關事件會誇張失真到這種程度?這得怪罪報紙。在廣播業誕生之初由於享有訊息即時性的優勢,吸引到大批聽眾,連帶而來的廣告投放嚴重損及報業的利潤。當時的報紙業者——《紐約時報》也列名其中——逮著機會,大肆渲染廣播劇造成的恐慌,他們強調廣播劇模糊虛構故事與真實新聞的界線是欺騙聽眾,藉此加劇社會大眾對廣播媒體的不信任及負面觀感。

(圖片翻攝自ABC

的確,報紙業者以確保傳播訊息精確性為由,呼籲加強對廣播的監管並沒有錯;然而骨子裡這是基於商業競爭考量而對新興媒體採取的行動,想通過醜化對手維護自身在傳播領域的主導地位。歸根究柢,這是個媒體自律問題,而奧森.威爾斯在此事件中不見得是應該負起更多責任的一方。

《世界大戰》之所以能掀起騷動,一方面是威爾斯匠心獨具,意圖在一個沒有贊助商的低成本經典文學改編節目裡,製播新花樣,「讓戲劇情節聽起來像是正在發生的真實事件!」在這樣的原則下,小說內容被改編成新聞般的客觀獨白,製作團隊挖空心思在廣播劇這個體裁上,發掘烘托氛圍的可能性,如聲響音效設計,調整每一幕的長度、演員語氣語速的變化、節目的斷點。總之,除了開場與收尾必須的說明外,盡可能模仿突發報導的多新聞來源、現場直擊的質感,大大提升了節目的可信度。

《世界大戰》製播現場。(圖片翻攝自Internet Archive

另一方面,則可能與時代背景有關。經濟大蕭條時期,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通過無線電發表「爐邊談話」安撫民心,廣播因而倍獲美國人民信任,是這個幅員廣大的國家的共同體意識來源;而1938 年正值二次大戰前夕歐陸詭譎的局勢,也令人們擔憂敵人有天也會踏上美國領土——火星入侵者與潛意識裡的恐懼不謀而合。

然而撇除具體前提,那完全有可能在當今世界重演。在人際疏離的原子化社會中,不難想像部分人士或團體組織,利用群眾的不安全感以謀取利益,像視廣播業為寇讎的報紙業者一樣借題發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你可能從《世界大戰》這個案例中聯想到網路上流竄的虛假訊息或,但根本問題在於同溫層效應造成的基本事實混淆,人們實際上是不斷重複相信已經相信的事情——新資訊其實不新,只是給既有信念做為佐證。我們與三零年代美國人的差異,僅存在於他們是從廣播接收資訊,如今的管道則更多元,更容易以假亂真,尤其在生成式AI技術出現以後。

"A realistic depiction of a 1930s radio program producer in a broadcast studio creating a radio play adapted from H.G. Wells' novel 'War of the Worlds'"使用 Designer 製作。由 DALL·E 3 提供。

要避免另一場《世界大戰》發生,不能完全依賴「可信」的消息來源或監管機構,無論那是合法管道或非政府組織也好,對於一切讓人們分裂對立,發生爭論的話題,我們都有責任驗證資訊,至關重要的是意識到媒體如何操控受眾;就這個角度而言,威爾斯的廣播劇及後續效應無疑是一則警世寓言。

當然,前提是你要能不被「廣播劇嚇翻全美」、「一百萬人都驚呆了」這樣的聳動糖霜標題給誘惑,也拒絕參與到這類劣質訊息的傳播鏈中。真相需要花時間檢索驗證,這點無論是上世紀三零年代還是2024年都一樣。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廣播 媒體識讀 科幻小說 科幻 史蒂芬史匹柏 外星人 萬聖節 假新聞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2024台北喜劇節」50場演出11/28接力登場,六檔必看節目精選

台灣喜劇界年度盛事「台北喜劇節」於11月28日至12月8日盛大登場,由卡米地喜劇俱樂部主辦,目標打造全球最大的華語現場喜劇節。卡米地成立於2007年,在當時是台灣唯一一家以喜劇作為主軸的展演場地,創始

