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燈塔界碑 見證台灣海關史

清朝1875年於鵝鑾鼻燈塔四角各立的台灣關地界石碑,3塊陸續被發現,第4塊日前被發現隱身在燈塔東南方的荒煙蔓草中,等於補上最後一塊拼圖。記者潘欣中/攝影
清朝1875年於鵝鑾鼻燈塔四角各立的台灣關地界石碑,3塊陸續被發現,第4塊日前被發現隱身在燈塔東南方的荒煙蔓草中,等於補上最後一塊拼圖。記者潘欣中/攝影

1875年,清朝向購地在台灣最南端建造鵝鑾鼻燈塔,當時在周邊四角各立台灣關地界石碑,其中3塊2016年起陸續被發現,被列「國定重要古物」,第1塊保留在鵝鑾算燈塔陳列室,成為「鎮塔之寶」,第4塊21日被居民發現藏身東南方位的荒煙漫草中,地方文史工作者念吉成興奮地說,最後一塊拼圖終於補齊,更為148年前的歷史做見證。

念吉成說,地界碑由來久已,特別是在人煙罕至的土地,或遇雙方有爭執,為保障產權,就要立地界石碑為界,清代海關於台灣設立機關,購置土地設立地界碑。1996年開始,高雄、恆春陸續發現台灣關界石碑,恆春最後一塊台灣關地界碑現身,材質是花崗岩,長107公分、寬26公分、厚9.5公分,重70多公斤,搭配鵝鑾鼻新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盼官方規畫「南岬文化園區」,成為文化亮點。

念還說,鵝鑾鼻外海過去常有不熟悉附近水域的船隻觸礁沉沒,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事件和1873年牡丹社事件,清朝在外交壓力下,1875年委託英國建燈塔,因是排灣族龜仔甪社的傳統領域地,清朝購地並立關界碑,1883年建成,還派兵守護防止原住民侵襲圍困,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武裝燈塔,台灣關地界碑補足最後一塊拼圖,加上日治時期神社、文武碑和清大隊近年挖掘出豐富的史前,已具備國際級文化觀光園區實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原住民 考古 文物 屏東 觀光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臺文館館慶10/26、27熱鬧登場!「暢秋市集」近70攤文創攤、作家親簽書交換享好禮

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盤點故宮、北美館等20間免費參觀藝文場館與活動

南科考古館五週年館慶!「世界交陪5故事」10/19-20免費進館參觀

《親愛的彼得先生》改編同名小說 果陀劇場音樂劇帶你幽默體驗婚姻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