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文資處首度考古開挖西拉雅「蕭壠舊社」 挖出400年前與海外貿易證據
台南在2024年即將建城滿400年,文化資產管理處啟動一系列的考古挖掘溯源行動,希望找到更多400年的軌跡,今年中並首次針對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蕭壠舊社」挖掘,共挖出4000多件古物,成果豐碩,包括較少見的青銅鈴鐺等。
文資處表示,考古並引領西拉雅青年共同參與,其中還有一位部落男孩因此對考古產生興趣,順利考上成大考古學研究所。
文資處表示,蕭壠舊社有豐富的口述傳說,但過去並沒有實際進行過考古挖掘,首次成果相當不錯,將與成大合作,整理已挖出的文物,在當地及成大進行展示,同時後續也將繼續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做持續的考古挖掘,讓西拉雅族的歷史有更多呈現。
文資處表示,台南400年的系列活動中,考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重點除了熱蘭遮堡所在的安平舊城區外,還有就是西拉雅族舊社的挖掘,當時西拉雅族是台南這塊土地上重要的成員。
文資處與成大等考古團隊合作,從今年中起,在佳里區成功路附近的農田裡進行挖掘,之前並依據西拉雅的傳統祭拜祖靈。文資處表示,會擇定在當地,主要是根據文獻紀錄,當地可能為蕭壠舊社主要活動範圍,再加上地表調查後,並經過與地主協商,總共開挖4處探坑。
過程中出土大量的貝塚,應該是西拉雅族人當時食用後丟棄堆置而成,顯見當地確實有生活的痕跡,並挖到數顆青銅鈴鐺,考古團隊表示,青銅鈴一般用來作為裝飾物及服裝配件,過往亦曾在南科園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鈴鐺的出土,不只有助於西拉雅傳統服飾的研究,更因為台灣本地不出產青銅,成為過往西拉雅族祖先與外來者進行貿易交換的實際證據。
此外,發現貿易交換而來的硬陶器, 還有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同時有不少梅花鹿的骨頭,上有燒黑與斧鑿的痕跡,推斷可能當時做為食物,出土的還有不少玻璃珠。
文資處表示,這項考古行動的另一個重點是邀請西拉雅青年與當地民眾共同參與,藉由實際的挖掘,讓當地人有機會了解與說出自己的故事,考古團隊特別放慢挖掘行動,從最基礎的開挖技巧開始教授,參與者在腰酸背痛之際,看到文物一件件被清理出來,也都有滿滿的成就感。
其中來自吉貝耍部落的西拉雅青年─堯方,剛從大學畢業,原本學習的與考古無關,但誤打誤撞參與考古工作後,卻產生興趣,決定往考古領域發展,並且順利考上成大考古學研究所,希望未來能挖掘出更多祖先的故事,成為這項工作意外的成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