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心線上展《北福爾摩沙的回憶》用一盞茶時間看19世紀台灣

「給我一盞茶的時間:攝影家普萊斯與他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線上展主視覺
「給我一盞茶的時間:攝影家普萊斯與他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線上展主視覺

茶飲是臺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飲料,而一百年前的臺灣貿易,由大稻埕外銷全世界,彼時的「福爾摩沙烏龍茶」,又是如何在北臺灣產製出口呢?所典藏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Reminiscences of North Formosa,1895),是由出生於印度的英籍攝影家喬治.普萊斯(George Uvedale Price,1853-1929)所拍攝,紀錄19世紀北臺灣地區茶葉產製歷程的珂羅版印刷攝影集。在完成影像數位化及內容研究後,2024年攝影中心特別邀請臺灣史研究者許仟慈女士,策劃推出「給我一盞茶的時間:攝影家普萊斯與他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線上展,向大眾公開19世紀北臺灣地區烏龍茶產業,從採摘、製成到包裝出口的珍貴影像。

普萊斯的攝影足跡

1870年代,攝影家普萊斯替於福建沿海及臺灣進行茶業貿易的德記洋行工作,他的攝影足跡穿梭於各通商口岸,不但記錄了19世紀末的臺灣樣貌,亦攝入了廈門、鼓浪嶼等清朝時期大陸東南沿海各處景色。這些照片細膩地刻劃了人物形象,生動反映出不同族群、性別與階層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產業活動等的豐富樣態。透過普萊斯的攝影集,我們好似隨著他的一步一腳印,漫遊在19世紀末期的中國東南沿海,開拓了讀者對當時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的認識。

福爾摩沙烏龍茶揭密

19世紀歐美人士對於香氣迷人的福爾摩沙烏龍茶,存在著無限的好奇與想像。一箱箱繪製精美,遠從東方國度渡海而來的烏龍茶,價格高昂卻又搶手。《北福爾摩沙的回憶》一書中的影像,以外國人的視角來觀察北臺灣茶葉產製過程的人物群像。普萊斯特別為每幀照片寫出文字說明,傳遞出攝影家本人對當時臺灣的看法,讓觀看者更能理解照片的背景。經由攝影集中一張張寫實照片所呈現的勤奮茶農、熱鬧的茶釐關卡、繁瑣的製茶過程、妝容精緻的揀茶美人、笑容可掬的茶箱畫工等等迷人的東方國度影像,揭示出茶產業製程背後所需的密集人力與獨特技術,也傳遞了福爾摩沙烏龍茶的珍貴性與得來不易之感。

時至今日,歐美人士對於臺灣茶的第一印象多為清涼濃郁、口感Q彈的「泡沫珍珠奶茶」;時空穿越回19世紀末,福爾摩沙烏龍茶才是當時歐美人士嗜好茶品中的王道。炎炎夏日,不妨忙裡偷閒,給自己一盞茶的時間,跟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線上展,一窺上上個世紀臺灣烏龍茶的產製盛況。

● 線上展覽網址:「給我一盞茶的時間:攝影家普萊斯與他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

〈茶葉運輸的中繼點─茶釐關卡〉此為北臺灣茶園到大稻埕途中,設立在臺北城外的茶釐關卡。

〈在焙籠中的再製茶葉〉本影像為精製茶廠裡的烘焙室。每個焙籠下都有一座圓形火爐,放眼可見就約有50座。這些茶葉在經歷最後的徹底烘焙,將包裝進入世界茶貿易圈。

〈風靡大稻埕的揀茶美女〉照片中有5位打扮華麗精緻、略顯嬌羞的年輕女孩,坐在小板凳上,圍著一個下方疑似為茶箱、上頭擺放大型笳笠、其中堆滿茶葉的竹圓盤,正進行「揀茶」的工作。

〈大稻埕箱子館裡的畫師與其夥伴〉這是一張關於茶箱畫師的照片。從畫面正中央,可見到二位拿著筆的畫師,同時注意左二的畫手,在直立的茶箱上,放著一塊木盤與圓型小容器的調色工具,而左四的畫師,其左手拿著瓷製調色盤,右手持畫筆,像是專心繪圖到一半突然被叫起來拍照一般。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茶葉 歷史 藝術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故宮北院「築城風雲」特展 爬梳台灣17世紀以來的築城故事

「駁二動漫祭」本週末登場!邀集創作者與coser齊聚哈瑪星號、享受DJ電音趴

時尚x美食x手作x馬戲全都有!富邦美術館12/28「風之派對」邀你瘋玩一整天!

木棉花年末派對「漫漫逛 聖誕趴踢」綜合動漫快閃店 《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膽大黨》等熱門周邊歡樂開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