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鬼門開:靈魂是什麼狀態?桌上的供品靈魂會吃下肚嗎?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離開這個世界時,靈魂會去哪裡?在我的眼中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場壯麗的旅行。靈魂輕輕地從身體中升起,慢慢地進入另一個維度,那是一個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世界……
──靈魂溝通師Jessica
文/Jessica
靈魂需要吃飯嗎?
當我在靈堂進行靈魂溝通時,我經常遇到家屬正處於深深的悲傷之中,而我卻在進行一項完全不同的任務。有時,我會與剛過世的靈魂討論一些看似日常但實際上卻很不容易的事,比如他們如何「進食」?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離開了肉身,那種熟悉的用餐方式,比如拿筷子、用碗盛食物,對他們來說已經完全不適用了。
至於靈魂的「進食」方式,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因為我們習慣於用筷子、湯匙、刀叉、碗盤等餐具來享受食物的味道和質感。但在靈魂的世界裡,「進食」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讓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這個過程。假設你非常喜歡滷肉飯,你對它的味道有深刻的記憶。當我把一張滷肉飯的照片放在你面前時,你的大腦會立刻啟動那些吃滷肉飯相關的記憶。你可能會開始回想起吃滷肉飯時的情景,甚至能感受到滷肉的香味和米飯在口中的質感。
這種基於記憶和感覺的「進食」,和靈魂世界中的「進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靈魂並不需要用筷子拿起食物,但是需要物理上的食物存在幫助提取自己對於食物的回憶,從而達到「進食」的效果。這是一種完全基於能量和意識的交流,遠遠超越了我們對物質世界的理解。
當我們在靈堂放置各式各樣的食物時,這些食物對靈魂來說,並非都是他們想要「吃」的。比如說,常見的腳尾飯或針對年紀較小的靈魂所準備的零食餅乾,這些食物是否能引起靈魂的興趣,取決於他們是否願意從記憶中提取與這些食物相關的印象。
我注意到,即使食物就放在靈魂面前,他們有時候也只是看一看,甚至連提取過去的印象都不願意去做,這讓我認為他們並沒有「吃」下這些食物。對靈魂來說,提供給他們的食物不是他們想要的,或是靈魂當下的情緒狀態,都會影響他們是否「想吃」。這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吃飽了好上路的概念。
我們總以為對那些深愛著的已逝親人所進行的每一種祭祀,不管是拜的腳尾飯或誦經祈福,他們都會喜歡、都會接受。
有一次,我與一位生前非常喜歡吃生魚片的靈魂溝通。他的家人在拜腳尾飯時,從來沒有想過要為他準備生魚片,因為傳統上我們總認為拜給靈魂的食物應該是素食或傳統的腳尾飯。這位靈魂對我說,他很想再次品嚐生魚片的味道,這表示靈魂的喜好和生前是一致的。或許我們在準備祭祀時,需要更加考慮到被祭拜者的真實喜好。
當我們在靈骨塔進行傳統儀式,為靈魂誦經或提供素食,其實是基於我們對於他們狀態的期望和想像。我們希望這些行為能幫助他們達到更好的狀態。不過,這些儀式並不是所有靈魂都需要或接受的。
有些靈魂對於是否聽佛經或吃素並沒有特別的關心,因為他們的現狀和生前的習慣不同。我們認為透過某些特定的方式能幫助靈魂「放下」或「昇華」,但實際上靈魂的需求和感受可能和我們的想像有差異。
我在溝通時也遇到過,當家屬將靈魂安置於靈骨塔並執行了一系列儀式後,有些靈魂會感到不悅或困惑。他們會問為什麼生前沒有這樣的習慣,死後卻要這麼做?這種情況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於「提升」的理解可能太過於物質化或形式化了。
例如,吃素在某些宗教中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體諒,但重點不在於吃素這個行為本身,而是背後的意義和態度。同樣地,誦經、聽經文的儀式也是如此。如果靈魂生前沒有這個習慣,或不喜歡聽這些經文,那麼這樣的儀式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沒有意義。有時我們的好意並不一定被靈魂所接受,每個靈魂的需求都是個別的,至於多個別呢?個別到依著他們的喜好去挑選他們想要被安置的方式。
當談論靈魂與食物的關係時,其實是在探討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靈魂的存在狀態與我們在肉身世界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繫。這不僅僅是關於飲食的喜好,而是關於人的本質與轉變。最根本的區別在於靈魂缺乏一個物質的軀體,但這並不表示靈魂沒有「偏好」,或是不會「選擇」。
想想看,在我們選擇吃什麼時,我們的選擇往往受到過去經驗、記憶深淺,甚至個性和喜好的影響。比如有些人可能熱愛海鮮,而有些人則可能對巧克力無法抗拒。這些偏好基本上是由我們的經歷和記憶塑造的。那麼,當一個人轉變為靈魂時,為什麼我們會期待他們的喜好完全消失呢?
這種轉變更像是一種狀態變化,而非本質的改變。靈魂可能不再需要物質食物來維持生存,但他們對於食物的「記憶」和「偏好」仍然存在。這種經驗或許是靈魂與過去連結的一種方式,一種通過回憶來感受生前喜好的方式。
所以,當我們在為過世的親人準備食物時,不只是在進行一種儀式或傳統的符號行為,實際上是在與他們建立一種非物質的溝通,通過他們生前的記憶和偏好來向他們表達愛和紀念,使我們與逝去的親人之間的聯繫從未斷開。
家屬們普遍認為燒紙錢能讓靈魂接收到,但當談到祭拜的食物時,許多人卻認為靈魂能夠透過香味來「吸收」食物,而不需要燒掉它。這個觀念對我來說始終有些奇怪,因為在我與靈魂的溝通中,我從未見過他們有任何「吸食」的動作。
人們對「吸取」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與靈魂世界的實際情況大不相同。我發現靈魂對於眼前的食物似乎只是靜靜地觀看,表面上看似發呆,但實際上他們正從中獲得有吃到東西的滿足感。
這種現象讓我感到驚奇,我開始更認真地探索靈魂怎麼吃?試圖理解靈魂與食物間的關係。傳統認為,通過香火與食物的儀式,靈魂能夠享受到這些祭品。但我所觀察到的,靈魂不是透過實際的吞嚥動作來「食用」食物,而是透過感知上的體驗。他們回顧過往與食物相關的記憶,從中獲得滿足。
這一發現讓我對靈魂世界的運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家屬們提供了一種安慰。知道親人在另一個世界仍能以這樣的方式「享用」我們為他們準備的食物,是特別的慰藉。透過這份理解,我們更貼近靈魂的世界,也在某種程度上,繼續與過世的親人保持著一種特殊的聯繫。
在靈魂世界中,靈魂的需求與我們在物質世界的體驗不同。沒有肉身的靈魂不再受到生理需求的限制,比如飢餓或血糖水平的波動。那麼,靈魂如何感知自己的需求呢?
在與靈魂的溝通中,我發現靈魂的「需求」多是基於過去自己生活裡的習慣,而非物理需求。靈魂透過對過去生活經驗的記憶和感受,來「體驗」這些需求。換句話說,他們可能會因為回憶中與某種食物相關的快樂或滿足感而感到「飢餓」。
●本文摘自小異出版之《我看到的世界跟你不一樣:靈魂溝通師的真情筆記》。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