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母親變得像孩子 失智症影響下經歷的愛與挑戰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即使你已忘了我》。👉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媽媽的記憶橡皮擦

                  

文/福智文化編輯室

書名:《即使你已忘了我》
作者:福智文化編輯室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9月10日

送走爸爸後,想到媽媽辛苦了大半輩子,我卻沒有好好跟她相處過,便主動跟哥哥說,要將媽媽接來住。

哥哥不置可否,作為兒子,他不想分財產給姊妹,卻也沒有要推卸照顧老人的責任,甚至對我的所作所為,哥哥心裡還有些防備,深怕我的「孝順」是為了跟他爭財產。但我只覺得爸爸走了,我該做點什麼,我也是個做母親的人,我能體會、也感謝那份母親的心,只想要把握有限的時光,創造更多和媽媽的回憶。

我跟媽媽太久沒住在一起了,導致剛和媽媽相處不久,便起了衝突。

媽媽是個很傳統的家庭婦女,加之家境窮困,養成她務實又剛強的性格,就算家裡經濟轉好了,她也是每天這裡擦、那裡抹,一心撲在家中,沒有發展出任何個人興趣。不似在雲林鄉下,還能到地裡做些農活,住進我家沒多久,媽媽就嫌無聊了。

「我在妳這裡都不自由,我要回南部去!」媽媽一直覺得自己被「關起來」,好幾次她都自己跑出去逛,我忙著工作,又怕她寂寞,想盡辦法帶她接觸新事物,那陣子真的是蠟燭兩頭燒。當時我的朋友是手作老師,同樣熱愛文創、手作的我,時不時會被朋友拉著一起去當助手,做羊毛氈、種多肉植物、玩拼布體驗,並炒熱現場的氣氛。好幾次,我想著媽媽可以藉由上課認識朋友,便替她報名,帶她去上課。

我拿出先前做的拼布作品,對著正在收拾東西的媽媽說:「明天早上九點社區有老師來教課,我們一起去上課吧。」

她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看我,質疑:「這要多少錢?」

「不用錢啦!」我含糊帶過,「只是請老師多準備一份材料而已。妳在家待著沒事,可以去玩玩看,認識新朋友也好。」

「做這個要幹嘛?可以賺錢嗎?」媽媽繼續問。

從以前媽媽就是這樣,強勢又嚴厲,連爸爸都要讓她三分。我知道再這樣下去可能沒完沒了,於是跟她說:「是沒賺錢,但很好玩啦,而且可以做一些包包、杯墊等等的,好看又實用。」

雖然隔天媽媽還是跟我去上課了,但她一邊摸布,一邊嘀咕:「做這個到底有什麼用?」受不了媽媽嫌東嫌西,一兩次後,我也不再勉強她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還是我不夠了解媽媽?朝夕相處下,我發現媽媽有一點怪怪的。

住家社區隔壁是美髮院,我常趁工作空檔帶媽媽去洗個頭、做個腳底按摩,花點小錢讓媽媽享受一番。每次她頂著吹得蓬鬆的頭髮回家,我都會稱讚她:「好漂亮欸!」媽媽也很開心,總是對著鏡子偷笑。

媽媽生性勤儉,每次給人洗頭,她一定會撐個兩天才罷休,但有一天晚上,我帶她進浴室,正準備將她換下來的衣物拿去清洗時,卻看她舀了一瓢水,往吹得蓬鬆的頭髮上淋。

「媽,妳早上不是才給人家洗過頭?」我吃驚問道。「早上隔壁阿姨幫妳洗的啊,還幫妳吹得很漂亮,妳回家我說妳好看,妳還對著鏡子笑得很歡喜。」

「有嗎?」媽媽一邊回答,動作卻沒停下,轉瞬間,蓬鬆的頭髮已盡數淋濕,一縷縷貼著頭皮。我嘆了口氣,為媽媽抹上洗髮精,搓揉著,心想:「可能媽不喜歡今天阿姨吹的髮型,才想要再洗一次。」沒想到幾天後又發生了同樣的情況。

「妳先洗,然後不要洗頭喔!」我離開浴室前,刻意叮囑。

「我已經洗過頭了?」媽媽的疑問很真誠,看向我的眼神也透出疑惑,清澈得讓我意識到,媽媽似乎是「真的」不知道。

「有啦!」我指著鏡子中的媽媽,對她說道:「妳看!去美髮院吹過的頭髮,才會這樣又鬈又蓬。」

「這樣啊!但我怎麼沒印象?」

我越想越不對勁,安頓好媽媽後,我打了哥哥家的電話:「有關媽的事情,想跟你討論一下。」

電話那頭的哥哥還沉默著,我緊接著說道:「媽好像生病了,我們需要帶她去看醫生。」

診間裡聽著醫生的說明,我的情緒沒有太大的起伏,或許是心裡早有預料了吧。

「阿姨現在處在症初期,這是一種只會不斷退化的腦部疾病,現在可能只是忘記一些小事,隨著病情惡化,可能連你們都不記得,家屬要儘早做好準備。」醫生指著電腦斷層照片解釋。

回想這幾個月以來的相處:媽媽的失智,好像早有徵兆。

媽媽不喜歡參加她認為不能賺錢的手作課程,卻很喜歡戶外行程。我週末經常帶著媽媽到處遊玩,十八尖山、清大梅園、南寮漁港都去過了。

出遊時,如果有人送她一顆糖果,或者其他什麼小禮物,她就會直接收進外套口袋裡,守得緊緊的,不讓人碰。我想拿外套去洗,打算掏出口袋裡的東西,媽媽看到大叫:「這我的!妳不能拿。」

我滿頭霧水地說:「我沒有要拿,我把口袋裡的糖果取出來給妳,把外套丟到洗衣機裡洗,好不好?」

媽媽固執地緊抓外套重複道:「這我的!妳不要拿!」

我是開托兒所的,學齡前的小朋友正值占有欲意識抬頭,經常會出現「護食」或「護物」等行為。我看著媽媽的舉動,心想:「人家說老人跟小孩一樣,果真所言不假。」對於堅持的小朋友,我通常先安撫,再請他們將東西擺在肉眼可及之處,降低不安感。於是,我對媽媽說:「我知道這是妳的,我們改放在床頭邊這裡好不好?」

媽媽抓著衣服直搖頭,手反而把口袋捏得更緊了。我一時沒轍,只能順著她的意。那天半夜,我發現媽媽睡一睡會突然起來,檢查糖果有沒有在口袋裡,可是過沒幾天,她就不知道藏到哪裡,問她她也不記得了。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是失智症讓從前那個強大的媽媽,變得像個孩子了。

●本文摘選自福智文化出版之《即使你已忘了我》。👉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福智文化 心理勵志 失智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突破年齡框架!她50歲創業、60歲留學 人生沒有來不及的事

為什麼我們老是自憐?停止自怨自艾、培養感恩習慣能讓內心更強壯

中秋節是「拜月老」的大日子!正確拜法、供品、禁忌一次看

89%大學生常常誤以為手機震動 為何難以擺脫手機成癮?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