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齊安/只要妳珍視安心的所在,「日常」便會閃耀生命的光輝──讀《永遠的院子》

書名:《永遠的院子》
作者: 小川糸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3月30日
書名:《永遠的院子》
作者: 小川糸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3月30日

文/喬齊安

  即便在人才濟濟、才華洋溢的女性小說家中,小川糸都是一個極為特別的存在、一位只要是喜愛日本文學的讀者,都不容錯過其作品的作家。她從2008年出道以來,定義文壇名家「成功」的重要成就,已全都取到手,如作品暢銷:《蝸牛食堂》累積熱賣破82萬本;電影、電視劇等影視化改編;以及各大獎項的肯定:《獅子的點心》打入2020年本屋大賞第二名、最新作品《永遠的院子》(2020)則入圍了山本周五郎獎。

  當然,能夠獲得上述榮譽的女作家也並不在少數,筆者之所以評價小川糸「特別」,在於她的文字雕琢功力實在太過傑出、妙筆生花。

在《蝸牛食堂》裡,主人翁倫子所經手的每一種食材、精心烹飪的每一道料理,都彷彿從稿紙上冒出了香氣與蓬勃的生命力,不可思議地光靠文字便刻劃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在日本發表後一鳴驚人、甚至引發一波飲食文學的出版熱潮。

  被NHK改編為日劇的另一代表作《山茶花文具店》(2016),主角鳩子繼承了擁有悠久歷史的「代筆人」家業,在日本流行的職人系作品中寫出嶄新的味道。雖然小說中的鳩子自謙為「文字的打雜工」,但代筆人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卻是令人嘆為觀止。舉凡字體的優美、書信伴隨不同用途的格式、應注重的禮節,都必須歷經長時間的訓練。在這個書信文化式微的科技時代,《山茶花文具店》勾起了使用漢字的我們無限懷舊情懷,更彷彿重返典雅的、品味的日式生活。

繪者/簡雅婷(遠流出版提供)

  然而,若是習慣了小川糸氣質滿載的文筆,將藝術融於人生的世界觀,在閱讀這部《永遠的院子》,或會感到不小的驚愕──「永遠」是個被母親「愛」以話語囚禁在垃圾屋、更被輕易拋棄的盲女。她沒有受到正規教育,不具備任何時間的概念,過著母親出門時就被塞入安眠藥大睡、吃不到甚麼營養食物、隨時包著尿布以解決大小便的生活。故事開頭說,她生命中所有的光明都是媽媽帶來的,但媽媽卻不吭一聲地將她遺棄,讓她從此陷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或許這是社會上並不鮮見的一起虐童新聞,但卻是攸關一個無辜孩子寶貴的人生,更是一則過於殘酷、寫實的暗黑童話──且別期待會有什麼小川文學中的品味了,永遠為了求生,在垃圾屋裡什麼都得撿來吃,以最異常、最骯髒的姿態,苟延殘喘地求生,直到她決意撥開重重的垃圾,踏出屋外被世人發現的那一天。

  的確,曾自爆童年遭受母親嚴厲管教、與母親長年關係緊張的經歷大大影響了小川的創作觀。過去的作品不但總是探討著固執己見的母女關係,彼此的人生更常常因為對方而帶有痛楚與遺憾。例如《山茶花文具店》以外婆身分代母職的點心子,終究在生前無法得知曾經斷絕關係的孫女鳩子,會返回鐮倉繼承家業,鳩子的這份心意沒有辦法傳達給她。然而,這些「母親們」對女兒還是有著說不出口的愛,直到《永遠的院子》裡,以「永遠的愛」串聯起來的這一份母女情,卻真正扭曲了母愛的涵義。曾日夜思念母親、苦求母親歸來的永遠,在天搖地動的地震中,才覺悟愛不會回來了,活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關於母親的記憶封印起來……

  小川糸自2017年起搬到自己喜愛的,固定在夏季時租短期公寓,與東京之間往返生活,直到2020年3月確定返國。她在新潮社讀書情報誌《波》2020年八月號發表的《永遠的院子》出版前隨筆透露,她才返家兩個星期左右,日本政府便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延長了人們在家自肅、禁止出門的時段。當了這麼多年作家與主婦,理應很習慣「待在家裡」的小川,卻陷入了很不妙的狀態。

  「在家中處於可以自由去任何地方的狀態,與在家中無法去任何地方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或許小川的體悟,令也面臨過三級警戒的我們心有戚戚焉。小川陷入了某種COVID-19恐慌症的症狀,情緒不穩且多次無法呼吸的胸悶狀態。在如此煎熬的長期焦慮中,她說,構思起《永遠的院子》這個故事支撐住了她的心。原來,曾經令她覺得無聊的日常生活:吃、寫、睡,被疫情給打亂破壞後,才讓她意識到「日常」是多麼地寶貴。

  小川在前所未遇的極限心理中,令她催生一個不同於以往小川文學的故事。被困在垃圾屋的永遠,隱喻了大疫時代居家隔離的我們;她所遭遇的無情對待,反映了COVID-19輕易奪走無數人命的殘酷。但讀者們也無須擔心,小川糸的真正魅力,要在永遠鼓起勇氣踏出自宅,站在刺目的陽光下,才正要開始綻放。