血花隨風飄,南瓜在微笑:萬聖節精選七首恐怖電影主題曲特輯

黑暗中,一陣尖銳逼人的旋律響起,你盯著眼前的那塊白色的屏幕,知道將要有什麼事情發生——畫面一閃,一柄和前臂一樣長的切肉刀劃破純白浴簾,當著你的面揮來。這是希區.考克的《驚魂記》中的經典時刻,回想起來,

尋訪魔鬼蹤跡,聽見密西西比的心跳,藍調之王羅伯・強森的真實故事

藍調似乎是一種恆處於十字路口的音樂,它由名為「憂悒」與「喧鬧」的兩條道路交錯構成。行走在此的歌手不是剛剛從妓院的臥榻驚醒,就是正在前往妓院的路上;不是酒精中毒甚深,就是正用劣質酒將自己灌至酩酊大醉。他

中秋,從來不只一種浪漫:月亮引發的人情百態,盡在流行歌曲中

中秋佳節,除了賞月,你還做了什麼?烤肉、吃月餅、還是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自古以來,東方人寄情於月,西方人為月痴狂(變身成狼人也是種痴狂),月亮,總是承載著無數文人騷客的寄託,他們看似探索人類與十萬八千

ㄤㄤㄤ哆啦A夢生日快樂!八首讓你一下子回到無憂童年的美好旋律!

ㄤㄤㄤ,當這三個注音符號並列時,便會在你腦海裡喚起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來自未來世界,陪伴你我成長的機器貓「哆啦A夢」自1980年起,便一年推出一部劇場版,除2005年及2021年因更

冷峻、神秘:亞蘭.德倫,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憂鬱身影

「他是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在亞蘭.德倫辭世後,你可能看過無數次這樣的句子。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複述一遍:亞蘭.德倫,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 亞蘭.德倫無疑是英俊的,但英俊不足以成就神秘,真正的

陽光、沙灘、異鄉人:如果死亡是宿命,認知任何時刻都可以從頭來過便是解脫

據說每年盛夏,法國作家卡謬(Albert Camus)的《異鄉人》銷路都特別好。最顯而易見的原因,《異鄉人》早已躋身世界名著經典,甚至出現在國高中生的閱讀推薦清單上,兩個月長的暑假是閱讀它的最好時光;

2024臺北藝術節《親愛的帕索里尼》:帕索里尼解構神性,蒂達史雲頓解構帕索里尼

即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由著名國際演員蒂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擔綱的《親愛的帕索里尼》(Embodying Pasolini,8/23 至 8/25)是該檔表演首次亞洲行,同時也

卡夫卡逝世百年:二十世紀初風雲際會的奧地利,曾經有卡夫卡與馬勒

2024年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逝世百年,我們特別從他身處的時代、地點出發,討論二十世紀初期詭譎多變的社會局勢對卡夫卡寫作的影響。 海明威曾形容巴黎是「流動的饗宴」,在同名著作裡,他回顧了二十來歲在

脫口秀聽不夠?國際冷笑話日,來認識十位單口喜劇演員!

在當今社會,喜劇不僅是娛樂,還是一項評論工具,優秀的喜劇演員們往往能以大無畏的姿態,挑戰那些被忽視的議題,從政治到宗教,從社會現象以至於個人經歷,展現深刻的洞察。在國際冷笑話日這天,我們精選了十位單口

延伸閱讀

「2024台北喜劇節」50場演出11/28接力登場,六檔必看節目精選

武俠刀劍 vs. 南天超銀河奧祕!《洪荒瀰漫超銀河》劍皇與祂的解謎情趣

1938年火星入侵假新聞,曾引發百萬人口恐慌?傳奇名導的《世界大戰》是則警世寓言

血花隨風飄,南瓜在微笑:萬聖節精選七首恐怖電影主題曲特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