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需要的是能起到槓桿作用的支點」:專訪現流冊店負責人洪沛澤、店長林潔珊

現流冊店。攝影/林育全
現流冊店。攝影/林育全

關於「

據調查,全台實體書店在近年呈增長趨勢,那與人們從新聞中得到的「書店倒閉潮」印象大異其趣。在「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我們將走訪南北兩地具代表性,共同探討書店逆勢增加的原因、他們的自我價值認同和生存之道。

「目前的書店補助政策不一定治本,但它起碼起到治標的作用。如果連標都不治,本很快就流失了。」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距離捷運大橋頭站步行約四分鐘,低調的外觀,令它與周遭小吃店比鄰而居也不見如何顯眼。現流冊店的核心讀者群介於25至35歲之間,選書以台灣文學、台語文學為主,除做書籍販售,店內也提供餐飲服務及講座場地。成立剛滿一年,書店已舉辦過一百多場座談。

網友戲言,現流冊店是「被書店耽誤的咖哩店」,來自馬來西亞的店長林潔珊每天都會準備一鍋南洋咖哩限量販售,滿足來店的書友、慕名的老饕,又或單純想在有書的環境用餐的遊客。

書籍銷售、餐點供應、講座入場費各佔現流每月營業額三分之一。微妙的平衡看似理想,書籍的進貨成本卻相對餐飲及活動籌備為高,精算後的淨收入反不及後兩者。賣咖哩、辦講座,是基於務實的考量,也是新進獨立書店的縮影。

由於圖書產業整體客觀條件不利,多角化經營、盡可能開發收入管道是首要之務。書店不只是個賣書的地方——這句判斷態度上相當積極,卻也是書店主人預了光靠賣書無法達成收支平衡。「手上沒好牌,就要拿其他牌來湊。」書店負責人洪沛澤說。

跨出文學圈,視野會變得很寬廣

現流冊店由洪沛澤、林潔珊獨資成立,洪沛澤曾在九歌出版社擔任企劃,林潔珊則曾任職媒體及串流平台,兩人對文學、音樂皆抱持強烈熱情,經常想像各種跨域的對談組合——某個議題由誰和誰來談,應該會很有趣?

「你也許聽過同一位作家十場演講,但不會次次都有火花。可是換作圈外人和作家談,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化學效應。」林潔珊說:「我們很樂意促成這件事。」

現流冊店的起點,都可以說是出於玩心,除為自己欣賞的作家做最好的安排,還要嘗試其他可能,比如音樂。於2023年底舉行,獲文化部創新書市獎勵補助,現流冊店主辦的「獨書祭」,是一連兩日的大型書店串聯活動。該活動共有18間獨立書店響應出攤,並邀來多組作家、音樂人、媒體、出版社進行跨域對話,議題涉及性別、地方文史、出版產業、音樂產業、公共議題等。

獨書祭現場。攝影/詹婗

現流負責人洪沛澤、店長林潔珊。攝影/詹婗

攤開獨書祭的時程表,你會發現他們的規劃迥異於一般論壇的活動安排。獨書祭採多舞台、同一時段有多場表演或講座進行,倘若你對A舞台的主題更感興趣,必然得捨棄B舞台的講者,或是抓準時間,B舞台聽個段落便前往A舞台趕接下的場次。舞台前的座椅數量不多,來遲了找不到位置,就找個舒適的地方席地而坐。

洪沛澤開玩笑說:「選擇困難,是獨書祭要帶給大家的體驗。」它更接近人們認知的音樂祭,只是以獨立書店為主體。「我覺得那會是痛苦又開心的回憶。」事實證明,洪沛澤與林潔珊這一注押對了。許多參與者告訴他倆,自己在現場氣氛推波助瀾下,放棄原先安排的趕場行程,選擇隨意穿梭在各舞台間,憑直覺停下腳步聽講,反而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獨書祭現場,林生祥feat王昭華。攝影/詹婗

獨書祭現場,毀容姊妹會feat馬翊航。攝影/詹婗攝

「體驗」是獨立書店的王牌?

