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最強提問力》如何透過提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

圖∕Pexels
圖∕Pexels

文/褚士瑩

埃爾克・維斯(Elke Wiss)是一位荷蘭的編劇、劇場導演、女性以及哲學踐行者。如果不是最後的這一項,我們可以說是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相同之處的兩個個體。

但正因為她時常用「蘇格拉底對話」的技巧舉辦哲學踐行工作坊,進行哲學諮商,教人提問的藝術,突然之間,我覺得我們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如果有一天我們見面,對話也會像是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更精確地來說,是有著兩千五百年交情的老朋友。

首先,我想我們可能會先聊一下提出的「白板說(Tabula Rasa)」。

「心靈是一塊白板嗎?」

亞里斯多德使用這句話時,他背後的概念是「蠟塊說」,指出感性靈魂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而非質料,就好像一塊歐洲貴族用來作為封印的熱蠟,當刻有圖紋的金屬壓在熱蠟上時,它接受的是印紋,而不是金屬本身。

「教育是接受烙印的火刑嗎?」可能會是我們的下一個問題。

經過對話之後,我想我們會傾向同意蘇格拉底說的,人不是白板,也不是蠟塊,而教育不是灌輸。我們唯一能做、而且應該做的,是透過「提問」,來點燃彼此內心神聖的火焰。

這是為什麼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卻又能夠教授別人知識。因為這些知識,並不是由蘇格拉底灌輸給別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具有的。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早就已經在我們「裡面」,我們就像已在心上懷了胎兒,只是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先像一張驗孕試紙,確定對方知道自己內在有一個正在成形的想法,然後透過細緻的提問對話,像助產士的按摩般,清楚指示思考的方向,最終幫助對方把自己足月的想法生產出來,並且能夠辨識出這個想法,確實就是我的孩子,不帶批判地接受他,而不是困在現實和想像的差距中,嫌棄自己真實想法的醜陋。

我之所以如此確定,是因為我在閱讀她的新書《最強提問力》(How to Know Everything)的時候,使用了邏輯觀察的技巧,觀察到她所做的事,正是我每一天正在做的事。那種心智的連結,是如此的真實而確定。就像我們在踐行哲學對話的時候,也確知自己的心智,正跟我們的老師,兩千五百年前的蘇格拉底聯繫在一起。

我在閱讀《柏拉圖對話錄》的時候,也感受到這樣的連結。

其實我在臉書或是推特上,讀到任何讓我怒火中燒的話語時,我也會提醒自己,安靜下來,繼續觀察。直到我看清楚我與我厭惡的人、我反對的話語,也有著如我與我喜歡的蘇格拉底的連結為止,否則我不應該半途停下來。

我不否認,隨意的提問表面很簡單,只要在隨便在句尾加個問號就行了,但優質的提問,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經過這些年的練習,我也發現了一條截彎取直的便道,那就是可以「觀察出好問題」。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變得會提問。

書名:《最強提問力》
作者:埃爾克.維斯
出版社:大田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6月1日

慣性隨意的提問,因為往往帶著自己強烈的預設,卻渾然不覺,所以很難成就一個好問題。在經年累月的練習中,我慢慢認識到提出一個好問題的過程,也就是點燃內心神聖的火焰,其實可以簡化成這四個簡單的步驟:

1檢查自己和對方的預設。

2透過觀察,連結到「別人的角度」,能用對別人的提問,開啟「廣度」。

3透過觀察,連結到「自己的生活」,能對自己提問,開啟「深度」。

4擁抱自己的無知,使用好奇心和對方一起探索,信任對話,即使不知道對話的去向也沒關係。

換句話說,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戴好安全帽、綁好安全帶,如果已經用邏輯思考的紀律,裝備好自己,那就享受失控吧!就像蘇格拉底被處決的那天,來看望他的學生和親友都十分悲痛,而他本人卻鎮定自若,談笑依舊,最後從行刑官手裡接過毒酒,一飲而盡,從容赴死。因為一個已經透過提問、知道一切的人,是不會有恐懼的。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之《最強提問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亞里斯多德 大田出版社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重新定位老化!日本腦科學專家:拋開各種「在意」,60歲是人生的新人

溝通要從對方立場切入傾聽 認識5種常見說話情境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