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重要場合才吃肉、喝牛奶⋯2050年零碳排的生活想像,人類會過得很痛苦嗎?

圖∕Unplash
圖∕Unplash

文∕賽斯.高汀、碳年鑑網路團隊

什麼是「淨零」?想像有一個天秤,天秤的右邊是發電廠和燃油汽車等碳汙染物,左邊是樹木海洋等碳吸收物。當天秤達到平衡,碳排放為淨零(Net Zero)。

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是個目標,但是為了逆轉目前的災害,我們必須超越淨零,製造出比地球能吸收還要少的溫室氣體。

排除所有碳排放是不可能的,為了達到淨零,必須將碳排放量降低到自然界的碳匯(如樹木)和創新技術能夠移除的等量。達到淨零排放需要捨棄化石燃料,同時投資移除碳的創新技術。

淨零排放的一日生活

沒有人能確切知道2050年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但是根據目前使用的技術,其中一個情節會是:

8AM

踢掉薄毯,走進21℃的房間,隔熱良好的房子經過翻新,裝設了3層玻璃窗,利用電熱幫浦讓這間智能宅終年保持在21℃,這個幫浦也能替屋子降溫,所有電器都使用附近一帶太陽能板的電力,或是從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廠買來的電。

9AM

2019年的咖啡機使用「塑膠製」的咖啡膠囊,20年前升級採用「可堆肥的生物塑料」咖啡膠囊,現在的拿鐵使用杏仁奶和豆奶,但假日還是會用牛奶犒賞一下自己。

10AM

1個月只去辦公室幾天,而且是利用電車和共乘服務。

11AM

附近的山羊來吃牠們每週一次的大餐,一群山羊就足以把社區的草除乾淨,而且沒有雜草,草早就不見了。但幾年前種的植物發出來的種子生長茁壯,而不需要額外澆水,且生長快速。

中午

和朋友吃輕食,包括一個蔬食漢堡。動物的肉很貴而且不是到處都有賣,只有特殊場合才吃。餐廳使用地熱管線取代火爐,接收地球熱能,將餐廳保持在暖洋洋的狀態,而外頭則是冷颼颼。餐廳還有天棚、自動遮陽簾和遮陰的大樹來調節室內氣溫。

1PM

從辦公室回到家結束剩下的工作,途中經過一片過去養牛、生產牛奶的田野,如今那裡裝設了碳洗滌塔(Carbon dioxide scrubber),幫助樹木和海洋降低空氣中的碳。

2PM

和朋友視訊,聽他們分享25周年紀念日的海外旅行,還是有人搭飛機旅行,但因為要額外付出高額的碳移除費用,所以就留給特殊場合。

4PM

預約了1年一度的全屋電池服務,這是事先設定在電費最便宜的時段,從電網抽取電力,確保儲存的電力可供家庭使用(即使太陽下山或沒有風的時候)。為了將太陽能的輸入極大化,社區屋頂採棋盤式設計,確保沒有任何一戶的影子,會投射在另一戶之上。

5PM

用電爐做香煎茄子和溫室蔬菜,這種爐具將熱能直接鎖定食物,不會浪費太多能源。

9PM

結束車庫的汽車充電。這套系統經過優化,會在電網需求量較小時充電,車庫有2個充電座,因為這是在2030年代建造的,當時的家庭還擁有多輛車,現在建的房子大多只有1個充電座,如果超過1位家庭成員同時需要出門,會使用共乘服務。

10PM

設定就寢情境以節省夜間能源,這種智能型床墊能直接鎖定睡覺的人,提供溫暖或涼爽的溫度,而且在夜間提高或降低溫度,以提升睡眠品質。

2050年淨零碳排迫在眉睫

回到現在,如果大家未過著淨零碳排的生活,如果氣候變遷的趨勢一如目前預期,本世紀中以前(2050年)世界將會失去超過10%的總經濟價值,如果沒有達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和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廣泛顯著的衝擊。

造成的衝擊可能包括:

● 人類健康和生產力的損失。

● 基礎建設和不動產的損壞。

● 農業、林業、漁業和觀光業的不良後果。

● 能源需求上升以及可靠的電力供應較少。

● 水供應吃緊。

● 貿易和供應鏈的崩潰。

過去20年,估計50萬人死於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損失達3.5兆美元,2017年,一群經濟學家估計,未來氣候變遷的災害「每年占全球GDP2%到10%」。另一方面,氣候變遷也代表著商機,和對經濟可能的正向影響。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表示,全世界500大公司中,225家相信氣候變遷可能產生2.1兆美元以上的新商機。

潛在的正向經濟影響包括:

● 再生能源、具耐受力的綠建築以及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

書名:《圖解全球碳年鑑》
作者: 賽斯.高汀、碳年鑑網路團隊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5日

● 油電混合和電動車生產,包括電動公共運輸工具。

● 建設綠色基礎建設。

● 具耐受力的海岸基礎建設。

● 碳捕捉和碳封存以及利用被捕捉的二氧化碳。

● 增加植物基礎的糧食和農業。

● 北極海冰的融解,將為貿易開闢新的船運路線,也為石油與天然氣的開鑿提供更多前景。

● 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將為製藥業帶來更多需求。

● 世界各地的衝突將使私人保全服務和軍事承包商賺進更多收入。

● 生技公司將開發具高溫耐受力的新種作物。

● 極端天氣將需要更多衛星和雷達科技。

●本文摘自 出版之《圖解全球碳年鑑》。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商業周刊 自然科普類 環保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卡夫卡《城堡》:對真理執著探索,卻總是以失敗告終

古代科考應試、官場升遷必讀!教你洞察職場和人情世故

堂堂爆滿「愛情通識課」!韓教授鼓勵多談戀愛理解愛人方式

趨吉避凶!重陽節將至,重要習俗及5招「開運法」看這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