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藝術節《親愛的帕索里尼》:帕索里尼解構神性,蒂達史雲頓解構帕索里尼

《親愛的帕索里尼》側拍照。(圖片翻攝自IMAGEAGENCY.com)
《親愛的帕索里尼》側拍照。(圖片翻攝自IMAGEAGENCY.com

即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由著名國際演員蒂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擔綱的《親愛的》(Embodying Pasolini,8/23 至 8/25)是該檔表演首次亞洲行,同時也是獨家演出。現行的節目名稱令人直覺聯想到製作團隊對名導的激情,但《體現帕索里尼》也許是個更切中本旨的標題。

作為電影史上備受爭議的導演,人們談起帕索里尼的電影,想到的多半與服裝無關——當然,電影又不是時尚走秀,否則就喧賓奪主了。那也證明服裝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技藝之精湛,對服裝史的瞭若指掌,讓他在介於奇幻及寫實的微妙平衡上翩翩起舞。可惜的是,這些訂製行頭往往在電影拍攝結束後,就成了老戲箱裡的壓箱寶,很少有機會重見天日。

「電影結束後,戲服還能發揮什麼效果?」懷著這樣的問題意識,策展人暨法國時尚史學家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以達尼羅.多納蒂為帕索里尼設計的40套戲服為起點,為這些塵封的服裝——服務於電影視覺的工藝品,重新賦予當代視野。在《親愛的帕索里尼》,演員與戲服的主客體關係被顛倒了,沒有穿戴者的戲服成了表演的核心元素,然後是蒂達.史雲頓一一進行試穿,展開對缺席的探索及對話。

《親愛的帕索里尼》劇照。(圖片翻攝自Ruediger Glatz – THE NEW BLACK

《親愛的帕索里尼》劇照。(圖片翻攝自Ruediger Glatz – THE NEW BLACK

《親愛的帕索里尼》劇照。(圖片翻攝自Ruediger Glatz – THE NEW BLACK

通過缺席再造戲劇性——也許我們可以如此思考:是,這件或那件服裝來自《馬太福音》、《伊底帕斯王》、《索多瑪120 天》,這部或那部電影你能見到帕索里尼的原創性及天才......但這不代表《親愛的帕索里尼》便非得忠誠於導演擘劃的模型不可,尤其考慮到,那本就是一場摒棄衝突的演出,相反的,它更關注服裝的材質、色彩、形式;蒂達.史雲頓的演出遊走於即興和常規著裝流程之間,藉此表述個人對主題的理解及創作——她的骨架及肌肉也會是敘事的一部分。

帕索里尼及其電影是《親愛的帕索里尼》所欲解構的對象,而我們不難推想,導演想必也會同意那麼做。這位藝術成就與異端挑釁等量齊觀的怪傑,於其導演生涯伊始便對古典音樂的適用場景拋出震撼彈,在電影處女作《乞丐》(Accattone),帕索里尼將巴哈的音樂與羅馬郊區貧民窟暴行並列;其後的《羅馬媽媽》(Mamma Roma),韋瓦第則在中下階層生活中響起。

聲畫強烈的反差,在電影上映之初及其後都造成話題。一個常見的觀點是,《乞丐》與《羅馬媽媽》的故事情節與基督的生平有所重疊及呼應,有了這樣的前提,大量處理宗教音樂體裁的巴哈作品自然是配樂首選,作曲家的深沉、靈性,能令看似暴力墮落的情境昇華至更高層次的象徵意義;然而,《戰後電影中的巴洛克音樂》(Baroque Music in Post-War Cinema)的作者唐納德.格雷格(Donald Greig)在2022年《音樂與文學》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卻指出,類似觀點過於側重巴哈的文化定位及宗教聯想,反而忽略了韋瓦第更為世俗且平易近人的特質。

帕索里尼曾在受訪中提起,相較巴哈作品與《乞丐》存在的摩擦,將韋瓦第運用在《羅馬媽媽》是全然合乎邏輯的,因為韋瓦第的作品更為甜美動聽,且不受任何形式的偏見所束縛。據唐納德.格雷格的資料蒐集,帕索里尼甚至相當高興有人認為《羅馬媽媽》的配樂是完全原創,認為那是韋瓦第的風格備受當代人喜愛的證據。

我們似乎可以從這項線索洞察帕索里尼的選擇。其1962年的短片作品《軟乳酪》(La Ricotta)則能作為此處的參照依據,《軟乳酪》是一部關於電影製作的電影:一名飽受欺凌、腦袋不靈光的跑龍套,因在極度飢餓下大量進食而暴斃於電影拍攝現場。諷刺的是,片場正在拍攝的是有關基督受難的電影,而跑龍套飾演的是和耶穌一起被釘上十字架的強盜。

圖左為《軟乳酪》劇照,圖右為16世紀文藝復興畫家羅索.菲奧倫蒂諾(Rosso Fiorentino)畫作《下十字架》(Descendimiento de Cristo)。(圖片翻攝自Facebook

