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莒光號變身全台最美移動餐廳 入圍台灣光環境獎

火車餐廳「鳴日廚房」重新改造70年車齡的莒光號,克服車廂電力等限制,改以暖色色溫與細緻的光線規畫,使旅客得以在緩慢的鐵道旅行中,細細品味列車與窗外的光影風景。入圍2022「台灣光環境獎」。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李國民
火車餐廳「鳴日廚房」重新改造70年車齡的莒光號,克服車廂電力等限制,改以暖色色溫與細緻的光線規畫,使旅客得以在緩慢的鐵道旅行中,細細品味列車與窗外的光影風景。入圍2022「台灣光環境獎」。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李國民

火車餐廳「鳴日廚房」重新改造70年車齡的莒光號,克服車廂電力等限制,改以暖色色溫與細緻的光線規畫,使旅客得以在緩慢的旅行中,細細品味列車與窗外的光影風景。「南華微光」原為屏東大武山脈下的農村小學,因少子化廢校,走過半世紀的校園轉型成為服務社區與高齡者的地景公園。其建築翻摺出大武山脈稜線的想像,微光與水霧順著稜線光暈蔓延,在雲霧中訴說地方的集體記憶。類型和風格迥異的這兩件作品,同時入圍第五屆「台灣光環境獎」。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第五屆「台灣光環境獎」19日揭曉決選入圍名單,由「鳴日廚房」、「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讓光游於藝」、「竹溪月見橋」、「台南市城區光環境」,及「南華微光」共9件作品進入決選。

「台灣光環境獎」由國際照明專家周鍊擔任主席,集結李乾朗、夏鑄九、郭中端、薛琴、吳瑪悧、官政能、楊澤等跨領域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歷經二個多月的初選與複選,公布今年入圍決選名單。評審團主席周鍊表示,今年參賽作品競爭激烈,入圍作品中,不僅首次出現整合城市及街區多件建物參賽的作品,亦首次出現如觀光列車、橋墩類型的公共設施。後續評審團將實際前往作品現場進行評選,並於11月25日頒獎典禮揭曉大獎得主。

「除了好吃,還要好看。」「鳴日廚房」的柏成設計指出,火車餐廳設計最難的是因為有些地方是不動的,但在車子移動時要如何和旁邊環境連結在一起,是個挑戰。因此「鳴日廚房」的設計創舉,包括將光線的變化與周遭景物搭配,甚至映襯食物。大片的窗戶,除了便於賞景,還考量當在外面有陽光灑進來時,可以將美食、紅白酒透過光線折射,更顯美味,轉進隧道後就變成黑色鏡子,刻記時尚餐廳的印象。

位於台南竹溪公園的月見橋,設計延續台南古都木構造的傳統,猶如新月型態的木構曲橋,連接水岸兩側的紋理與機能。燈光設計透過橋體下方的投射燈,呈現結構美感;安裝橋面的投射燈及扶手LED燈,打亮擴張網欄杆並安全照亮橋面。幽微的燈光設計,彷若倒映水面的一抹新月,增添竹溪景致。

今年入圍名單中,「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與「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二件作品,分別整合城區內多件光環境作品報名參賽,透過燈光的介入,形塑城市的歷史記憶,也展現城市對燈光設計的重視。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藉台灣燈會活動辦理之際,將新竹州廳、消防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像博物館、護城河、新竹公園入口、菸酒公賣局、等9個地點重新進行夜間照明的改善,以永久性的燈光規劃,細緻地點亮建築立面,並整合都市節點與綠帶,創造日夜皆宜的步行城市。

「台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以位處古蹟、歷史遺跡最密集的中西區為核心,以孔廟為中心,改善孔廟及周邊街廓,包含葉石濤文學館、聞道出版社、神社事務所多棟建物的光環境。透過光的介入,重塑老城區的夜間表情,並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及生活產生更多對話,展現出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

位於台南竹溪公園的月見橋,幽微的燈光設計,彷若倒映水面的一抹新月,增添竹溪景致。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羅慕昕
「南華微光」原為屏東大武山脈下的農村小學,因少子化的影響,五十餘年的校園被賦予新的生命,轉型成為服務社區與高齡者的地景公園。其建築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的想像,微光與水霧順著稜線光暈蔓延,在雲霧中訴說地方的集體記憶。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攝影/丰宇影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鐵道 設計 新竹 台南 孔廟 古蹟 歷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台灣人氣漫畫變身音樂劇 《神明便利商店》IP助攻劇場票房

廢棄物變身藝術品! 8組淡古藝術家駐村成果免費參觀至2/12

桃美館舞墨慶蛇年!「第19屆桃園全國春聯書法比賽」揭曉得獎名單

松菸破980萬入園佳績引關注! 新年推「大過蛇年」活動,園區限定佈置、紀念品搶先迎客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