  被社福機構收容,從永遠(Towa)改名為十和子(Towako)的少女,從嬰兒般的條件開始學習人類生活在現代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由於從未踏出過家門,極度缺乏運動而讓腳底沒有足弓,連走路都得鍛鍊。還要克服自小畏懼的吵雜噪音、學習上廁所、清潔自己身體與頭髮的方式。驚人的是,好不容易緩慢在社會上站起來的十和子,卻決定隻身回到那個充滿回憶的家、與屬於自己的那間院子自立過活。

  嚴格來說十和子身為盲人,是不可能真的做任何事都靠自己的。她學著使用導盲杖,但自行走上街卻飽受路人的冷淡與惡意驚嚇,故申請了導盲犬喬伊。小川也藉由十和子的遭遇微微批判了我們對於盲人一廂情願的迷思:例如學得會點字書的盲人只佔整體中的一成;和導盲犬一起走路不是單純靠牠帶路就好,其實雙方各負一半責任,如果指令者下錯指令,導盲犬也會出錯,想要平安出門與返家其實是一心同體的夥伴關係。盲人的生活遠比我們眼前所見還要不易,但同樣身為愛犬人的小川,倒是巧妙地將她對於與狗狗相處的知識、人犬心靈相通撫慰彼此的溫暖,無縫接軌地妝點在整個故事中,成為小說後半段內容益發閃耀的存在之一。

  為什麼被巫婆禁錮在高塔上的現代長髮公主,在獲得自由後竟然選擇轉身回去?對於十和子來說,自宅被母親命名為「永遠的院子」的小庭園,種滿了各種樹木植物,是她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心靈良伴。將垃圾清理乾淨後,被自然孕育的芳香環繞、聆聽著熟悉的蟲鳴鳥叫,這裡是十和子安心的所在,也再度突顯小川文學一貫的重要象徵:每一個生活在安居之地的我們,都掌握了微小但確實的幸福──

  無論是鄉下村落的蝸牛食堂、古都鐮倉的典雅文具店、又或是《獅子的點心》位於瀨戶內海群島的安寧療養機構,小川糸筆下那些被命運捉弄、努力活得無比堅韌、又保持著內心溫柔的女主角,往往面臨難解的生死課題。她們如何跨過難關?在桃花源/結界裡自得其樂的生活,便是她們最強大的後盾,也無形令我們珍惜、重視身邊所擁有的平淡。在自己熟悉的被窩中醒來,向某個人道早安,吃進熱騰騰的白米飯,幸福近在眼前──小川糸的媽媽就像十和子的媽媽一樣擅長蒔花弄草,自己一手打理的花園,就是小川之母最安心的所在。而母親的花園,也自然成為《永遠的院子》理想國的塑造由來。

(圖/Unsplash)

  小川糸說明,她居住在柏林的觀察是,柏林人非常注重「自由」。因為這裡曾經被堅固的高牆給無情地區隔,灰色的歷史令柏林人願意為自由而奮鬥,也尊重其他人種、族群的自由。這樣的價值觀也成為《永遠的院子》試圖傳達的心意:這間房屋與狹小的庭院,在第一部「永遠的院子」與第二部「十和子的院子」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差別在於她擁有了「自由」,小時候的永遠只能從窗內眺望著院子,現在的她卻得以走進庭院,親手照料植物、與牠們進行心靈的交流。

  小川糸的主角有時候能夠進入一種「天人合一」的感動境界,如《蝸牛食堂》的倫子以祈禱與料理之神共鳴、烹調出最高的美味;理應無法看見色彩的十和子,也能夠與動植物交心,甚至開啟了手作拼布事業。筆者相信,正是小川本人以「誠心」與自然、旁人親密且細膩的相處,將她用心眼看見的美麗風景,轉譯到一本又一本精緻的故事上,更用文字著色了在世界上流動的繽紛色彩。

  《永遠的院子》大膽地展示了這個世界的醜陋與美麗,是一部探討「重生」的療癒傑作。曾經只有娃娃陪伴的寂寞女孩永遠,靠自己的勇氣逐漸長大為不再孤單,被忠犬喬伊、忘年交魔里、歷經刻骨戀情的男友理人所珍惜的女人十和子。失去了母愛並沒有關係,還有很多關懷著我們的人們、與最應該愛護自己的那個「我」在啊!溫暖的光芒滿溢於她的心之所向,眼盲的十和子積極為生存活下去的姿態,令她在失去母親的光芒後,仍然被燦爛光芒照耀著──那是她自身閃耀的生命光輝。這道永遠洋溢著正面能量的光芒,也就此照亮了閱讀這個故事的我們。

本文作者簡介:

喬齊安

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興趣是文化內涵、社會議題的深度觀察。

●本文推薦書由之《永遠的院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本 柏林 遠流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名曲樂團「生物股長」不合解散?吉他手水野良樹:「我們曾是摯友」

讓你的訊息被已讀秒回!AI時代必學的高效訊息溝通術

登山家張元植墜崖離世 從畏懼到迷戀「登峰」為何讓人著迷?

陷入韓劇難以自拔?試著問自己:為什麼會深陷這部作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