少了文學講座固有的嚴肅拘謹,取而代之的是輕鬆愜意。人們無須為半途像插隊一樣加入講座而感到尷尬,甚至在現場逗留時間長了,市集消費自然也大大提升。「這種自在的氛圍,是基於講者和讀者的默契,是所有人一起造就了這獨一無二的場景。」林潔珊補充說:「那其實就是我們過去在音樂場景裡最好的體驗:你把自己交給活動,然後得到意外收穫。」

儘管別開生面,獨書祭的成功卻非偶然。近年,「氛圍」、「體驗」早是獨立書店的代名詞,但也為部分強硬派所詬病:到底是書店還是選物店?強硬派的質疑及憂慮或許有其道理,然而,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書店偏離其本質(首先,你得確認書店真有『本質』),而是獨立書店能否維繫生存,取決於說服讀者在店內以原價購書,而非到網路上尋找更實惠的價格。這是無數獨立書店每日都要面對的戰爭。

氛圍是鼓勵消費者購書的手段,而非目的——獨立書店主們對此多半有共識,但現流冊店也無法不自問,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來彌補七九折至原價的價差。洪沛澤說:「我常常把這個思考放在心裡:大家明明可以用七九折,甚至六六折買書,憑什麼要消費者掏出更多錢? 那麼,當有消費者願意用原價買書,那是否表示我做了什麼事情,讓他能接受這筆額外的花費,是書店的品牌價值?又或是作為他對整體圖書產業的一種支持?

書店講座,主講人楊双子、洪愛珠。攝影/洪沛澤

身處知識傳播管道多元化的現在,是不是唯有實體書、實體店面才有利於厚植文化,必須得打上問號。現流冊店兩位店主也坦承,同樣是閱讀推廣,相較於線上平台,經營實體書店的成本——不管是人力物力,甚至心力——是相對高的,之所以選擇書店,更多是出於一種執念。

讓書店和其他通路在同一道起跑線上競技

客觀來看,經營實體書店要面對的挑戰並不容易,弔詭的是,據文化部調查,近五年來台灣實體書店卻出現微幅提升的現象。

我們向二位受訪者詢求他們對此一現象的意見。洪沛澤認為,來自公部門的補助,以及微型書店的出現(指藏書量低於2000本,或依附在其他事業之下,規模較小的書店)確實降低了開設書店的門檻,「但要維持營運才是更大的挑戰,這也是現流邁向第二年要投注更多心力的事」,洪沛澤補充。

在未來,很可能只有具備足夠條件的書店主人才夠資格上賭桌拿牌,並且不會一下子便被洗出場外,然而獨立書店的前景並非全然黯淡。2023年中,作家吳明益出版長篇小說《海風酒店》,該作出版及行銷規劃均是委由獨立出版、獨立書店執行,且紙書電書統一定價販售。

同一個夏天,吳明益走訪全台獨立書店舉辦講座與簽書會,場次達八十餘場,既促成亮眼的銷售成績,外界對獨立書店群的觀感也出現變化:原來在特定情境下,獨立書店的銷書能力並不較主流通路遜色。而那「特定」情境實際上也不特殊,就是相對等的條件罷了。

「獨立書店要的是和其他通路在同一道起跑線上競技。」洪沛澤如此觀察《海風酒店》現象背後的象徵意義。

現流冊店。攝影/林育全

起到槓桿作用的支點,必然不只一個

單一書店沒有籌碼跟經銷談到理想的進價,因此難以在通路折扣戰的競爭下生存,下場就是結束營業。「目前的書店補助政策不一定治本,但它起碼起到治標的作用。如果連標都不治,本很快就流失了。」洪沛澤補充:「政府補助或可中和獨立書店在自由市場競爭的劣勢,讓書店在賽道上撐到結構鬆動改變的那天。」

結構性改變是指圖書定價機制嗎?現流冊店認為並不僅限於此,畢竟圖書無法自外於資本運作,但圖書商品不單只是一種商品,而是具有其文化價值。這需要投注大量心力跟民眾溝通「圖書作為一種文化商品」的認知,並且釐清即便圖書產業與其他製造業同在一個市場經濟下運作,其內在邏輯卻有所區別。

跟消費者溝通的成本必然是高的,但對政策的倡議更不能停下。譬如2023年中,新修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增修處罰票券黃牛之相關規定,正是由狂熱粉絲對地區立委進行施壓,最終達成的制度性改革。要鬆動結構性的改變,必須有書店、出版業、政府採取全面性的動作才可能達成,放任不作為,只會加劇當前窘境。

「雙管齊下或多管齊下,我們就有機會以可行性較高的方式,去溝通、去實現書店這個載體所有潛在的可能性。」洪沛澤說:「我們需要的,就是能起到槓桿作用的那個支點,而它必然不只一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琅琅專題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 現流冊店 數位專題 閱讀專題 獨立書店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卡夫卡《城堡》:對真理執著探索,卻總是以失敗告終

古代科考應試、官場升遷必讀!教你洞察職場和人情世故

堂堂爆滿「愛情通識課」!韓教授鼓勵多談戀愛理解愛人方式

趨吉避凶!重陽節將至,重要習俗及5招「開運法」看這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