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凶手之前》恐怖份子的心理活動究竟為何?

圖∕pexels
圖∕pexels

文∕理查.泰勒

我在一九九○年代偶爾會留意中東和東非的局勢變化,例如於一九九六年被逐出蘇丹的賓拉登,以及一九九八年的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破事件,但我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我面前的精神科案件。

然而,在我試著從近代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九一一」所造成的震驚和悲痛恢復過來時,不禁開始思索我曾接觸過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是如何持續造成現今的影響,也因而避無可避地開始分析歹徒的心態。

由於所有的「九一一恐攻」的劫機者都在大規模的謀殺兼自殺行動中死亡(只有一人下落不明),因此分析他們的心態的唯一辦法便是進行「事後心理剖析」,或訪談其他在執行行動前落網的組織密謀者。我的同事瑞德‧梅洛伊曾寫下一篇研究報告,詳盡地描述了穆罕默德‧阿塔(九一一恐攻事件的主謀之一)的生理和生平等相關證據(56)。

梅洛伊交叉分析了蒂莫西‧麥克維(奧克拉荷馬爆破案的凶手,信奉白人至上主義和反聯邦主義),注意到部分「有暴力傾向的真正信徒」的特徵。阿塔在埃及一個非常嚴厲且虔誠的遜尼派回教家庭長大,他十分認真求學並曾去德國唸研究所。阿塔似乎不信賴女性,其個性內向且智力過人。

梅洛伊注意到阿塔在社交和地理上就像名流浪漢,他在漢堡的求學期間幾乎不和同學打交道。他曾參與漢堡的一間清真寺(Al-Quds)並成了極端主義者,他最初加入埃及團體「Gama’a al-IslamIyya」(伊斯蘭黨),後來則加入了蓋達組織。他在職涯上曾遭受羞辱和排斥,雖然他的教育程度很高,但他相信埃及社會會因為他的政治和宗教觀念而歧視他。一九九六年,阿塔更沉浸於針對美國的敵對思想,為了發洩心中怨恨,他開始想著要如何殺害美國的平民;他後來加入了一個恐怖分子訓練營。「九一一恐攻」由一個有條有理的恐怖組織進行了長期的隱密行動,該組織和一個更大的網路有所聯繫。

阿塔的心理特徵,是否符合現有理論對恐怖分子心態的描述——他是暴力的伊斯蘭極端主義者?

書名:《在成為凶手之前》
作者:理查.泰勒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05

一九七○年代的主流理論是:「恐怖分子是精神變態者,喜歡恐怖活動是因為這能讓他們發洩心裡的侵略型衝動。」但因為哈爾的《精神變態測評量表》對精神變態者有著更明確的定義,使得原本的主流理論不再受到歡迎。後來的精神分析理論指出,恐怖分子患有病態型自戀心態(因而顯得浮誇且瞧不起他人)以及病態型侵略心態。但在「九一一恐攻」發生的數年後,包括心理學家約翰‧霍根(John D. Hogan)在內的部分權威皆認為,恐怖分子的心理應該都算正常——唯有如此才能在恐怖組織裡獨立或共同安排暴力活動,並且做到全程保密。

有個論點表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會成為恐怖組織的累贅,並且會於篩選過程中被淘汰。同一個組織裡的恐怖分子們可能具有不同的職責,首領、軍需官和自殺炸彈客的角色都需要不同的心態。

「九一一恐攻」發生不久後,出現了一個機會讓我能對「群狼恐怖分子」進行心態分析,我在那時候開始評估一些被拘留或囚禁的恐怖分子。

●本文摘自《在成為凶手之前:英國逾百起命案的司法精神科權威,透過犯罪心理學直擊殺人犯內心的黑暗實錄。》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恐怖攻擊 閱讀風向球 尖端出版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致每個不得母親關愛的女兒:請相信自己仍值得愛與被愛

人間姻緣分成這七大類!月老開示「姻緣系統」如何運作?

誰是鄭芝龍?讀《閩海王鄭芝龍》,走進東亞歷史的風雲歲月

太空人之間怎麼拉近距離?分享各國美食絕對是最佳選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