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地球》昆蟲消失敲響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的警鐘

書名:《寂靜的地球:工業化、人口爆炸與氣候變遷,昆蟲消失如何瓦解人類社會?》
作者:戴夫.古爾森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2年6月1日
書名:《寂靜的地球:工業化、人口爆炸與氣候變遷,昆蟲消失如何瓦解人類社會?》
作者:戴夫.古爾森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2年6月1日

文/戴夫.古爾森

昆蟲的衰退

基線偏移

昆蟲數量衰退有一點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的,這一點十分有趣。證據顯示,昆蟲還有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現在的數量都遠比幾十年前少得多,但由於這種變化十分緩慢,所以很難察覺。科學家們發現我們皆患有「基線偏移症候群」(shifting-baseline syndrome),即我們會把我們成長的世界當作是常態,儘管它可能與我們父母成長的世界完全不同。現今的證據顯示,我們人類並不善於察覺發生在我們此生中所出現的漸進式變化。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他們透過採訪約克郡鄉下的村民,得出人類的記憶與其可靠度之間彼此相關又截然不同的現象。科學家們讓村民說出當今最常見的鳥類,以及在二十年前最常見的鳥類是哪些,然後將他們的回答,與我們手頭上關於這些時期實際常見鳥類的準確資料做比對。結果發現,老年人更擅長於描述二十年前出現的常見鳥類。科學家們將這樣的結果描述為「世代失憶症」:也就是我們不難看出,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他們有記憶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更有趣的是,雖然年長者可以記住二十年前的鳥類名稱,但他們對當時最為常見的鳥類的描述,卻偏向我們現今所發現的鳥類樣貌。他們的不完美記憶,是真正的記憶加上近期觀察記憶的混合體,科學家將其描述為「個人失憶症」(personal amnesia)。我們的記憶欺騙了我們,淡化了我們觀察到的變化幅度。

當然有很多人會注意到周遭中看到的常見鳥類,卻少有人會關注昆蟲。人們唯一有感的昆蟲衰退跡象,是所謂的「擋風玻璃現象」。有趣的是,幾乎所有年齡在五十歲以上的人都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夏季白天長途駕車時,汽車擋風玻璃上滿布死亡的昆蟲,有時甚至必須停下來擦洗一下擋風玻璃。同樣,在盛夏的夜晚,駕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時,車燈下的飛蛾數量宛如一場小型暴風雪。今天,身處西歐和北美的司機,已經不用幹這種清洗擋風玻璃的苦差事。這個現象似乎不太可能完全以現代車輛擁有較好的空氣動力學來解釋。

我有一本自製葡萄酒的老配方書,其中一個配方一開始便提到:「首先,收集兩加侖的黃花九輪草……」這在過去肯定是合理的做法,但在我的年代卻非如此。對我來說,黃花九輪草一直都很稀少,能從樹籬中發現幾朵就算得上特別的經歷了。這道食譜提供了一條線索,告訴我們過去生活周遭的花卉植物數量比現今要豐富得多,卻沒有任何還在世的人能記得這點。

儘管我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年代擁有取之不盡的黃花九輪草,但我想我還記得一九七○年代有許多蝴蝶翩翩飛舞。我敢肯定,在我的孩提時代,成群的小辮(lapwings)是每天在農田裡都能看到的景象,而且我在鄉下的任何地方,都能聽到杜鵑在春天發出的叫聲;而出生於千禧世代的孩子們,他們卻生活在一個鮮有蝴蝶、小辮和杜鵑的世界。他們的父親從未要求在夏季開車後要擦洗汽車的擋風玻璃,清除上頭的昆蟲殘骸。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從來沒有在小學操場上雜草叢生的角落裡吃過午飯、徒手捉蝗蟲,因為通常沒有蝗蟲讓他們抓。正如我對於沒有見過長滿黃花九輪草地不會有感懷一樣,我們的孩子們也不會對這類植物有任何懷想,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這類植物的存在。「常態」的概念,對每一個世代的人來說都不相同。

我們的孩子的下一代,將很可能會生活在一個比現在的昆蟲、鳥類和花朵更加稀少的世界,他們依舊會認為這樣很正常。他們可能會在書中讀到,或者更有可能在網路上讀到,刺蝟曾經是常見的日常生物,但他們可能永遠無法體驗,聽到刺蝟在籬笆底部哼哼唧唧尋找蛞蝓的聲音所帶來的快樂。他們不會懷念孔雀蛺蝶一閃而過的驚鴻一瞥,不像今天的美國人民會懷念曾經鋪天蓋日、遮蔽天空的旅鴿群。我們的孩子或許會在學校裡學到,這個世上曾經存在過充滿了神奇而美麗的生命的巨大熱帶礁,然而這些珊瑚礁早已不復存在,對他們來說,就跟猛獁象或是恐龍一樣不真實。

在過去的五十年裡,地球上野生動物的豐富程度已大大的減少。許多曾經常見的物種,如今都已經變得稀少。儘管無法掌握確切的數字,但如果查看來自歐洲不同時期各種昆蟲類群的研究,自一九七○年以來,我們似乎已經失去了至少百分之五十或更多的昆蟲。這個比例甚至可以輕易達到百分之九十。過去一百年來,昆蟲衰退的幅度很可能更大。北美洲的情況可能與歐洲相似,因為耕作方式大致相同,但我們對世界其他地方發生的情況不太確定:情況可能好一點,也可能更差。

可怕的是,我們對昆蟲衰退的速度如此不確定,因為我們知道昆蟲在作為食物、授粉者和回收者等功能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更加駭人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有什麼改變。即使我們之中有人對於一九七○年代的環境仍記憶猶新,或是對自然感興趣,也無法準確地說出我們小時候究竟有幾隻蝴蝶或是熊蜂。人類的記憶不夠精確、帶有偏見且善變,而且正如我們在約克郡村民身上發現到的那樣,我們易於修改我們的記憶。你可能會有某種模糊不安的感覺縈繞在心,覺得曾經不只有一、兩隻蝴蝶在醉魚草花叢間飛舞,但你沒有十足的把握,也許那只是你對過去那些好時光難以忘懷罷了。

●本文摘自出版之《寂靜的地球:工業化、人口爆炸與,昆蟲消失如何瓦解人類社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氣候變遷 暖化 珊瑚 臺灣商務印書館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無關性別,婚後保有財力才能享有的財務保障安全感

補捉唐宋史的私生活:男歡女愛的婚外情、仕宦家庭未嫁女的人生

別列待辦清單,從「不做的事」發現人生價值、幸福定義!

呂秋遠的中年騎旅:8公斤的人生必需品,你會帶什麼上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