《軟乳酪》拍攝現場,《大國民》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在本片中演出導演一角。圖左為奧森.威爾森,圖右為帕索里尼。(圖片翻攝自Cafe Pellicola

倘若以現成的配樂捕捉某種靈性是敘事的偷懶媚俗,那麼引用宗教圖像也不例外。帕索里尼在《乞丐》、《羅馬媽媽》的配樂安排,在《軟乳酪》的宗教指涉,並不為表彰某種神聖視角或階級品味,反而是抨擊社會文化的麻木不仁——且藉由美學上的失衡瓦解其象徵性,從而將音樂從慣例中贖回,還原成開放的、無先驗目的聲音序列。

那或許也是奧利維耶.薩亞及蒂達.史雲頓想要對帕索里尼做的,只是鎖定的並非配樂、圖像,而是服飾。他們想必能夠瞭解,一名左翼導演是打死也不願意成為檔案室中一件可重複消費的文化瑰寶。在這樣的思路下,也許《體現》會比《親愛的》更能夠扣緊《Embodying Pasolini》的弦外之音。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台北藝術節 蒂達史雲頓 帕索里尼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中秋,從來不只一種浪漫:月亮引發的人情百態,盡在流行歌曲中

中秋佳節,除了賞月,你還做了什麼?烤肉、吃月餅、還是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自古以來,東方人寄情於月,西方人為月痴狂(變身成狼人也是種痴狂),月亮,總是承載著無數文人騷客的寄託,他們看似探索人類與十萬八千

ㄤㄤㄤ哆啦A夢生日快樂!八首讓你一下子回到無憂童年的美好旋律!

ㄤㄤㄤ,當這三個注音符號並列時,便會在你腦海裡喚起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來自未來世界,陪伴你我成長的機器貓「哆啦A夢」自1980年起,便一年推出一部劇場版,除2005年及2021年因更

冷峻、神秘:亞蘭.德倫,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憂鬱身影

「他是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在亞蘭.德倫辭世後,你可能看過無數次這樣的句子。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複述一遍:亞蘭.德倫,電影界最神秘的面孔。 亞蘭.德倫無疑是英俊的,但英俊不足以成就神秘,真正的

陽光、沙灘、異鄉人:如果死亡是宿命,認知任何時刻都可以從頭來過便是解脫

據說每年盛夏,法國作家卡謬(Albert Camus)的《異鄉人》銷路都特別好。最顯而易見的原因,《異鄉人》早已躋身世界名著經典,甚至出現在國高中生的閱讀推薦清單上,兩個月長的暑假是閱讀它的最好時光;

卡夫卡逝世百年:二十世紀初風雲際會的奧地利,曾經有卡夫卡與馬勒

2024年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逝世百年,我們特別從他身處的時代、地點出發,討論二十世紀初期詭譎多變的社會局勢對卡夫卡寫作的影響。 海明威曾形容巴黎是「流動的饗宴」,在同名著作裡,他回顧了二十來歲在

脫口秀聽不夠?國際冷笑話日,來認識十位單口喜劇演員!

在當今社會,喜劇不僅是娛樂,還是一項評論工具,優秀的喜劇演員們往往能以大無畏的姿態,挑戰那些被忽視的議題,從政治到宗教,從社會現象以至於個人經歷,展現深刻的洞察。在國際冷笑話日這天,我們精選了十位單口

世界冷漠,那又如何?北影焦點影人貝拉.塔爾的電影配樂

今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單元,推出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一位電影大師」,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Béla Tarr)三部代表性作品,初試啼聲的《家庭公寓》(Family Nest)、第二部長片《局外人》

「國家比愛情更遠/在遙遠的花園我活得更好」:海朋森 「游一遊」 2024 亞洲巡演

「游」,按《說文解字》的解釋,係屬「旌旗之流也」,意指隨旗幟飄盪的流蘇,時至今日,游更多被用來指涉人和動物在水中的活動;而「遊」字,則通常被用來描述一種更加從容的狀態,如玩耍、旅行。 那什麼是「

情慾交纏政治,六四禁片《頤和園》中的愛情追求及幻滅

《頤和園》是導演婁燁 2006 年的作品,該片被中共廣電總局指為技術水準低落、大尺度的情色呈現遭到封殺,婁燁本人也因為在未獲批准的情況下將電影攜至坎城影展放映,而被下達五年不得拍片的禁令。 大尺

爵士音樂是寫作學校!村上春樹敬獻,53年前傳奇現場復活

村上春樹寫下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是29歲,那時是1978年,他在東京經營的爵士咖啡廳「Peter Cat」剛邁入第四年,生意穩定,每晚打烊後便伏在廚房裡寫作兩個小時。 是同年一場有養樂多燕子隊

延伸閱讀

中秋,從來不只一種浪漫:月亮引發的人情百態,盡在流行歌曲中

ㄤㄤㄤ哆啦A夢生日快樂!八首讓你一下子回到無憂童年的美好旋律!

疫期散播快樂的產物!法國鋼琴家塔羅四手聯彈變音樂專輯

冷峻、神秘:亞蘭.德倫,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憂鬱身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