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夠做好萬全準備!災難過後,怎麼面對無可避免的死亡?又該如何過渡到新的日常?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如果記者寫的是歷史的第一份草稿,我就是幫忙加註的人,在頁面最底端還死者一個公道。

總是會有鞋子。

不管是什麼災難,、洪水、意外、火災、爆炸,到處都會有鞋子,有時候鞋子裡面會有腳,或是腳的一部分,因為死者不僅和自己的衣物分離,四肢也會散得到處都是。

也總是會有一些寶物。

瑞士航空一一一號班機空難(Swissair Flight 111)後,保險公司在大西洋底部打撈,只為尋找這些寶物,包括貨艙中超過四.五公斤的鑽石、紅寶石、各式寶石,還有一幅畢卡索真跡跟五十公斤的紙鈔。

但我尋找的寶物價值更高,那是屬於個人的寶物,婚戒、傳家手錶、眼鏡、護照和照片、日記、書籍、玩具、最愛的衣物,就是那些證明人們實際存在的證據,至少曾經存在過,而且受到深愛。這些東西讓我們想起曾經活過的人,最後一次望向我們認識的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生命的終點。

最重要的是,總是會有人留下來

有愛人、父母、孩子、朋友、親戚,他們在家等待,或來到機場,期待看到自己深愛的人走下飛機,卻看見時刻表上的訊息請他們聯絡承辦人員,或是從新聞接到噩耗。接著,如果他們夠幸運,住在一個擁有緊急應變系統的地方,就會來到陰鬱的旅館會議室,然後遇見我這名嚮導,引領他們前往從未想過的全新人生。但是如果沒有緊急應變系統,那他們就必須自行拼湊深愛的人究竟出了什麼事,有時還得在殘骸或大型墓地中尋找,或是在支離破碎的家中和辦公室舉辦臨時的紀念儀式。

當然也會有朋友和同事。

在往後的人生中,每次被迫搭乘飛機旅行時,都會相當難受,特別是在波音七三七於印尼和衣索比亞墜毀,總計造成三四六人罹難後。和其他各種人為災難一樣,這些事故都可以事先避免,但事實就是我們都是人,而人都會犯錯,也會一直繼續犯錯下去,波音七三七墜機的故事和波音公司的後續回應,可能讓我們很錯愕,但這不是類似事件第一次發生,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我真正的目標,是協助生者

悲劇的餘波會盪漾數十年,悲傷、創傷、心理疾病、訴訟、輿論壓力、失去的收入,我大部分的人生都花在處理這類事件上。

身為世界頂尖災後處理公司的董事長,受許多航空、海運、鐵路公司、政府機構聘僱,我負責處理死者,貨真價實的死者。但我真正的目標,其實是協助生者,我無法幫他們終結一切,卻可以提供他們恢復的方法,並盡可能幫助他們從過往的日常,過渡到新的日常。

從九一一事件、卡崔娜颶風,到二○一○年的海地大地震和二○○四年的南亞大,我都曾協助搜尋和運送遺體,把遺物送還給家屬,並幫助政府和人民繼續生活。如果記者寫的是歷史的第一份草稿,我就是幫忙加註的人,在頁面最底端還死者一個公道。

我在休士頓辦公室的大廳中掛著美國的星條旗,這面旗幟曾在紐約市的法醫紀念公園飄揚,這塊區域停著許多冷凍卡車,冰櫃裡裝著從世貿中心運出的罹難者遺體。這面旗幟和聯合國紐約總部大廳掛的那面類似,那面則是從遭到轟炸的巴格達聯合國辦公室取回,我們也從那裡把傷心的消息帶回給家屬,旗幟就和遺體一樣,是重要的象徵。

從這些事件中,可以學到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我學到的人生教訓,就是在這些危機和災難面前,沒有任何人能夠做好足夠準備。不管是企業、政府、媒體、甚至第一線救災人員或傷亡者的家屬等。每個人的反應都各不相同,我指的不僅是事件發生當下,還有危機結束之後,有些人會恐慌,有些人會徹底封閉,假裝一切未曾發生,有些人會想要觀看,但不是直接觀看,他們會從指縫中窺看,飽受驚嚇卻又無法移開目光,心底深知一切都不一樣了。

倖存者最終還是必須處理災難的影響

我從來都不是會逃避的那種人,我十四歲時出了一場車禍,當時是我媽開車,她那天很生氣,因為我姐和我錯過上學的巴士,但她其實請病假在家,所以可想而知,她對於要載我們去上課不太開心。心不在焉又心情不爽,她把油門當成煞車踩,一頭撞上一根老舊的鐵製路燈,路燈當然文風不動,車子變成一團廢鐵,我的腳卡在儀表板下面,其實不到太嚴重。

我撞碎擋風玻璃的頭部和臉部才是嚴重的部分,衝擊力道讓我的額頭裂開,臉上和頭皮都插滿了玻璃碎片,某些到今天都還插在裡面,其他則是由醫生開刀取出。消防員好不容易破壞車子救我出來時,我竟然還能站著走向擔架。

我永遠記得許多旁觀的路人都別過臉、低下頭、或遮住眼睛,還有一些人就只是盯著我看,他們還沒準備好面對我的傷勢帶來的震驚,這也不是發生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可以就這麼幸運地轉過身去。

書名:災難清理教我的事
作者:羅伯特.A.詹森
出版社:墨刻

但是倖存者,也就是那些大型事故的生還者,卻沒有這麼幸運,有些人努力嘗試,但他們最終還是必須處理災難的影響,這些人會過上一段脫離日常的人生,某些人還會過得更久。

系統對倖存者的照護,會大幅影響這段時間將維持多久,又會有多艱難,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的生活會回歸正軌,雖然和以前不一樣,但仍是他們的生活。

不管我身在何處,只要跟人們談起我的工作,對話就會變得很長,我已經歷過無數次,但大家對我工作的驚奇永不消逝。這是瞥向頭條故事背後真相的寶貴機會,同時也能越過用來隔絕事故現場的封鎖線和路障,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路障其實是要保護生者,因為只要看一眼後面的東西,世界就會永遠改變。但路障後面發生的事,只要處理得宜,就可以透過攜手合作和精疲力盡的辛勤努力,造就一件傑作,同時也找到一條道路,度過世界上最糟糕的情況。

●本文摘自《災難清理教我的事:沒有人能做好萬全準備,從救援行動到撫平傷痛,記錄封鎖線後的真實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地震 海嘯 恐怖攻擊 墨刻出版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溝通時避免太含糊!直接講重點幫助有效表達,切忌拐彎抹角

邁可.洛勃森《守護妳》懸疑推理小說 探究人心的無底黑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